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戰局算計,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馮道已經懂了,很多人把科學當做神仙之學,其實不無道理。

馮道也能夠理解為什麼遼東的人口準入會那麼嚴苛,遼東的教育製度為什麼會放倒如此中的位置。為什麼會倡導平等,因為在科學的體係裡麵,不僅人是平等的,萬物都是平等的。

而要想人們懂得這些道理,不僅進入的人口要進行篩選,同時恐怕如高繼衝今天的演講每天都在進行。

很多知識是細致入微的,細致到桂花一朵花擁有多少種器官,分彆起什麼樣的作用都要講到。

“這不是知識,而是常識。人們常常把精力花在利益和權勢上麵,學會怎麼樣欺壓人,反而連常識都不懂。這不是文明,而是愚昧。”

高繼衝再次走到桂花樹下的時候,歎了口氣。

“那是因為你還小,不懂得利益和權勢的誘惑力。科學我想不一定能夠代表人心。”

“人心不過善惡兩個字,萬物是物競天擇,所以都有惡的一麵,可是人類不同,人類有傳承和曆史,傳承和曆史教會了人類種族繁衍的規律,善是維持繁衍和進化的原則。老子不修史,但是一定讀史。”

高繼衝道:“可是如果我們研究植物等等其它物種,也會發現,其實動物和植物也有一個進化史。我們在海邊上發現的垂絲柳和從沙漠裡送過來的垂絲柳不管是從形態還是從結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不僅如此,我們還在石炭裡麵的發現了一萬年前的植物和昆蟲的化石,它們與現在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物種被淘汰,有些物種進化了。這也是一個曆史。人類發展史知識生物發展史的一部分。讀史能夠明白有些天道是不能違背的,而這種天道會抑製人性中的惡,也就是所謂的善。人不同於野獸。最大的原因就是,人的善能夠抑製惡,人能夠遵從天道。而野獸不能。野獸受控於天道。”

馮道明白遵從和受控的區彆,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

“小王爺,這些道理是那位先生教的?”

馮道還是問了一句。

“沒有哪位先生教,我的書房裡有很多史書,我和姐姐每天都讀,後來我們創立了科學,開始研究生物發展史。曆史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立一個生物研究所,專門修生物進化史。”高繼衝笑道。

馮道無語了。

從羊頭山到旅順,馮道是坐的火車。因為太快和很好的保密性,他隻是在車上睡了一覺就到了旅順。所以在馮道的記憶中,隻有旅順而沒有羊頭山。

從旅順到大連是坐船,還是一種奇異的戰艦,同樣,他也是在船艙裡和吳夏他們閒聊,不久就到了大連。

馮道以為旅順和大連應該非常近。

隻是到了大連,前往土城,才是坐的馬車。土城到大連的直道修建的很好,已經全部是水泥路麵。這層路麵不厚,可是這個時代可沒有載重的汽車。高繼衝也不準備發展汽車。所以道路的使用壽命還算可以。道路平整,沒有坑坑窪窪。沒有艱難險阻,又是沿著海岸保護區的外延修建,所以十分順暢。

馬車在直道上麵走非常快。不同的是馮道能夠觀賞路邊的風景。

不過從土城回到大連的時候,是騎著馬,沿著保護區和牧場往回走的。

吳夏帶著大隊人馬快馬趕回大連,馮道和高繼衝,呂岩,敬梁等人則慢慢悠悠地走在後麵。

“我們有過一個初步的統計,晉王控製的遼河流域。一共有漢人約三十萬人,千山以東至鴨綠江我方控製的區域。人口算起來近二十萬人,這還包括高麗從三韓的移民大約為八萬人。我們三次從江陵和東布洲的移民為七萬人,剩下的五萬人中,原住民不足一萬,其它的是從大漢和以前渤海國,燕國,後晉招募而來。”

敬梁和王樸一邊走,一邊你一句我一句彙報統計結果。

“按照陳陶先生的統計結果,千山以南,農林牧漁和工業人口按照麵積和比例,最高能夠容納一百萬人,不過這是幾十年後,教育和建設得當的結果。”

“那目前呢?”

“目前受限製於糧食產量以及漁業、工業人口數量。這個數字在四十萬人,這是我們的林場,牧場和農場能夠容納約三十萬人,漁業和工業對於人口素質要求太高。不是幾個月的掃盲能夠解決的問題。現在尚有近五萬人在修建道路,大部分都是三韓來的移民,就是因為他們知識水平還不夠,消化這些人口需要三年左右。實際上我們隻能接納約十二萬人左右。”王樸道。

“半數都不到?”馮道問。

“是的,不到半數。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人口入境關把握很嚴的原因。就是這十二萬人,我們還要留一部分給漢、唐、吳越、楚國來的人。”

馮道道:“為什麼是千山以南,我聽說遼陽的千山一代產銅鐵,遼東的銅鐵全部產自那裡。”

高繼衝為難地道:“那是晉王的地域,況且我們的戰士人數太少,不會超出山區太遠,在我軍不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會造成大量傷亡,我們承擔不起。”

“如果這樣,我們確實能夠拿下遼陽、海城和辰州靠近山區的地區,也算這三個地方大多數的地區。如果算上鐵匠戶,這個人數能夠容納八萬人左右。我們不會在平原與遼軍正麵作戰,這對我軍是不利的。”敬梁也在計算。

“如果算上黑甲軍呢?”這是高繼衝在問。

馮道意味深長地笑了一下。

敬梁也看了一下馮道,轉頭問身邊的趙挺:“黑甲軍現在還剩下多少人?”

“最早黑甲軍在一萬人左右,最強盛的時候一萬八千人,顯州和乾州戰後,隻剩下不到六千人,現在隻有八千人,新兵太多,戰力差了很多。不過我們不能光計算晉軍,還要計算遼軍。遼軍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現在是郭公和王峻將軍、秦王牽製了遼軍大部分的軍力,而東丹國中女真人並沒有完全臣服於遼,女真人山地戰也是不錯的,他們沒有參戰,是晉王能夠守住遼河流域最根本的原因。”趙挺道。“可是我們不能認為遼軍一直會這樣,遼河草場是遼國必得的,不然到了冬天,遼國的畜牧業就完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