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老馮道,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馮道臉色平靜,但是內心卻不是那麼平靜。
大漢眼看著就要亂了,年輕的劉承祐,又是一個昏君。自己已經經曆了太多的朝代,輔佐了太多的君主。現在還要去輔佐郭威嗎?或者自己再返回去輔佐石重貴這個無知之徒?
馮道身居高位時間不短了,可是心從來沒有安定過。
他確實有些厭倦了,他原本要當一個長樂老。不過現在情況又起了變化。
高保融,很憨厚,和自己年輕的時候相似,對下人沒有什麼架子,能做實事而不圖虛名,沒有當君王的野心。倒是其妻梁氏精明能乾,能曉大義。南平王到開封給皇帝祝壽,除了在朝中見過一次,後來高保融又帶著妻子到府中拜見,說其子高繼衝常常讚歎他。其中以“穀貴餓農,穀賤傷農”最以為然。
高繼衝,以獻龍鳳水晶尺和而得授渤海王。同時還有王氏女為蓬萊縣君,後來兩人成婚,不過這個孩子隻有七八歲。馮道見慣了世道,所以一直認為這是高保融和梁氏為了給兒子謀一個出路而設的計謀。後來有人傳說以高保融的憨厚,出不了這樣的計謀,實際的謀劃著是南平國第一謀臣梁震。馮道深以為然,而且這個傳說得到了孫光憲的證實。
之後,隨著高繼衝身邊聚集的人越來越詭譎,高繼衝逐漸被神話到了神仙之流的人物。
不過凡事見過高繼衝的人,包括高保融等高氏族人都隻是說高繼衝隻是一個還在學習階段的孩子而已。不同的是,他很聰明,身邊有很多能人異士。就是傳說中的荊南仙女,蓬萊縣君王氏,其實也隻是一個普通的少女而已。
但是不管怎麼樣。這個隻有幾歲的渤海王到了遼東,占了遼東數縣不說,還設計把出帝石重貴給救了出來。聚集了一幫後晉的文臣武將,把東丹國。也就是以前渤海王差不多給翻了過來。
即便是這樣,高繼衝還引不起馮道的注意。
馮道表麵上答應郭威是因為高繼衝可“教”。但是實際上就是對再次糜爛的朝廷徹底失望了。
臨出行時,馮道問唯一的兒子馮吉這次北上自己該怎麼做?
馮吉已經三十一歲了,因為自己的關係,很早就在官場混,可是他不喜歡官場,至少不喜歡現在的官場,所以自損操行。以一個滑稽的紈絝子弟形象麵世。實際上,馮道十分廉潔勤儉,家中沒有什麼餘財,馮吉再是紈絝子弟,也沒有什麼錢來揮霍,不過是常常闖到彆人的酒宴上彈琵琶自娛自樂而已。其苦自知。
亂世是最磨練人的,馮吉有時候比他這個老爹看得還清楚。
馮吉說郭威和劉承祐都不過時要一個人過去牽製遼軍,讓遼軍不得南下而已。不但不會讓出帝重新得勢,恐怕連渤海王也會有所防範。此次馮道以太師的身份孤身北上,卻把家屬連同馮吉自己留在開封。這還不夠明白?無所作為還好,反過來,恐怕自己一家性命不保了。
馮道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一方麵是要考驗一下兒子有沒有自保的能力,另一方麵是自己心裡確實有所不甘,他甚至連剛剛寫了一半的給撕掉了。
既然隻需要遼東對遼軍有所牽製,那麼他去遼陽完全沒有意義。留在渤海王的境內就好了啊。
在青州見到了秦王符彥卿。
如果是這世界上有老狐狸,自己算一個,而符家也算一個,代代為將,朝朝為臣,沒有忠過君。但是也沒有辜負過百姓,始終在高位不倒。馮道其實瞧不起符彥卿。因為馮道那是不得已,他一個文臣。在亡國的時候能乾什麼?可是符彥卿為將,還是大將,難道不應該安邦定國?
而郭威把孫子郭宗誼送到了旅順,雖然是養子郭榮的兒子,但是郭威對郭榮的看重是大家看得到的。而符彥卿把自己的六女,最疼愛的符金定也送到了旅順。名義上,是因為渤海王善於治學,連張昭和新科狀元王樸也跑過了。
但是符家與郭家、高家結盟的意味已經非常濃重。而這三家,如果再加上高行周,想要讓大漢翻天簡直太容易了。
馮道如果留在渤海王這裡,難道不是暗示郭威能夠反了?
馮道現在是處在兩難境地,符彥卿不愧為老狐狸,他隻說為人臣者,不過是保境安民,為國效力而已。他隻提國與境,沒有提忠君兩個字。連皇上劉承祐的半個字都沒提。
馮道怎麼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於是他乾脆不要什麼威儀,直接喬裝打扮,帶了兩個老家人登上了去旅順的商船。
不過他一登上商船,就被奚常發現了,當然也是奚常早早地就盯上了馮道,所以無論馮道怎麼改扮,他都會第一時間“巧遇”,並第一時間認出他來。
“老太師還是一如既往地親民。”奚常已經沒有以前微胖的形象,反而有些瘦,不過精神很好。因為實際掌管著商業司,對外情報和外交事務,所以有了一絲身居高位,不卑不亢的氣質。
馮道見過幾次奚常,幾乎每次的形象都不同,但是短短的時間,從一個商人成長為一個不錯的使節。這種變化確實有些驚人。
“奚先生真是巧。”馮道笑得很淡然。
“我家王爺對老太師仰慕已久,我作為屬下自然多用點心。老太師的風儀即使是在萬民之中,也是難掩,我自然要前來迎接。”奚常回答得很巧妙。
馮道一笑,略過他暗有所指的部分。笑著說:“奚先生有心了。我隻是奇怪,為什麼你家王爺不去遼陽。”
奚常很恭敬地側立在一旁:“上個月,王爺與高麗不諧,打了一仗。王爺年紀小,宅心仁厚,不願意見到太多殺戮,所以也不願意去遼陽。現在在旅順休養。”
高繼衝上了戰場,見了血,然後被嚇住了,據說嚇出來毛病。這個傳說在反對渤海王的儒生中流傳甚廣。馮道怎麼會不知道?隻是沒想到奚常會光明正大地拿這個作為理由,說得很委婉,可是沒有否認這個事實,言語中甚至對高繼衝有一種對自家小孩的那種溺愛之情。(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