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郭威問策,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郭威返回青州,他的目的沒有達到,而是直接被遼東看見和聽到的給弄蒙了。
李穀嚴格地來說算是儒生,他對高繼衝已經在江陵時期的離經叛道的基礎上,越走越遠而感到煩躁,可是他又說不出來什麼地方錯了。
郭威不同,他不死儒生,他讀過書,剛開始是讀過兵書,後來身居高位,要處理政事,讀的都是實用的書籍。那些儒學經典,他實在涉及不深。所以他沒有什麼固定的思維模式。
大唐衰落到了現在,幾十年戰亂,人們開始中追求割地稱王,稱皇稱霸慢慢地走向了反麵。特彆是受戰亂最為深重的中原地區,人們不想再打仗了,人心思定已經影響到了朝臣。這就是為什麼到了郭威這一代,這些官員都有了一心為公責任感。
北漢的這些朝臣,即便是蘇逢吉和王章,都不是墨守成規的人。他們殺伐果決,寧可用苛政也不願意讓社會變得混亂,頂著壞名聲,一心就想做事。
對於這一點,郭威非常了解。所以就算是史弘肇和蘇逢吉幾乎已經徹底鬨翻了,他們兩人在政事上還是該支持的支持,該反對的反對。公事和私事分得很清楚。郭威並沒有太大的擔心。特彆是史弘肇,他明著拿刀劍砍蘇逢吉,就意味著他不會暗地裡整人。蘇逢吉其實也明白這一點。
蘇逢吉心眼小,可是要他下狠心去對付這幫武將,那也是不可能的,頂多在言語上麵嘲諷幾句而已。
所以,郭威接受遼東的這些思想沒有半點心理壓力。
隻有一點他弄不明白。因為從見到的這些人的言語之中,雖然大家都有著教導高繼衝的意味,可是實際上。遼東的整個思想體係不是出於吳夏,不是出於敬梁這些有可能主導的人,而確確實實是出於高繼衝和王婉容。
“這可能與小王爺和小王妃的性格有關。特彆是小王爺。小王爺小的時候就是被南平王帶著在鄉下和小孩子們玩在一起。南平王不善言辭。不怎麼管他,南平王妃因為要輔佐南平王。所以更多的是帶著小王爺做事,小王爺是從小看著奏折長大的。他沒有讀過什麼經典,倒是齊民要術這些書籍從小就讀。”
李穀自己都覺得有些牽強附會,但是除了這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解釋嗎?
“小王爺重實務之學,其實郭公,南平王也是重實務之學,隻是沒有小王爺這麼離經叛道而已。”
“是的。南平王有治世之能。”郭威肯定道。
“小王爺沒有受過正規的儒師教導,卻被逼在七歲的時候在江陵主政,當時孫光憲曾經要教導小王爺,可是那是耿先生和蓬萊縣主已經進了王府,小王爺年紀小,正是任性的時候,孫光憲自然不能成功。之後,小王爺單獨主持將作坊和蒙學,籌建新軍,之後就越走越偏。到了現在這個地步。”
“如今之計,該如何處置?”符彥卿問。
李穀道:“郭公,秦王。您也看到了,渤海王擊敗了高麗軍,可是並沒有獲取多的土地,據說連保州和歸州也沒有完全控製。渤海王真正控製的隻有蘇州和複州,而且看樣子更加像要建一個學宮。渤海王的衛隊不列戰陣,注重個人修行,看起來如散兵遊勇。春秋戰國,墨家子弟曾經盛極一時,燕太子丹謀勇士可刺秦。可是燕國還是滅了。即便是始皇帝被刺,也還有其它的秦王繼任。並不能成事。”
“你是說渤海王不足慮?”
“你是說遼陽靠渤海王靠不住?”
符彥卿和郭威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所以問話也不一樣。符彥卿對渤海王較為忌憚。因為渤海王一旦崛起,受到衝擊的肯定是他。而郭威看重的是大局。
李穀肯定地回答:“是的。不過我倒是不擔心渤海王守不住遼東,渤海王在海上具有絕對的優勢,守住遼東不成問題,但是遼陽,恐怕鞭長莫及。”
郭威歎了口氣道:“馮太師答應到遼陽,看中的就是渤海王。現在如何是好。”
郭威說這個話其實是給馮道留麵子。馮道與高保融相似,是治國的好手,可是不能打仗,善於守成,而不善於開拓。
渤海王千裡迢迢,帶著一萬多人到達遼東,並想辦法救出了石重貴,把東丹國攪得稀爛。年輕人,有勇氣,有膽氣。手下一幫人也頗為忠心,按說足以在東丹立足。這是馮道願意去的原因。
郭威其實也有些擔心,小孩子最容易被蠱惑,渤海王手下的人能力不錯,如果再加上馮道,即便是石重貴死了,萬一這個小家夥在北方弄得尾大不掉,那就是另外一個遼國。
郭威的依仗就是在自己控製之下的南平王一係的高氏一族。高氏一族,都是良臣,可是說一個好君主,那是一個都沒有,那麼多人,除了高保勖在蜀國邊境擁有一點軍權以外,高保融最近也把自己的衛隊交給了郭榮。高保正和高保緒那都是文臣。也就是說這些都掌握的在自己手裡。郭威不怕高繼衝能夠翻天。
高繼衝現在看來,又犯了高氏一族的老毛病,居然一心治學。這對於郭威來說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高繼衝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危險。憂的是,如果高繼衝擔不起這個擔子,遼東該怎麼辦?
“馮太師到遼陽,是小王爺的提議。所以真到了那個時候,小王爺不會不管。我倒是好奇小王爺該如何破局。”李穀皺著眉頭。
郭威直搖頭,對符彥卿道:“也隻能如此,如果遼東事危,還請符兄從滄州進兵瀛洲和莫州。把遼軍的兵力吸引一部分,減輕渤海王的壓力。這孩子現在不好把握,壓力大了,怕把他壓垮了。壓力小了,你看現在他這個樣子,對打仗十分不情願。”
符彥卿點頭:“要是他再大幾歲,可能就不會這樣,現在確實太小了。”
郭威點頭道:“說起來,梁震死了真是可惜,如果不是梁震給高保融獻策,傾荊南全國之力打造了一隻艦隊,我還真不敢把孫子放在旅順。現在看來,再差也不過是被遼軍趕下海而已。”
符彥卿嗬嗬笑:“我的小閨女也在,放心,真到那個時候,我不會不管。”(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