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戰爭創傷,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整個八月,遼東半島都是平靜的。

歸勝縣和來遠縣都在修路。一些實習官員到達了兩個縣,協助哪裡的老百姓新建學校,處理政務,並擔任哪裡蒙學和掃盲班的先生。

新兵團的人數在增加,又到了四百多人,主要是來蘇縣掃盲成果和外來的兵源。實際大幅度增加的還有林場和牧場。畢竟能夠入選士兵的人少,而選不上的人多。這些人大多數都進了林場和牧場,他們是準軍事組織啊。

一個個林場的建立,除了增加了山地種植麵積以外,就是對森林進行了控製和管理。大量枯死的樹木被拖出了森林,枯枝爛葉被埋入泥土,在掘地動物和齧齒動物數量不足的情況下,人充當了它們的角色。這樣能夠保證森林即便是被雷霆擊中,也不會起火,因為森林中的可燃物減少,就是在森林縱火,把它們點著也還有點難度。

林場與各團的團部之間的道路,林場以外界的道路,也開始修建。以保證物資能夠運進來。

整個八月,高繼衝大部分時間都在林場和軍隊之間往返。

一場小規模的戰爭,帶給他的“創傷”持續的時間有些長。一些新兵戰士也有類似的心理創傷,不過持續時間很短,因為每天的訓練,以及不停地戰鬥讓他們認識到了作為一個戰士,這是他們的本職。

高繼衝的創傷是舊傷,是因為他經曆了太多殺戮,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沉澱,又穿越到了曆史之中,怎麼能夠不讓對戰爭的意義進行反思?

戰爭容易,可是建設很難。而隻有建設才能穩定國家,給老百姓一個好的生活,才能將戰爭消融。

高繼衝的這種心情沒有辦法跟彆人說。所以能夠理解他的隻有王婉容。

而其他人,都以為這是高繼衝年紀太小。第一次接觸殺戮而影響了心境。就連呂岩和白氏也是如此認為的。

所以當石重貴派衛建前來請求增援的時候,吳夏和敬梁都拒絕直接出兵,連見都沒讓見高繼衝。而是提出讓石重貴向劉承祐上表,就說同為漢人,為抗遼而生,為抗遼而死,請劉承祐派員支持遼陽。

劉承祐其實隻要一個麵子。當然石重貴也要麵子,他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就是死也不會在向誰稱臣。但是可以感以民族大義,將遼陽處於北漢實際管理當中,這對於劉承祐以及北漢的朝廷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何況數月前,高繼衝已經在郭威和符彥卿等人麵前打好了基礎。現在郭宗誼和符金定還在旅順蒙學和中學讀書呢。

石重貴答應了。

一場大戰過後,遼軍和晉軍都在修整和積蓄力量。遼軍其實處於與高繼衝、高麗相似的局麵,那就是本身實力有限,都是在強大的兵威之下,投靠過來的諸多北方部族集合起來的部隊。高繼衝還致力於治理地方,高麗與漢民相似,也是與農耕和漁獵為主的民族。而遼軍則是以遊牧和狩獵為主的民族。他們人數不多,但是戰鬥意識和集中兵力的速度要比農耕民族快得多,需要的糧草也要少得多。

這是遼軍對漢軍一直保持優勢的原因。可是他與高繼衝相同的弱點就是本部人口太少。和石重貴這樣硬拚一場,本部人馬實力大損,對其它部落的控製力就會減弱。

所以石重貴打不起,耶律阮更加打不起。雖然耶律阮采取了比較柔和的漢人的政策。想要把漢人融入本民族之中。但是這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漢人中沒有賢明的君主。

現在石重貴,郭威,甚至年紀幼小,但是實力已經展露的高繼衝都在漢人的心目中成為了賢明的君主的象征。

而耶律阮,憑借的是父親耶律陪和他本人在漢民中良好的聲望才勉強穩定了局麵。可是想要漢人賣死力打仗。那是不可能的。他甚至不敢讓南麵宮帳軍道前線去。害怕他們一旦反叛,那麼遼軍就會一潰千裡。

所以耶律阮需要努力協調漢民和各部族之間管理。許以利益,才能重新形成攻勢。

隨著衛建的到訪以及吳夏派奚常出使開封。高繼衝的情況傳播開來。人們才恍然大悟。高繼衝再天才,他也是一個孩子,他需要時間來成長,需要人教導和輔佐。這樣,一場戰爭,就“嚇”住了。

高保融也非常擔心,和郭榮一起晉見郭威,說要想高繼衝在遼東穩定局麵,還需要時間,這孩子年紀這麼小,做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是極致。張昭和吳夏等人要緩一下是對的,總不能培養出一個嗜殺的渤海王吧?

郭威也是一驚,石重貴上表,那就是表示可能已經支持不住了,如果這個時候把高繼衝推到前台,要麼就是遼東直接崩潰,要麼就是像高保融說得,把高繼衝培養成一個從小嗜殺的王。那對任何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遼東一定,遼國的主要兵力必然南下報複,那個時候,好不容易得來的修生養息的機會就沒有了,也必然會影響南方的戰事。

他連夜趕回了開封,楊邠、史弘肇和蘇逢吉也為遼東戰事著急,好在奚常送過來的石重貴的表章似乎對劉承祐起到了作用。最後同意了派人到遼陽,隻是人選有些爭議。不過隨著郭威造訪馮太師府之後,基本定了下來。

不過郭威決定親自到遼東一趟,高繼衝對於遼東戰事的影響表麵上似乎不大,但是他對於讀書人,特彆是儒家的衝擊很大。渤海王因為年紀太小,被妖人蠱惑,拋棄了聖王之道,沉浸於旁門左道,愛好奇巧淫技。無視尊卑,中道墨、重商、重工、重農,輕視讀書人的議論聲幾乎與渤海王的傳說同時流傳開來。有人推崇就有人誹謗。不同的是,反對渤海王的幾乎是整個士族階層,代表著統治階層。馮道之所以答應去遼東,其實就因為郭威說現在的渤海王太小,被人帶到了歧途,需要一個有威望,有才能的人去糾正過來。

馮道是答應了,郭威還不放心,決定在馮道去之前,首先到遼東看看,如果渤海王的手下人實在不像話,那麼郭威作為一國之宰,完全可以用高保融等高氏族人挾持高繼衝讓步。(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