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人口激增,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人要當曆史的推動者。”

這是高繼衝給敬梁的一個解釋。

敬梁是聰明人,他明白其背後的含義就是如果你不當曆史的推動者,那麼必然會被曆史拋棄。

“宋齊丘,宋大人於我有恩,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他年紀大了,處境不好,如果能夠在淮南安度晚年。如果李璟真聽了王爺的建議,在下感激不儘。”

高繼衝笑了:“聽你這意思是要回南唐?”

“如果能放我回去的話,您放心,我不會泄露王爺的機密,我隻是想陪老大人一段時間,之後王爺需要,我還會再回來。”敬梁要下跪。

高繼衝直接躲開了,笑著說:“你就彆做夢了,我不會放你回去的。我放了你,總理府也不會放了你的。而且我知道你現在還沒有儘力,我想看看你儘力之後是什麼樣子。”

敬梁很無奈。

高繼衝道:“宋齊丘的事情,沒有人能夠管得了。因為南唐可以說是他建造的,他注定會為南唐拚到最後一口氣,也注定他不會與李璟有什麼好關係。如果沒有人護著他,結局會比高鬱還要慘。”

敬梁突然覺得一種心痛。他早知道會這樣,隻是不願意相信。可是現在高繼衝直接點出來,敬梁就有些受不了了。

“如果他與李弘冀去了淮南,就徹底打上了李弘冀的標簽。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去,李弘冀的力量太小了,他需要最大的力量來維持自己的帝國。所以即便是李璟同意了我的建議,能不能去,還要看他的處境。處境越艱難。他就越有可能去,否者,死皮賴臉他也要跟著李璟。”

高繼衝笑道:“過幾天我過生日。我爹我娘肯定會派人過來看我。你說我爹和郭榮將軍不打淮南,而直下楚國。負責策反馬希萼的宋大人會怎麼樣?”

敬梁愣了一下道:“那要看楚國給不給進軍的借口。”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高繼衝道。

————————

高繼衝的生日過得很低調,高保正帶著柴宜哥,符彥卿派了符金定,高行周派了兒子高懷良到了旅順。高保正作為高保融的家長辦了一個壽宴。然後就和高懷良回去了。柴宜哥和符金定留了下來,這兩個人一方麵是郭榮和符彥卿送過來讀書的,要知道張昭,王樸,趙挺在大漢。那都是頂尖的有學問的人。高繼衝收人的標準之高,這就意味著遼東會人才濟濟。不把孩子送過來,那就是傻子。

當然,這也是郭家和符家與高家進行聯盟的一種表現。高行周派兒子到旅順也表示了高氏一族要聯合在一起的意思。

這三家聯盟,足以動蕩一國。

而劉承祐那邊,遠沒有郭威這麼果斷。到了七月,才頒發聖旨,表彰高繼衝北上抗遼,收複遼東的功績,賞賜了黃金白銀和一萬擔糧食。可是卻下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命令。命令高繼衝北上消滅石重貴。

這讓吳夏直搖頭。這個劉承祐極其手下太嫩了,也太愣了。

七月,奚常的商隊帶回來的難民突然增多。同時遼陽方向流入遼東半島的農人也多了也起來。

遼河大水,黃河大水。去年在南方的陰雨天氣挪到了北方。黃河在鄭州決口,一時之間泛流千裡。李穀被召集到開封,然後很快趕赴鄭州,負責把黃河的決口堵上。

這讓被北方剛剛緩了一口氣的經濟再次受到重創。而荊襄卻風調雨順,夏糧獲得了大豐收。高保融人老實,郭榮則有著大誌向,所以全力向災區輸送糧食賑災。

郭威猛刷聲望,高家跟在後麵也跟著沾光。

很快複州河。碧流河流域陸陸續續建立起了不少村莊。人口超過了二十萬人。這還是商隊和各口岸執行了高要求招人的結果。

農業司接到了新命令,在安置這些難民的同時。在的基礎上修編新農書。收進來的這些農民。那可都是在農藝上有一門技藝的好手啊,不進行歸納整理那就太蠢了。

但是也因為如此,商隊也好,賞賜也好,弄來的糧食始終處於緊繃繃的狀態。

吳夏手中根本沒有儲備的糧食,他非常緊張。一直抱怨供應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太高了,這那裡是難民,比地主還吃得好啊,特彆是那些孩子,那是當皇子再養。再有軍隊也是一樣。陸軍已經拿到了三千人,海軍也達到了滿編,二十六艘戰艦一共

六千人。而這九千人的軍隊是每天高強度訓練,供應的糧食,就跟流水似的。

吳夏每次見高繼衝時都免不了提到糧食。

奚常已經無法在出去到外麵奔波了,他一直在大連,負責協調各地的商隊。他被命令,不管花過大的代價,也要把糧食從吳越和南唐給弄回來。原本胖胖的奚常,現在恢複到了正常人的體型。

這也逼著農業認真地規劃農林牧漁業的比例,並評估未來能夠供養的人口數量。

“絕對不能種植單一的水稻,也不能過分墾殖。種植也好,養殖業好,都必須多樣化。氾勝之書就說要想避免在災荒,隻有多種植五穀雜糧。齊民要術繼承了這一點。但是到了唐代,特彆是天後以後,朝廷偏向了農桑,對其它方麵有所弱化。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這也是導致中原地區一旦受到大災之年,必然因為饑荒而動亂。大唐的衰落就是經過了數次這樣的打擊而變得無法收拾。”

高繼衝再次拒絕了要廢掉牧場和保護區,進行大規模墾殖的建議。

“要保證老百姓的肉食,肉蛋奶必須要保證。不然我們老百姓的身體怎麼能夠強壯起來?”

吳夏開始向哨子河方向推進。速度不快,但是一個村莊的建立,一條道路的修建,就意味著這裡已經完全屬於渤海王的治下。再想拿走,幾乎不可能。不過,這也讓渤海師與晉軍、高麗軍的衝突增加。

晉軍因為石重貴的命令,還算克製,畢竟歸勝縣和來遠縣原本就是準備送給渤海王的,而渤海王白送了火炮和火藥的製作方法。高麗軍隊在遼陽之戰過後,就在來遠縣待這沒走。他們把來遠縣劃入了自己的管區。雖然晉軍和渤海師都不承認。(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