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定計遼東,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奚常沒有回家,一直在彆院的門房等著。
他喝了一點酒,加上太累,所以趴在門房的桌子上睡著了。
直到女衛輕輕叫醒他。
高繼衝帶著一批人回來,已經是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因為不確定什麼時候回來,所以女衛讓膳食房送了食盒過來,放在小廚房的蒸籠裡蒸著。
滿院子都是香氣。
奚常居然完全沒有感覺,原本有些微胖的身材,也瘦下來了。以至於高繼衝第一眼見到他時都沒認出來。
奚常見司空熏,吳夏,閔平江,耿先生,呂岩等人都在,一時不知道是否應該把東西拿出來。
高繼衝猜到了奚常拿的是什麼。笑道:“我們到書房吧。希監事帶回來的東西比較重要,大家一起議一下。”
奚常就知道這兩個月不見,高繼衝身邊已經多出了不少人。
奚常帶回來的是地圖,有大遼疆域圖,渤海形狀圖,還有手繪的一些地圖。圖件都非常不準確,特彆是手繪的圖。但是用來說明海外形狀已經可以了。
“江水出海口浩瀚無邊,有三沙洲,均荒無人煙,或有水寇停留期間,南唐水師多次剿滅。但是這些水寇並非長期停留,遇剿則或者走吳越,或走琉球。分為大琉球和小琉球。大琉球為一大島,隋書《流求傳》有記載,在建安郡東,水路需要三到五天。隋時才是穴居,不過唐以後,吳越人多有泛海避難者。本土人已經不多了,多在小琉球。大琉球與中土風俗相仿,隻是以吳越風俗為主。小琉球尚屬蠻夷,用布甲長矛,有食人者。”
奚常指著地圖上外海的一個大島。
“大琉球以南為大海,不知道有幾萬裡,沒有人見過陸地。西南為南蠻。有商船從西方而來,可達天竺。其東有邪久國,邪久國接日本。現在邪久國被日本所侵,國已亡。”
“日本,古稱倭奴。琉球以東,新羅東南,在海中,有兩大島,左右小島五十多個,其王光效已經死了,有兩子爭國,其長子仁雄即位,稱天皇,尚佛,每年皆有僧人泛海而至中原,位於大島曰本州。次子合德,於小島稱國,國稱土佐。”
王婉容對這張地圖十分奇怪,因為這個本州島就像一彎銀月,把土佐島嶼包圍其中。而在東方還有一個很小的島嶼。
也就是說日本直郵三個島。很明顯是把鹿兒島和本州島化成一個島了。
“北方這個?”
“這個是邪穀國。再以東,據說還有黑狗國。但是很少有人去過,所以沒有畫上去,那裡冬天長,夏天短,有海冰,上多黑狗。”
在這張圖上,日本國很小,繪製隻有一個大概。但是高麗國很大,山川城池都很詳細,應該是和人們的認識有關係。
奚常也很快指向了高麗:“高麗,昔日箕子之朝鮮也,被唐高宗所滅。長興元年,高麗權知國事王建遣使者朝明宗,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義軍使,封高麗國王。開運二年,建卒,子武立。乾祐四年,武卒,其子王昭立。高麗每立國君,必告中國。然中原頹廢,國力衰弱,遼國強盛。高麗不得已也朝貢與遼。”
“渤海,本號靺鞨,高麗之彆種。唐高宗滅高麗,徙其人散處中國,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統治,其地曾遼括東北。至中宗時,置忽汗州,以祚榮為都督,封渤海郡王。開平元年,國王大諲撰遣使者來朝。大姓,是渤海貴族。天成元年,遼阿保機奪渤海之地,諲撰不敵而亡。鴨綠江以西給遼國所奪,北方山地北高麗所奪,其遺民僅有鴨綠江以東至平壤之平地,受命於高麗,高麗以平壤為西京。”
“高麗與日本之間,還有新羅國。與高麗相攻伐,已經接近滅國。新羅是古弁韓之遺種。其大族曰金氏、樸氏,自唐高祖時封金真為樂浪郡王,其後世常為君長。同光元年,新羅國王金樸英遣使者來朝。長興四年,權知國事金溥遣使來。樸英、溥卒,自晉以後,就沒有來朝貢了,因其國常受高麗侵淩,實已不堪為國矣。”
“這三國,均崇孔子,知文字,喜讀書。高麗強,新羅弱。渤海最近中原,然已經滅國矣。”
“東丹國,天成元年,遼阿保機奪渤海之地,封耶律倍於其地,稱“人皇王”,因渤海在遼東方,故名為東丹,東契丹也。建都天福城。耶律德光為遼帝,東丹國南遷,以東平為南京。東平在遼水之陽。長興元年,耶律倍逃後唐。東丹國名存實亡。然耶律倍尚儒術,東丹國民衣漢服,行漢禮,語言文字也以漢為主。與遼不同。”
“燕雲十六州,故桀燕也,應天三年,李存勗陷幽州,殺劉守光,桀燕亡。石敬瑭引契丹滅後唐,割燕雲十六州與契丹。契丹人得燕雲,才開始知道耕種。其地漢人與遼人混居。遼國每劫掠人口,均安置於此。燕雲以南為大漢屬地。”
“北方之地大體如此。”奚常介紹完了。
“吳先生有何建議?”高繼衝扭頭問吳夏。
吳夏道:“高氏起於渤海,乃渤海之大姓。這就是為什麼當初封渤海王的緣故。渤海國雖滅,但是仍然有遺族在。且以平壤之民為最,雖然臣服與高麗,但其心未定。隻是如果我們現在就八下平壤,必然與高麗衝突,實在是不智之舉。燕雲十六州為遼國重地,根基不穩,最好不要打這個地方。我們要去的地方不能離這兩個地方太遠,那麼就隻剩下了這裡。”
吳夏指了一下遼東半島。
“遼東東臨高麗,西接燕雲,南靠大漢,又為遼土。三麵臨海,而我海軍隻要運用得當,掌控渤海與黃海,並非不可能。主上以渤海王取故土,道義所在,大漢與高麗不敢有言。”
眾人都點頭。
“遼東半島山巒疊嶂,隻要海軍不敗,以新軍目前的戰術與裝備,進攻或許不能,但是守住沒有問題。以我海軍的實力,東海太大,渤海卻可以進行實行掌控。與大漢貿易不絕,不擔心後路給斷了。如果我收納人口,整修道路,進取遼河與燕雲隻是時間問題。”
奚常在地圖上介紹整個遼東半島。
“遼東多產鐵器,蠶絲。南有南蘇州,遼安複軍節度。統兩縣,來蘇縣和懷化縣。北有複州和歸州。複州屬懷德軍節度。統兩縣:永寧縣和德勝縣。歸州隻設觀察。是阿保機遷所俘渤海戶置,隻有一個歸勝縣。以上每縣不足兩百戶。東有保州,屬高麗,有來遠縣,戶一千。大部皆渤海遺民,不得已依附高麗。遼東中有千山,千山以長白山相連,遼與高麗以此山分野。北有辰州,奉國軍節度。本高麗蓋牟城。唐太宗會李世勑攻破蓋牟城,渤海改為蓋州,又改辰州,以辰韓得名。渤海亡,遼徙其民於祖州。現在隻有戶二千。遼人為多。靠近遼東京,辰州下,則遼國震蕩,燕雲後路不保。”
“所以你也讚成拿下遼東。”高繼衝問。
“是,您看南蘇州的來蘇縣,三麵臨海,實在是擋不住我軍。懷化縣與來遠縣,我故民也,雖然來遠縣屬於高麗,但定會聞檄文而降,剩下就是複州,遼國之所以擁有遼東,就是因為在複州置有南文直湯河司,有士卒三千。遼人的所謂節度並非我中土節度。實際皆小部族,兵丁不過百人而已。”
“各位怎麼看?”高繼衝的這個習慣是學足了其父親,連問話的神態也一模一樣。這讓司空熏忍不住笑了。
不過大家都點頭,因為在沒有比這個地方更加合適的了,擁有不差的海軍的高繼衝,隻要占據了一塊地方。荊南就有辦法源源不斷向遼東輸血。而不管是打遼國,還是收複平壤,都隻是如何選擇的問題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