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印書與新軍事務,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繼衝已經習慣了和王婉容這樣安靜地說話,安靜地讀書。
李載仁現在正在搜羅各家的藏書,並把它們送到彆院。這讓書房裡的小書箱越來越多。
隻是這些書籍實在是良莠不齊,很多還是富貴人家為了家學自己印刻的。錯漏之處實在太多,還有很多一看就是偽托前人的著述。
要是質量好的書籍,還真的隻有王府以前的典藏和梁震留下來的書。再就是齊己送來的這套。
特彆是齊己送來的這套,先不說佛經的內容,至少它的每一個字都經過了校核。確定準確無誤了才寫上去了。他們原本就用來做鎮寺之寶的。送給高繼衝也有特彆的用意。
高保融對高繼衝管得緊了,李載仁卻在這個時候顯露出慈愛的一麵。在規定的讀書時間,不再坐在旁邊監督,隻是事後會考核一下。給了兩個人更多的獨處的時間。
呂岩一般時候不會到彆院來,但是他把用薄羊皮做的聽筒放在樹上或者牆上偷聽遠處聲音的方法教給了女衛。還惡心地親自偷聽。雖然這對安全多了一份保證,但是兩個人的隱私就被時常窺探。要命的是要是以前,都是暗衛直接跑到牆角屋頂直接偷聽的,所以女衛也好,呂岩也好,根本就沒把這件事當成不好的事情。
高繼衝又一次對李載仁抱怨的時候,李載仁笑道:“這算什麼,以前就是君主行房,也是有人伺候著的。”
羞得王婉容沒地方躲。好吧,這是古代,很多事情沒有地方說理去。
高繼衝和王婉容就想著以後一定做一間隔音的房子,原理誰也不說,看她們還怎麼聽。
女衛通報李載仁到了的時候。高繼衝正趴在王婉容的腿上看書,享受著溫馨的時光。
他很不樂意地坐正了身體。
王婉容也把書卷放下來。
李載仁不是一個人來的,隨之而來的還有吳夏與閔平江。
“聽說齊己過來拜訪。”李載仁問。
“是。”高繼衝從書桌上拿出六軸經卷道:“這是齊己大師送過來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原本是五十卷,現在改成六十卷三十二品。裡麵有龍興寺諸位高僧的注解。所以請李先生帶到印書局印製,規格高一點。校核要好,不要有錯字,一共印一百套。另外就是《般若蜜多心經》和《金剛經》,隻印五十套。因為這個大家都有,所以我就不給經卷了,送來的經卷是齊己大師親筆所書。”
李載仁剛剛接過經卷,聽說有齊己親筆手書的經卷,就啊了一聲。
吳夏和閔平江也十分好奇。
“這個,我們能看看嗎?”
高繼衝咳嗽了兩下道:“還是算了,那兩幅經卷讓我師傅帶著人和齊己論法,還是不惹禍了。書印出來,給龍興寺送過去。至於印書的費用,龍興寺給就接著,不給也就算了。”
李載仁就不再提這個了。
“龍興寺整理的這三卷書非常嚴謹。而李先生送進來的很多書錯漏之處太多,有些是私人印製,野史和正史相駁,混在一處的地方太多,連新舊唐書都是如此。經史一類的書,最好書院能夠校核修訂後,印刷一些出來,由印書局銷售。印書局,農林局,匠作坊會修訂一些相關農事,地理,草本,營造等等書籍,這一部分書院就不用管了。”
李載仁答應著,接口道:“耿先生那邊編製的《幾何原理》,能否印刷。堪輿師們對這本書非常看重。”
“那本書還不全,隻有解三角,沒有解圓。寫平麵的比較多,但是寫立體的很少。這方麵連周髀算經都不如,所以還是等等吧。不過可以讓堪輿師們將這次測量土地的方法寫一本測繪學,重在實用,一些原理可以先簡略。這些堪輿師要稍微留意一點,年輕一些,能夠經得起海上風浪,或者願意北上的,我要帶走。””
“好的,我去安排。”
高繼衝轉向吳夏和閔平江:“兩位一起到了,應該是新軍方麵有些進展。”
吳夏連忙道:“這個主要是來給您彙報一下情況,讓您有些準備。我們一共有十二艘船,現在改造的有兩艘。冶煉廠和鑄造廠那邊已經儘全力了,但是恐怕隻能保證三艘鐵甲船。我和閔將軍商量一下,不如就造好這三艘鐵甲船。其它的船隻不換鐵骨和掛甲。船體還是和鐵甲船一樣,改成尖底,改矮。但是保留風帆。推進的螺旋槳也小一些,艙內可以多出一些出來裝彈藥糧草,淡水還有士兵。這樣以大海船為旗艦,兩艘鐵甲船為護衛艦,安全也會有保證。好處可以儘早完成改裝,因為士兵的訓練和新的海上戰法都需要演練,我們還是儘早出海為好。”
“早點出海當然好,不過新軍這邊的兵員夠嗎?”
閔平江伴著指頭算:“我算了一下,十二艘船,每艘戰艦大概需要海軍士兵一百二十人,一共需要一千四百四十人。主要是舵手,炮手,輪機手,火槍手。這些士兵確實需要能夠讀書識字。數量大約一千人。另外的彈藥兵,火頭軍,操帆手,隻需要身體強健就夠了,這些人大約四百人,條件可以低一些。我們實在招不到那麼多合格的兵員。現在各地彙集過來,也不過六百來人。”
“好的,不過到了新軍,也要教他們讀書識字,你們慢慢教就好,不要放棄他們。再就是訓練要嚴格,我們北上人數不多,每一名士兵都很寶貴,損失不起。”高繼衝點頭道。
“除了海軍,我們準備專門訓練陸軍火槍兵,每個船五十人。這樣就是六百人。這些人隻要年輕一點,我們自己教。另外我想知道您還要帶些什麼人。”
“匠人我要全部帶走,再就是醫官,堪輿師,礦師。尚衣局和印書局,膳食房,農林局的人我也會抽調一部分人。”
“如果這樣,二十艘樓船是不夠的。所以我和吳先生商量還需要購買十艘海商船,不過這些船交給商司的人經商,開辟航路。到時候這些船跟在我們後麵就好。船不要多,多了我們保護不過來。一些不是急需帶走的人,從商路也可以陸續趕到。”
“可以,但是一定要海船。”
“再就是,所有人對火槍都不熟悉,熟悉的是兵器廠的匠人們。您是不是去兵器局,將火槍定一個試用型。兵器廠的那些人改起來沒完沒了,總不能做不到不能連續發射就不生產火槍吧。”
“啊?他們要弄出連續發射的槍?”王婉容和高繼衝大吃一驚。
吳夏苦笑道:“好像是的,他們是把火槍當成貢品造。可是我們不要貢品,我們就要普通士兵能夠用的就行。”
高繼衝哭笑不得,這些工匠們的老毛病又犯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