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八卷 土司之亂,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穀已經否定了安審琦對高保融的判斷。
所以落座後直接問道:“南平四戰之地,何以自安?”
高保融嗬嗬一笑:“百姓安,則安。百姓不安,我們這些當官的能夠安到什麼程度。後晉時,朱門酒肉臭,把百姓當成了契丹的穀草,那就安了嗎?高氏在各國之間被稱為賴子,但是老百姓安,我們就心滿意足。李大人,如今荊南屬於北漢,不屬於我高氏,我為荊南節度使,就為老百姓做事情。如果我為燕雲節度使,自當保境安民,奮勇擊賊。所謂安,心安爾”
李穀拱手道:“高大人誠哉。隻是各位大人怎麼看?”
眾人就都看著高保融。高保融笑道:“但說無妨。”
鄭含起身道:“荊南之地,人口初不到十萬,半數都是武信王從北方帶來的兵丁,凋敝不堪。即便是如此,荊南現在也算是阡陌縱橫,人丁興旺。絕不會把大好的河山拱手送人。鄭含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開疆擴土,隻能以微薄之力替主上治理百姓,如果遇到強盜入境,自當死於國門之前。不敢愧對百姓也。”
司空熏道:“荊南貧弱,民力不堪養兵,曆次禦敵,敗多勝少。但是從來敗而不散,將士們前仆後繼,以身殉國,敗了也沒有什麼怨言。隻因為荊南是足以安身之所,子孫還可以繁衍不至於滅族。百姓所求者,何也?並非是主天下,僅是安身立命爾。北地強盛,可是百姓或者被異族押送出境,或者舉家南逃。為政者,豈不羞哉。”
李穀拍手道:“百姓為重,所言極是。郭威郭大人不願意強攻河中城,而是圍而不殲,在河中所為者,正是要以民生息。百姓安,則盜匪無地安身。高大人所為者,同也。”
李穀再次起身拜謝:“荊南千裡迢迢,送萬斤大米前往河中城,舉國無一。下官在這裡拜謝了。”
高保融笑著還禮道:“李大人,荊南窮苦,但是不敢忘國憂。河中之圍,曠日持久,破城之日,最好是在夏收之時,北方要晚一些,但是城外糧食豐收,城中一無所得,軍心必然崩潰。河中城必然是一鼓而下。”
李穀愣了一下:“此言大善。”
“河中城,還是早點破為好,現在城中百姓,恐怕百無其一,實在是可憐。”高保融歎了口氣。
“大人仁慈。”四周圍觀的百姓齊聲道。
李穀走了,高保融答應再往河中府送十萬斤大米,但是這十萬斤大米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北漢要用等價的耕牛或者馬來換。
“李大人,您也看到了,荊南缺耕牛,我知道北方也缺耕牛,但是如果有馬,哪怕隻是劣馬,隻要能夠耕地就行,還請李大人在郭大人麵前美言幾句。”高保融對李穀長揖在地。
剛剛送走李穀,當陽派過來的快馬通報,峽州和歸州二十三個土司勾結本地世族和一些寺廟反了,蜀國施州刺史田行皋舉兵入境,歸州刺史高從安退守歸州,鮑唐已經趕赴夷陵。峽州刺史高從義、節度副使高保勖守當陽,梁延嗣正在整兵準備向夷陵進發,並派了探馬過來問計並請增援。
偌大的平原上,陸續想起了牛角號。
在田野裡正在插秧和耕田的百姓紛紛直起腰來。和他們一起乾活的士兵們跑向自己的鎧甲和兵器對方的地方。
“主上有令,江陵軍立即集結,前往紀南城。”
傳令兵騎著馬在路上飛奔。
“大軍集結,所謂何事?”一個校尉高聲問道。
“主上收繳不法寺廟和豪強土地,分置業田,安置百姓。不法僧人和豪強勾結蜀國,攻城略地。主上要親征平叛。”傳令兵聲音非常大。
“他奶奶地,快快,這些人騎在我們頭上騎得時間太久了。”這個校尉怒喝了一聲,開始催促手下的士兵。
一隊隊士兵在集結,然後想紀南城流動。
不過傳令兵的話卻在老百姓中掀起軒然大波。
“那些地主豪強,難道不應該把土地還給百姓?那些僧人什麼事也不敢,假借佛名,欺壓百姓,難道就不高懲處。主上仁慈,給了我們一條活路,他們卻要把這條活路堵死。我們曾經也是軍人,不能看著同袍為我們戰死而無動於衷。我們應該到紀南城請命平叛。”
一些男丁們也開始集結。
不過衙門的衙役和各村鎮的裡長帶著人一邊敲著鑼一邊喊:“非江陵軍各色人等,主上有令,不得因亂而荒廢農事。衙門會抽調人丁,轉運糧草,縫製衣帽鞋襪,支援前線士兵。平叛並非都要拿刀槍,軍人百姓當各負其責。”
“我們曾經也是江陵軍。”一些男丁們抗議道。
“主上說了,隻有荊州地方安定,前方再能安心平叛。團練從即日起,加強巡邏,嚴防歹人作亂。”
返回紀南城的路上,高保融的身邊已經有了一千士兵,其中有兩百騎兵。而一隊隊騎兵正在迅速趕上來。
倪可福聞訊已經從荊江大堤趕過來,大堤基本已經完工了。他那裡有五百刀盾兵,不過他本人是騎著馬先趕過來的。
“老將軍,還是把您驚動了。”高保融雖然已經為可能的叛亂準備一段時間了。但是他沒有想到高從義沒有叛,卻是地方土司引來了蜀軍。
“你們準備的事情,王將軍已經和我說過了,這次是他們找死。不過此次一定要贏得漂亮,不然北漢很可能借此又派一支客軍。那就得不償失了。”倪可福還有有些擔心,他老了,不能上陣打仗,但是出出主意,提醒一下該注意的事情還是可以的。
“開封二哥那邊已經花了一些銀錢了,這次隻要贏了就行。”高保融對這個倒是不太擔心。
“施州到貴州和峽州,隔著一條江,他們的糧草全靠水軍,應該先斷糧道。田行皋此人多行不義,人心難附,這次恐怕是見獵心喜,實則後力不足,不足為懼。所以此戰關鍵要看我們花多長時間平息內亂,再就是蜀國的態度。”
“蜀主以豐衣美食養士,孟昶為了親政,殺了不少老臣,最近取了鳳州,精力都在北方。隻因為趙思綰據永興、王景崇據鳳翔造反,上表歸附孟昶。這也是見獵心喜。可是蜀軍卻在邊境按兵不動,這是害怕北漢的表現。現在北漢三叛將平,蜀國那裡有膽量和北漢對峙。所以這次蜀軍入境,不過是田行皋個人的行為而已。”
鄭含在倪可福麵前很是小心,不過這個年輕人還算有膽量把自己心裡的話說出來,雖然有時候欠考慮,但是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
司空熏已經趕回竟陵去了。高保緒則跟著李穀,李穀看上了他的謹慎,讓他跟著協助轉運糧食。同時也為南平在北方籌集牛馬。倪可福很欣賞地看了他一眼。倪可福一向不喜歡這些書生,因為他們手無縛雞之力,骨頭軟。但是這個年輕人還算有骨氣。
“不錯,蜀國為拿回前蜀的土地而沾沾自喜,一心隻想躲在川中享樂。這次是練兵的好機會。隻是主上沒有必要親征,此戰的關鍵在於如何堅清壁野,各地剛剛夏收,不能讓糧食落入敵軍手中。”
“我不能說話不算話,不過我可以在後麵慢一點,王老將軍和孫閣老正在往紀南城趕。轉運糧食,堅清壁野,圍困土司,清剿反叛,守衛城池的事情交給地方團練。所以他們的任務更加重。魏璘。”
“在。”魏璘從後麵趕了上來。
“我隻給你一千騎兵先行出發。你不要與蜀軍主力交鋒,蜀軍過來沒有糧食將寸步難行,所以你就是要幫助老百姓轉運糧食,遇到小股分散搶糧食的蜀軍就想辦法吃掉。不要硬拚,多帶弓箭。告訴梁延嗣,也要準備一隻騎兵。你們要給我掃平蜀軍分散出來的人馬。讓蜀軍不敢分散行動。步兵想辦法向江岸移動,擇機奪取渡口,毀掉蜀軍的戰船。一樣,不可與蜀軍硬拚,沒有把握吃掉敵軍時選擇騷擾。等騎兵到了,你馬上出發。”
“遵命。”
魏璘轉身向傳令官道:“傳令,騎兵趕赴當陽,我們走,在路上集結,命令後軍速度快一點。”
“魏將軍,不要操之過急,每個騎兵必須帶足兩匹馬,你們可能需要長時間和蜀軍周旋。”倪可福提醒道。
魏璘拱手而取。一隊隊騎兵紛紛轉向趕赴當陽的路上。不過裡麵自由一半的人有兩匹馬。
“清點馬匹,將缺額向後軍通報,勒令補足。命令,帶足雨具,保護好弓箭。”魏璘大喝一聲。
又飄起了細雨,陰雲低垂在天空之下,看來雨還會下大。這對於怕雨水的弓箭來說,是一個考驗,就看雙方準備是否充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