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荊南仙女,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國春秋》:
者,平江節度使王保義女也,兒時聰穎不凡,五歲通黃帝內外經,及長,善琵琶,一夕夢涉水登山巔,見金銀宮闕中有仙人披羽衣,自稱曰麻姑,傳以樂曲。自是每夕輒夢遇之,即指授音律。歲餘得百餘調,都非人間所有。其尤者名獨指商以一指彈一曲,更為擅奇。
已而適(南平)文獻王子保節,複夢麻姑至曰:即當相邀。明日庭中聞雲鶴音樂,仙女乃奄然而逝。
因為這位王小姐沒有留下名字,所以我隨便取了一個名字叫王婉容,把在世的時間推後了,改成了王保義的小女兒。曆史上王婉容應該並沒有與高保節成親,或者剛成親不久就去世了。
在王婉容的哥哥王貞範的傳記裡麵,記載這些琵琶曲:女弟故稱者,恒時夢異人授琵琶樂曲二百餘調,命曰:此曲屬元昆製序,當刊石於甲寅之方,於是貞範如女弟指為製序,刊所傳曲。
道調有玉宸宮、夷則宮、神林宮、蕤賓宮、無射宮、元宗宮、黃鐘宮、散水宮、仲呂宮;
商調獨指泛青商、紅綃商、風商、林鐘商、醉吟商、玉仙商、高雙調商;
角調醉唫角,大呂角,南宮角,中宮角,蕤賓角;
羽調鳳吟羽、風香羽、應聖羽、玉宸羽;
香調;
大呂調;
而曲名間有同人世者,如涼州、渭州、甘州、綠腰、莫靼、項(明鈔本作頃,疑當作傾原注)盆樂、安公子、水牯子、阿泛濫之屬,摹本流傳,一時以為異。
《十國春秋》應該是根據孫光憲的《北夢瑣言》的記載。
南平王高從誨曾經把這曲譜當做貢品獻給了唐明宗,934年敦煌僧侶梁行德入貢洛陽,參與講經的過程中抄寫了這本曲譜,梁行德在返回的時候遇盜被殺,隻剩下了一卷,在1002年前後存入了莫高窟。這邊隻剩下一卷的《王氏女琵琶曲》現在在巴黎圖書館,編號“伯.3808”。
其中綠腰本來寫成六幺。如果你們是荊州人,就知道這是荊州一帶的方言,實際上就是現在的綠腰。
綠腰最早記載是在唐朝,不過隻有名字,沒有傳下來曲調。白居易《楊柳枝》雲:“《六幺》、《水調》家家唱。”《琵琶行》亦雲:“初為《霓裳》後《六幺》。”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有王屋山舞《六幺》的場麵。李群玉詩寫觀《綠腰》舞之近感:“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宛如遊龍舉。越豔罷前溪,吳姬停白(上艸下召)。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回蓮破浪,淩亂雪(嵤去山換係)風。墮珥時流盼,修裾欲朔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描寫的就是綠腰的歌舞,所聽的曲調應該就是王婉容傳下來的。隻是已經配了舞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