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賞罰功過,智相,彆煩,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素這副麵容,本來就是不怒自威,這話說得語調低沉,又有些幾分駭人。
“卑職無能……”何知縣的腦袋又重重地磕向地板。
“何知縣,你也是兩榜進士……”王素臉上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你出身貧民,世輩為農。是官家的考試製度,讓你能夠進朝為官。朝為田舍郎,暮入天子堂。你就是這般報答官家對你的厚望嗎?”
“卑職慚愧……”
王素終於忍不住了,將茶盞摔在地上,額頭上青筋暴起:“蠹蟲滿地走,豺犬當道。官吏沆瀣一氣,橫征暴斂,百姓有苦不能言。這費縣縣衙,哪還是官府啊?分明是賊窩!你這個一縣父母,連權力都使不了,被兩個不入流的小官要挾……”
王素的話,句句如刺,紮在何知縣的心頭。他悔恨萬分,自己怎麼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兩榜進士,變成了這麼一個吃喝混日子的家夥。
“卑職罪當萬死!”何知縣眼淚鼻涕齊流,泣不成聲。
王素端坐在椅上,長歎一口氣:“那些個典史主簿,把你一個朝廷命官整得暈頭轉向,一句話都不敢說。你也自甘墮落,甘當這些蠹蟲的傀儡。要不是那柳明向我稟報危機,我還不知道這個彌天大謊,要瞞多久。”
“罪民……罪該萬死,甘願伏法。”何知縣改口連“卑職”二字都省去了,他心想自己這頂烏紗帽,肯定是被摘了。剩下是徒刑還是流放,就不好說了。
“罪民?”王素鼻子一哼,“本州還未判決,你便想撂挑子?”
何知縣一愣,似乎聽到了弦外之音,他抬起腦袋,露出可憐巴巴相,看著王素。
王素看了柳明一眼,又對何知縣說道:“那典史與主簿,罪在惡。你呢,無所作為,罪在蠢!本州是可以將你們一鍋端了,全部換上新人!”
柳明見王素看了自己一眼,心裡咯噔一下。他知道,這位知州大人,久曆宦海沉浮,任何一舉一動,都是有深意的。
這何知縣,雖然蠢,但是好歹也曾經提拔過自己。而且,最後那關鍵時刻,這家夥也是良心覺悟,提醒自己快逃命,沒有與那主簿典史同流合汙。
想到這,柳明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拱手道:“大人,學生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吧。”王素頷首。
柳明心想自己還得替這位知縣解圍,於是朗聲道:“稟大人,現如今,官府內亂,百姓惶惶。學生竊以為,一切為穩定大局為重。現如今,典史主簿等一班官吏都被摘帽處刑,若是這一縣父母再被革職,那麼縣內民心將會不穩。”
說到這,他站起身來,拱手作揖道:“何父母,隻是一時糊塗。學生曾受何父母提拔,認為其為官之心並不壞,隻是被奸人蒙蔽。此次危機,更是在關鍵時刻,派本人去知州府求援,這才穩住了大局。”
何知縣跪在那裡,眼淚嘩嘩的,啥也不說了。他沒想到關鍵時刻,那柳明還會為自己說話。
他知道,現如今,自己的命運,也就掌握在柳明身上。他抬起頭,可憐巴巴地望著柳明。
柳明說完,那王素並不接話,而是陷入了沉思。
王素繼續坐著,柳明繼續站著,何知縣……還跪著。
似乎是想通了其中的諸多關節,王素微微一笑道:“費縣內商社林立,絕對不可讓商賈們對縣衙完全失去信心。一切,還是以穩定為主。這朝廷新任官員……一時半會補不過來。”
他扭頭看著何知縣:“惡,不可救。蠢,猶可治。本官念在你良心未泯,先仍舊讓你代理知縣一職。本官擇日上報山東路都轉運使秦大人,屆時再聽發落。”
“罪民……不是,卑職多謝大人。”何知縣磕頭如搗蒜。留職查看,這對於何知縣來說,比當年金榜題名還有高興。他跪爬著到王素腳邊,感恩淋涕道:“卑職一定重新學習為官之道,不負大人重托。”
“你起來吧。”王素歎口氣,“這費縣官場的官吏,我看過半都有問題。你要重肅吏治,有的忙了。”
何知縣拱了拱身子,臉上露出為難神色,轉兒看著柳明道:“柳明,我跪得雙腳發麻,實在是起不來。你扶我一下……”
柳明將那何知縣扶起,見他雙腳打顫,小腿浮腫,心想你作為一縣父母,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你先下去吧……我與柳明還有話說。”王素說道。
何知縣告退之後,柳明又乖乖坐在那裡,繼續——
喝茶。
王素看著柳明費力地喝下第五杯茶,忍俊不禁笑道:“彆喝了,再喝要喝壞肚子了。”
難得鐵麵王素露出笑容,柳明也輕鬆了些,他說道:“這茶……還是很好喝的。”說完,又忍不住打了個嗝。
“費縣懲治惡吏,你柳明居功至偉。”王素撚著胡須說道,“說罷,你想要什麼賞賜?”
柳明連忙說道:“大人,除惡揚善乃是縣民的職責。主功都在何知縣,我隻不過儘一份微薄之力。”
“彆跟本官繞彎子了。”王素笑道,“那何知縣,肚子裡有幾根花花腸子,我一看便知。他一人是不可能將這幫豺狼惡吏鬥倒的。為官之道,精髓在於賞罰分明。本官對有功之人,必然獎賞。現如今,這縣裡一方百姓皆看官府的新動向。人心似水,民動如煙。你們柳家還需做表率作用。”
“自然……自然。費縣若是官府吏治清明,對於商賈家族也是一大好事。”柳明說道。
“好了,本官若賞你什麼金銀細軟,你是商賈之家,恐怕也看不上。況且……”王素自嘲道,“本官家徒四壁,州府的官銀也緊張。你提彆的要求吧……”
其實柳明倒是心中有些想法。他自己彆無所求,隻是希望家裡人能夠過得好一些。
他小心試探道:“大人……這府內官吏替換大半,縣衙一時半會人手也不夠。學生不知新任典史位置,大人可有鐘意?”
“本官就任青州知州不久,對平穀民情不甚熟悉。你有什麼提議,直說吧。”
“那學生就鬥膽舉薦一人。此人身負才學,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品行端正,曾為貢士,可勝任典史一職。”柳明說道。
“哦?這是何人?”
“大人,這便是學生的小叔。他雖然有過替考,但也是因為之前懷才不遇,三次科舉不第。”柳明眼珠一轉,又將柳永與謝玉英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夜明珠為線索,加以修飾,鑄造成梁山伯與祝英台般淒慘的愛情故事。
他曾替自己小叔仔細考慮過前程。雖說眼下,他與謝玉英你儂我儂,日子過得甜蜜。可是終究要謀一份正經差事。可是自己小叔的性格,從商又不喜歡,已經成親的人,混在青樓也不妥當。若是能夠趁此機會,在縣衙混個一官半職,也算是有個不錯的前程。
王素聽聞之後,撫須道:“柳永,柳三變,我在京城時便略有耳聞。詩詞做得委婉細膩,隻可惜,沉溺於女色啊……”
王素的這番話,讓柳明無法反駁。
因為……太正確了!
“罷了,罷了。”王素說道,“現如今,費縣縣衙滿目瘡痍,這麼多吏員被免,倒一時半會也找不出合適的替補。這柳永,也考過省試,是個貢士,就暫且任這典史之職吧。”
做朝廷命官,除了科舉和蔭補,沒有彆的途徑。大部分人,還是要真刀真槍進入考場磨練。但是吏胥這類則不然。宋時吏胥入役方式,主要在民戶中采用招募和輪差兩種方式。凡是年齡在16歲以上,行為端莊,且無過犯,都可以服差役。
大部分吏員,都沒讀過書。號稱讀過書的,也不過是上了兩年學堂而已。像柳永這類的正兒八經過了解試與省試,有貢士之名的,少之甚少。
典史雖為官,但不入品階不入流,形同吏員,也算是能獲得的最好職位了。
柳明一聽,大喜,連連致謝。自己小叔的前途,總算有著落了。
“那學生先行回去報喜了。”柳明樂滋滋道。
王素看著柳明離開的背影,心中一陣感慨,對方年僅十六歲,原本可以從這次事件中親身獲取不少利益。可是對方首先想到的,卻是家人。
孝順長輩,德行高潔,這正是古代舉孝廉的標準。喜好古風的王素,露出滿意的微笑。
他拿出文房四寶,握起狼毫筆,龍飛鳳舞般書寫起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