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五章 派活兒,智相,彆煩,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何知縣怒火中燒,揭開轎簾,朝外麵守衛的衙役使了個眼色,意思是要找出那個說風涼話的家夥兒。
衙役自然心領神會,沒過一會兒揪出來兩位布衣打扮的中年人。
何知縣指著其中一位矮個子說道,“剛才是你指責本官的嗎?”
那矮個中年人見自己被揪了出來,倒也不惱,上前抱了一拳道:“在下是在誇大人痛改前非……”
“放屁!”何知縣啐了一口,直接想從轎窗中跳下來抽對方耳光,“本官為任期間,一向恪儘職守,你是何人,為何要妖言惑眾?要是答不上來,告你一個辱罵朝廷命官,蔑視宋刑律之罪,大刑伺候!”
那中年人聽到大刑伺候,倒是臉色沉靜,說道:“回稟大人,在下是後麵這位先生的管家。”
“管家……”何知縣撫須,嘲諷道,“你管得好大個一家,連本縣也管了進來。”
“在下也是剛剛聽到些傳聞,都是從這個錦囊中得來的。”那位中年人說道,隨即從袖中拿出一個金色鏽邊的絲織錦囊。
“給我遞上來。”何知縣眯著眼睛,接過衙役呈上來的錦囊,心想這沉甸甸的,倘若是金銀元寶,珍珠翡翠,也算那二人識相服軟,暫時饒了對方。
打開錦囊一看,是一塊木質的令牌。此時晌午的陽光透過轎簾,斜射進轎內,一時糊了何知縣的眼睛,使得他眼前都是紫暈,等到好些之後,再定睛一看,卻是大驚——那令牌上赫然刻著“青州長史權知觀察推官吳亭”一串金印大字。
何知縣看到那四個字,心臟驟跳,眼神倉皇起來,立即滾落下轎。
旁邊的衙役都傻掉了,看見自己的縣太爺從轎子裡四腳朝地的鑽了出來,樣子醜陋滑稽,都想笑又不敢笑。
“下……下官不知大人駕到,有失遠迎。”
何知縣跪在地上道,剛才他氣定神閒,現在卻是哆哆嗦嗦結結巴巴。這青州長史是朝廷六品命官,知州大人的幕僚,俗話說官大一品壓死人,人家可是大了自己三品,而後麵的差遣職位又是掌管州一級刑獄的實缺。
這位吳長史卻是躬身一讓,引著後麵那位中年人說道,“何知縣,我隻是一位管家,可見過我身後的主人?”
何知縣黃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滴了下來,落在了地上摔成了好幾瓣,頭磕在地上抬都不敢抬。這長史大人自稱是管家,那麼後麵的那位中年人更是不必說了。
他掀袍跪拜下來,顫聲道:“下官拜見知州王大人!”
這一次上下級見麵,對於何知縣來說,好不狼狽。他一路賠著不是,將王素請到自己的縣衙稍坐。
王素換上了一身紫色官袍,坐在費縣衙的後堂上品著茶。看著何知縣像個可憐的拔毛雞一樣跪在前方就是不肯起來,無奈道:“貴縣請起,不必多禮。”
“卑職有眼無珠,有眼無珠!”何知縣渾身都在發抖,又不禁偷看了一眼王素,這位大人方口闊鼻,眼神凝定如磐石,眉宇間帶著一股正氣,即使便裝粗衣布服,也與常人氣質不同。
哎,自己剛剛在圍觀的百姓中怎麼沒認出來呢?
“何知縣,你是後悔剛才沒將我認出來是嗎?”王素一眼看穿了對方的心思。
“是啊……是啊……哦……不是……不是”何知縣想討王素歡心,卻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急得臉都變色了。
“何知縣……”王素語氣緩和卻又堅定不移,“你我都為進士及第,同為天子門生,蒙聖眷做了一方的父母官,代天子牧守一方。這份責任……很重啊。你與其花心思在如何防備上級微服私訪,不如做好自己份內之事,使得一方百姓安居樂業,這樣你自己也能睡上個安穩覺。”
何知縣磕頭如搗蒜,哪敢說過不字。
王素讓何知縣起身坐到次座,見對方眼神惶恐,又安慰道:“本官知青州軍州事,總領一切軍政要務。初到治下,對於州內各方並不熟悉,所以做了一次微服摸排。”
“何知縣,本官深知水至清則無魚。”王素說道,“至於以前的你們那些荒唐事情,就不予追究了。從即刻開始,望貴縣能夠重理政務,為民造福一方,對費縣這三千戶老百姓,有個交代。”
王素不愧是京部下來的大員,又做過禦史中丞,講話剛柔相濟,說得何知縣老臉通紅。何知縣聞之,略微寬了寬心,他知道王素被貶心情一定不好,拱手道,“王大人明理是非,下官受益匪淺。下官認為,王大人此次知青州,必不會太久,陛下思才心切,定會早早起複重用大人的。”
王素聽聞這番話,將端起的茶盞又放回了桌上,微微歎了口氣,臉上露出些惆悵,又想到了歐陽修、餘靖等一班同僚,當初一起在勤政殿跪地死諫,要求君王改革,並肩為大宋王朝的前景奮戰的情形,不免有些感懷,沉吟道:“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何知縣也是被這股情緒所感染,不禁抹了抹眼淚。他知道王素是聞名京朝的清官,一天到晚彈劾這個,舉諫那個,為人剛正不阿,他到了青州,怕是自己的好日子也到頭了。想到今後辰時不到就要早起理政,何知縣也是傷心無比啊。
“好了,好了。”王素卻不知何知縣這股心思,以為他是痛改前非,“貴縣有一點倒是頗讓本官滿意。”
“哦?”何知縣驚喜道。
“四個字——知人善用。”王素笑道,“比如今日的案子,原本毫無頭緒,你卻懂得任用賢人。”
“大人……這案子是下官竭儘腦力後所破的……”
王素看了一眼何知縣:“是嗎?”
“這個……”何知縣眉頭微顫,頂不住壓力繳槍投降道,“大人明察秋毫,卑職望塵莫及。此案確實是非下官所破,是一位叫做柳明的舉人。”
“恩……”王素頷首說道,“我觀此人年輕有為,機智敏銳,孺子可教也。你可以多多提攜他,分擔你的政務壓力,也算是用人為賢,善莫大焉。”
王素的話再明白不過了,意思是知道你何某人喜歡睡懶覺,不願理事務,但是你去狎妓的時候,在縣衙得有一個替你管事的人,狎妓公務兩不誤,懂嗎?
何知縣一臉恭敬道:“謹遵上峰教誨。”
……
夜晚,烏雲低垂,星光黯淡。
柳明坐在案幾前,閱覽著公案。案幾的一角放著幾份案卷,還有清茶一盞,冒著嫋嫋熱氣。
何知縣對自己,大概是衝著解元之名,還是十分客氣。不但提供給自己寬雅的內堂料理公務,更是選了幾名下人由自己差遣。
雖然何知縣沒有給自己過多的任務,但是,柳明還是把縣衙這幾年的刑獄案卷調出來查看了一番。
柳明越深入了解縣衙運作,越是覺得這跟之前想象的不一樣。曆史上仁宗之治是多麼輝煌的年代,大文豪大詩人層出不窮,大家排排坐,吃果果,念詩歌。
然而,在青州內的費縣,他暫時沒感受到北宋王朝的繁華汴京,士子文人的風雅詩作,曲觴流水等,反而在這縣衙內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和諧之感。
自己目前接觸到官吏,楊立武吃拿卡要,吳主簿裝聾作啞。那何知縣雖然好些,似乎好些,但也是個貪玩的主兒,聽戲唱曲兒逛街市,反正總不在縣衙呆著。
沒有包青天的費縣,要想除掉楊立武,確實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兩害相權,取其輕。自己目前,隻能儘量爭取何知縣的信任。他相信,隻要自己掌握充足的證據,再抓住外任官與地頭蛇之間的矛盾,必然能將楊立武除去。
柳明思考之間,響起了“篤篤”的敲門聲。
柳明推開門,看見了一張發黃的瘦臉,在月光下泛著滲人的青光。
“楊大人……楊叔,你來啦。”柳明又準備開始影帝模式,顯出一臉的尊敬。
“嗯,還在勤勉好學呢?”楊立武邁步進來,背負著雙手,在內堂來回轉悠,目光掃過桌上的案卷,眉頭略微一皺。
“楊叔,您還沒歇著?”柳明問道。
“你都在廢寢忘食,我們這些正職可不敢閒著啊。”楊立武陰陰一笑。
“瞧你說的,我這不是對這縣衙的運作好奇嘛。”柳明撓撓頭皮。
“明兒……”楊立武掀袍坐下,“這次……你這案破得好,知縣大人讓我給你傳個話,想給你更多的任務,試試你的能力。”
“哦?”柳明給楊立武倒了一杯茶。
“現在,有三項任務供你選。這其一,便是讓你負責接下來的幾宗刑獄要案。”楊立武豎起兩根手指道,“其二,便是讓你負責軍械庫的庫存盤點。其三,便是那城東興修河渠之事。這三樣,知縣說了,你想選哪樣,就選哪樣。”楊立武歎了口氣,“哎,我們這些老家夥,都沒有這個福氣啊。”
楊立武一雙蛇眼盯著柳明,手指不斷敲打著桌麵,語含深意道:“這三樣活兒,你如何選,如何讓大人滿意,讓縣裡各位同僚高興,這可是個有水平的活兒。”
楊立武這是話裡有話,柳明不得不謹慎思考。
他猜測,自己的入職縣衙,對於楊立武來說,多少都是有些忌憚。現在對方,肯定也在試探自己的目的。
這三樣活兒,由楊立武轉手給自己,可見目前,何知縣對其還是十分信任的。
柳明回憶起,剛剛楊立武進來時,就對自己桌上的案宗露出不滿的表情,看來,對方是十分反感自己調閱以往的案卷。這楊立武,身為典史,牢牢把控負責縣內的緝捕刑獄,必然不願彆人再翻閱自己的舊賬。
如此看來,這第二項任務也是選不得的。軍械庫,同樣也是楊立武的職責範圍。若是自己剛到縣衙,便把對方的幾項職責都接過去,自己還能混得下去嗎?
“楊叔,我想……我破這案,也是一時運氣,也不是這方麵的料子。不如還是選那興修河渠。我之前也幫山民修過路,架過橋,對於這河渠水利方麵,還是比較感興趣。”
聽到這話,楊立武那凝結疑慮的臉上,終於露出放鬆的表情。他頷首道:“不錯,你之前修過路,架過橋。在這方麵也是行家,必然能夠派上用場。”
他站起身來,笑了笑:“明兒,你很聰明,我很滿意。明晚,衡陽茶樓,我做東,大家品品茶,嘗嘗河鮮,順便拜會一下縣裡的同僚。時間不早了,我也該回去了。”
柳明送走對方,關上門。心想,這興修河渠之事,自己是絕對不會上心。反倒是對那些楊立武插手過的案卷,需要開始立即調查,爭取將他的狐狸尾巴早日揪出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