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雨江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攏各方,大唐魔術師,冰雨江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終南山,李玄的隱居之處。劉萬達走進了李玄的屋子。屋子內擺設簡陋,可是卻擺放著一些新奇的物件,讓人感到舒適的同時,又感到驚喜。屋子內,李玄正端坐於一把奇形怪狀的椅子之上,伏在書案上看書。這椅子不同於大唐常用方方正正的高背椅,而是體態寬大,靠背和扶手練成一片,形成一個三扇的拱形圍屏。椅子莊重嚴謹,用料厚重,寬大舒適,精雕細琢。李玄坐在上麵,威嚴大度,更添沉穩厚重。這書案也不同於大唐常用的一張大案,四條支架的書案,而是大案與支架相連,呈一直角,支架間放置了抽屜和櫃子,既實用,又美觀大方。
在武當山時,劉萬達就和李玄相識,就跟隨李玄,對李玄隨和的性格也是十分了解。他走進了屋子,隨意的搬了把椅子,坐在李玄對麵,對李玄說道:“我發現了一位大才,特來向你舉薦。”
李玄放下了手中的書,看向了劉萬達,驚訝道:“大才?”
劉萬達說道:“你也知道我曾在大梁國做官,是大梁國皇帝蕭銑的心腹。我舉薦的這位大才,是大梁國皇帝蕭銑十分欣賞的一位官員,此人智謀高超,謀略超絕,蕭銑自己也是讚不絕口,予以重用。此人年齡不過二十,蕭銑就讓他出任了大梁國正三品的中書侍郎。”
“二十歲的中書侍郎?”李玄詫異道。逆梁國偽帝蕭銑,那可是出了名的善識人啊,他竟然讓一個年齡不過二十的年輕人,出任逆梁國正三品的中書侍郎的高官,莫非?莫非這位年輕人真的有什麼過人的才華?
李玄不禁問道:“此人是誰?竟值得蕭銑如此青睞有加,予以重用?”
劉萬達說出了三個字:“岑文本。”
岑文本三個字一出,李玄驚喜的站了起來。岑文本,貞觀名臣,大唐宰輔,才學過人,智謀高超,在人才濟濟的貞觀一朝,他的才學、智謀,如果稱第二的話,是沒人敢稱第一的,無論是以多謀著稱的房玄齡,以善斷著稱的杜如晦還是以陰狠聞名,有“權謀大家”之稱的長孫無忌都不是其對手。岑文本才名滿天下,又深為李世民信任,為李世民掌管機密事,掌權幾近二十年,縱貫幾乎整個貞觀時期,可謂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
片刻後,李玄又坐了下來,對劉萬達說道:“此人確是大才,你的心意,我明白,我會向皇太子殿下極力舉薦此人的。”
李玄的表態讓劉萬達很詫異。他沒有想到李玄竟然連岑文本見都沒有見過,就聲明極力舉薦此人,這太讓他意外了。
不久,劉萬達就起身離開了李玄的隱居之處。而李玄也放下了手中的書,前往了太極宮。
太極宮,皇太子李世民看到李玄到來,連忙熱情的對李玄招呼道:“孤的子房來了。來來來,快,坐坐坐。孤正等你謀劃如何啟用太子、齊王的舊部,穩定我大唐朝局呢?”
李玄走到李世民的近前說道:“依臣愚見,殿下除了啟用太子、齊王舊部之外,還應該重用既不支持殿下,又不支持太子、齊王的中間派係。”
李世民疑問道:“中間派係?”
李玄回答道:“對,中間派係。如鎮軍大將軍、靈州大總管李靖;左威衛大將軍、潼關守將李績等。”
李世民麵露不悅道:“李靖、李績嗎?數天前,孤發動玄武門之變,向他們兩位借兵,李績是沒有消息,李靖可是直接拒絕的,現在要重用封賞他們嗎?”
李玄勸慰道:“殿下如今貴為大唐的皇太子,實為整個大唐,整個天下的主人,朝廷中像李靖、李績一樣,既沒有幫助殿下,又沒有幫助太子、齊王的人數眾多,如果像李靖、李績這樣惹怒過殿下的人,殿下都能重用,這些中間派係,又怎麼會不願意為殿下,為大唐效力呢?”
李世民頓時醒悟,下詔道:“加封從二品鎮軍大將軍李靖為正二品輔國大將軍,加封正三品左威衛大將軍李績為從二品冠軍大將軍。”
立即有擬旨官擬旨,符璽官加印,皇太子令諭轉瞬而成,散發全國。
李玄又向李世民進諫道:“至於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舊部......山東豪族,則須優先擢升山東豪族的翹楚——文相崔乾,武相盧承慶。至於太子太傅王珪、太子冼馬魏征這等大才,卻要殿下親自拜訪、啟用。如此方能彰顯殿下求賢若渴之心,包容天下之誌。”
聽過李玄的建議後,皇太子李世民頓時大喜過望,下令道:“加封從四品戶部郎中崔乾為正三品禮部尚書,加封從四品兵部郎中盧承慶為正三品兵部尚書。”
之後,皇太子李世民在李玄的陪同下,拜訪了太子太傅王珪。
大廳內,皇太子李世民對王珪躬身行禮道:“世民初登大位,諸事不協,望王大人教我,以穩社稷,以安百姓。”
太子太傅冷冷的看著李世民道:“我王珪以忠義聞名天下,你不要以為你阻止了張亮這個屠夫,赦免了我和我的家人,就能指望我為你做事。一頂官帽就能讓一位忠臣變節嗎?你還是準備好囚車,送我上刑場吧。是斬首是淩遲,都隨你了。”
李世民長歎一聲說道:“你的忠義,我身為佩服。你知道對舊主忠,卻不知忠於天下,這是忠卻不是大忠;知道守一個人的誌節,卻不知道為天下飽受荼毒的億萬蒼生做些益事,這是賢卻不是大賢啊!你飽讀聖人之書,卻還是沒明白,做忠臣易,做大忠臣難;做賢者易,做大賢者更難的道理啊,孤實在為你惋惜啊!”
說罷,李世民就轉身準備離開。
王珪陷入了沉思。一番痛苦的掙紮後,他有了決斷。他攔下了李世民,說道:“如果我願意為你所用,你能否答應我一個條件?否則,我寧願現在就赴死,也不願意幫助於你。”
李世民眉毛一挑,說道:“你說?”
王珪一字一頓的說道:“厚葬太子建成、齊王元吉。”
大廳內的所有人都看向了皇太子李世民。
李世民低頭沉思。片刻後,他突然下旨道:“追封太子建成為息王,追封齊王元吉為海陵王,按禮製厚葬!”
聽到皇太子李世民如此說,王珪頓時熱淚盈眶,跪倒在地道:“謝皇太子隆恩!”
李世民一把扶起王珪道:“該說謝的事孤啊。隻有禮葬息王建成、海陵王元吉,才能安天下百姓之心,全孤仁悌之義啊。你這條諫言提的好啊,勝過十萬雄兵啊。你以前為太子建成的太子太傅,如今就做孤的太子太傅,參與國家大政。望你多加輔佐、規勸於孤啊。”
王珪感激涕零,為李世民的寬容大度感到臣服。
李世民則感慨道:“有王珪相助,天下可安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