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雨江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初入帝都,大唐魔術師,冰雨江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關中地區,被山帶河,沃野千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經濟發達。北有蕭關、西南有散關、東南有武關、東有函穀關,被譽為“四塞之地,金城千裡,天府之國”。
而關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長安,則猶如一個閃亮的明珠鑲嵌在富饒的關中大地上。秉承著“非壯麗而無以重威”而建設的長安城,東西長約九千七百餘米,南北長約八千六百餘米,雄壯宏偉,氣勢恢宏。
長安城內,大街及諸坊巷,大小店鋪,連門俱是,無空虛之屋,店肆林立,熱鬨非凡,大街上人來人往,比肩繼踵,項背相望,車水馬龍。
長安城的宏偉和長安城內的熱鬨,讓作為後世而來的李玄感到驚訝的同時,又感到欣喜。
大唐皇宮位於長安城正中,規模宏大,輝煌壯麗,威嚴壯觀,是大唐帝國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占地350公頃,相當於後世北京故宮的4倍,擁有50餘座殿堂和閣樓,是整個大唐帝國的統治中心。
走近皇宮,就看到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帶領著文武百官在宮門外迎接。李玄一行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走到了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近前,剛剛站定,尚未開口。隻聽一聲尖利的聲音喊道:“陛下駕到。”
李玄一行隨同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一起躬身行禮道:“恭迎陛下。”
通過眼睛的餘光,李玄看到一位白發黃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正向自己龍行虎步的走來。
李淵走到李玄麵前激動的說道:“你就是李玄,孝基的兒子?”
李玄恭敬的回答道:“是。”然後在眾人的注視下,緩緩的跪下,對著李淵跪拜了起來。
李玄跪下行禮,引起了百官激烈的議論。
“跪拜大禮?拜師禮?”
“怎麼會行如此大禮?不是伯侄關係嗎?”
“緊張了,行錯禮了?肯定是這樣。”
“李孝基的老臉讓他兒子丟光了。丟臉丟大了,在太子、秦王、百官麵前,連禮都不會行了。李玄虎父犬子,不過爾爾。”
在眾人議論聲中,李玄淡定的行完了拜師禮,緩緩的站了起來。
眾人的議論,李淵似乎沒有聽到,而是盯著李玄,心情激動的說道:“像,真像。”
李玄卻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又對著李淵行起了躬身禮。
“又行禮,這是要鬨哪樣?”
“躬身禮?這才對嘛,這才是侄子對伯父,臣子對皇帝應該行的禮嘛。”
“這才明白過來了,晚了。李孝基的臉都讓他丟到姥姥家去了。”
山東豪族、南方世族官員曆來自持漢族正統,看不起關隴貴族、李氏皇族,便冷嘲熱諷道:“關隴貴族,胡戎也;隴右李氏,胡戎也;隴右李氏第一聰明人李孝基的兒子,都擺脫不了胡人習性,不知我泱泱華夏正統禮儀,隴右李氏怎敢妄言乃漢飛將軍李廣之後?漢族正統?”
趙猛、孫思邈、熊闊海、裴行儉也都很驚訝,他們想不明白:平時很精明的李玄怎麼會犯下如此最低級的失誤?
秦王李世民看著規規矩矩行禮的李玄連連搖頭。
太子建成更是譏笑道:“什麼東西?竟然值得孤和父皇如此迎接?廢物一個?”
而皇帝李淵此時才意識到李玄對自己行了兩次禮,第一次行的竟然是拜師大禮,他有心想問,又怕讓李玄再次難堪,便有心避過去。
李玄猜出了李淵的心思,便說道:“陛下親自迎接李玄,讓李玄受寵若驚。李玄對陛下行了兩次禮,乃是事出有因:一為公,二為私。”
李玄話音剛落,群臣們就又議論了起來:“既然第一次行禮為公,那怎麼能行拜師禮呢?陛下又不是道士?”
“陛下雖然不是道士,可是陛下卻與我道家有大緣法。陛下是天子,他還是隴右李氏家主。而隴右李氏乃是我道教太清聖人——老子的後人。按照輩分,陛下和我的師傅青雲真人同輩,我行拜師禮,何錯之有?”李玄斬釘截鐵的說道。
李玄的話,如同一塊巨石掉進了大海之中,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把所有人都驚住了。
“隴右李氏,太清聖人——老子的後人?怎麼會如此?”
在場所有人都知道太清聖人老子身份的特殊,他不但是整個道教的祖師,在整個天下有著廣泛的信眾,而且他還是儒教聖人孔子的老師,孔聖人曾向老子問過禮學,求教過學問。而天下的讀書人都是孔聖人的門生,孔子思想也是整個漢族的正統思想。
尚書左仆射、關隴貴族主事裴寂腦子飛快的運轉,如果隴右李氏是太清聖人老子的後人,老子是楚國人,是漢族正統,這點毋庸置疑,那麼隴右李氏也必是漢族正統。這樣一直看不起李氏皇族的山東豪族、南方士族便無法再針對隴右李氏,說隴右李氏是胡人血統了,也有利於得到山東、南方士人支持,而且陛下作為道教祖師的後人,必然得到全天下廣大道教信眾的支持,畢竟道教作為本土宗教,已經發展數百年了,幾乎每一個村寨都有道教的道觀,這對於穩定大唐的統治至關重要。想到這些,裴寂決定使用激將法,激一激李玄,於是佯怒道:“黃口孺子,當著陛下和文武百官的麵,你怎能信口雌黃,胡說八道?”
眾人隨即醒悟了過來,李玄隻是個少年,隴右李氏乃是太清聖人的後人,此事由李玄說出,或許當不得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