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泡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4、東風驟起 下,大唐改革家,可樂泡茶,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兩儀殿裡麵,李淵把李世民和李建成打發走了,然後把張超留了下來。而李淵最後坐在椅子上麵,閉上眼睛閉目養神。然後張超在旁邊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因為李淵把李建成和李世民打發走了,留下自己這個外臣到底想要做什麼。不過,既然李淵沒有說話,那張超隻能夠留在這裡,不能夠擅自離開。不過,大概過了一刻鐘,也就是十五分鐘左右,李淵終於睜開了眼睛,然後開始和張超說話了。
“最近尚書右仆射蕭瑀,侍中陳叔達,屢屢在朕麵前說秦王好話,朕希望你去調查一下,他們為什麼會幫助秦王說好話。去找出原因,然後把證據拿來給朕。”李淵說道。
張超差點大罵,這個李淵可真的是坑人啊!居然讓自己去調查兩個宰相,真的認為自己能力太強了嗎?蕭瑀是尚書右仆射,是尚書省的名義上第三把手,相當於後世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並且加掛了常委的那種。而陳叔達是侍中,相當於後世人大委員長,這兩個人可都是有資格在政事堂裡麵商議事情的宰相啊!政事堂是朝廷高官商議事情的地方,而在唐朝能夠進入政事堂商議事情,按也都是可以被稱之為宰相了。唐朝的宰相是委員製的,凡是能夠進入政事堂那都是宰相了。可是他們雖然不像是過去的丞相那麼有權利,可是好歹也都是有商議的權力了。可是李淵居然讓自己去調查他們,這個真的是讓張超自找麻煩嗎?
何況,張超當然非常清楚,尚書右仆射蕭瑀和陳叔達早就和李世民穿一條褲子了。這兩個都是在暗中支持李世民的,他們其實也都是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支持李世民。而在玄武門之變之前,也都是經常為李世民說好話,其實早就有了跡象了。這個張超當然知道,甚至不用調查也都知道了,曆史典籍裡麵記載得一清二楚。可是張超能夠說嗎?這種事情其實不用多說的,李淵心裡麵其實早就知道了。隻不過,李淵想要證據而已,沒有證據李淵沒有辦法動他們。可是,哪怕有證據,那李淵能夠動他們嗎?人家也都是兩個宰相,哪一個宰相身後不是有一大幫子的朋黨親信,然後代表了一個政治團體的利益呢?所以哪怕是李淵,也不是隨便也都能夠罷免宰相的。所以哪怕有了證據,那李淵又能夠說什麼呢?
“哎,朕隻是不希望他們太過分了了。”李淵無奈的說道。
張超明白了,李淵之所以想要證據,並不是要罷免他們,隻是希望告訴他們不要太過分了。可是,李淵現在其實也就是在拉偏架。李淵勸說他們兩個不要太過分,其實不就是在幫李建成拉偏架嗎?這兩個宰相是支持李世民的,那李淵讓他們收斂,那不就是在打擊李世民嗎?李世民可真的不太收到李淵的歡迎,幾次李淵都是打擊李世民,不支持李世民。都是作為自己的兒子,李淵怎麼如此拉偏架呢?
“那是在想,朕為什麼會屢次偏向太子是嗎?”李世民問道。
而張超馬上忍不住問:“皇上,太子和秦王,都是您的兒子,他們都是一時俊傑。你為何不能讓他公平的競爭,每次都是偏向於太子呢?”
“看你的意思,你是認為朕處事不公,並且你也許心裡麵認為秦王比太子更優秀?”李淵問道。
張超馬上回答;“臣不敢!”
“是的,世民其實比起建成更優秀!”李淵說道。
“那皇上為何還……”張超試著問道。
李淵馬上說:“因為太子是嫡長子!”
“嫡長子?”張超真的想不通,這個嫡長子就這麼重要嗎?
張超真的有些想不通,古人為什麼會那麼重視這個嫡長子的身份,非嫡長子不能夠繼承家業。張超不明白,這個嫡長子有什麼用處。要知道在後世,所有兒女都是有繼承權的,並不是什麼長子次子就特殊待遇。而在古代,隻有嫡長子才有繼承權,而其他的兒子也都是不能夠獲得繼承權。並且如果是嫡次子之類的嫡子,那還可以獲得一些不錯的身份,可是那些庶子就不行了,他們隻能拿著一部分的財富離開家裡麵,自己去闖蕩了。都是兒子,為什麼把這個嫡長子看得如此重要,為此還設立了一套嫡長子繼承製度。並且很多古人都把這個當做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認為嫡長子的繼承權是神聖的,任何人不能夠侵犯,張超真的想不通啊!
“你認為,立儲應該是立長還是立賢?”李淵再次問道。
張超想都不想也就說:“應該立賢!”
張超不認為憑借出生的順序也就決定了繼承權,在他心裡麵應該是完全憑借能力來獲得繼承家業的資格。這個也都是後世很多政治家族和商業家族一貫的做法,都是從幾個兒子來選出一個最優秀的人來獲得繼承權,這樣可以保證家業可以不受到衰落。可是在這個古代,立長和立賢都是有很多的支持者,不過絕大多數人都是支持立嫡長子。不過張超思維不一樣,他是來自後世,自然想都不想也就說出了立賢,選擇能力強大的人來當繼承人,這個也都是他在後世的思維。
“何為賢?賢明的標準是什麼?”李淵再次問道。
“這個……”張超有些無話可說。
李淵看到了張超無話可說,然後繼續問:“如果讓尉遲恭去繡花,讓程咬金去看病,那會如何?”
“這個……”
張超真的不知道,李淵到底這個是在乾什麼,居然用這兩個作為比喻。尉遲恭和程咬金,都是李世民手下兩個大將,都是帶兵打仗衝鋒陷陣的勇將。而李淵說讓尉遲恭去繡花,讓程咬金去看病,這個簡直是不可能的。
“皇上,這個怎麼可能?他們根本做不來這個事情啊!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必須要讓他們使用到最合適的地方,這樣才是用人之道。用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無可用之人。所以,皇上這個比喻實在是太荒唐了。”張超說道。
李淵聽到了張超說他這個比喻荒唐,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接著說:“是的,每一個人的長處都不一樣。這個也就足以說明能力強,這個是沒有絕對的說法的。有些人擅長處理朝政,有些人擅長帶兵打仗,可是如果讓他們交換位置,他們能不能勝任這不好說了,甚至也許還會誤了朝廷大事。從這點來看,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絕對的賢明,而是否賢明完全看他有沒有用到合適的地方。可是,賢明與否沒有一概而論的標準,那這樣可就有得爭議了。你說他賢明,可是彆人就不這麼認為。而他自己也都不會這麼認為,所以這個完全是一筆糊塗賬,誰會承認自己不賢明呢?”
“所以,既然賢明是沒有一個一概而論的說法。凡是敵人,都是不會認可對方是賢明的,都是認為自己比對方鮮明。這樣衝突自然也就來了,肯定沒有什麼可以和好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立賢也就不過是一個無法解決的事情。那我們隻能夠選擇了另一條路,那也就是立長。是否是長子,那很好判斷,也就是從他們出生的順序也就可以確定了。而如果立長成了一個規則,那這樣反而能夠解決很多的爭端,能維護國家的安定,你明白這裡麵的道理了嗎?”
張超頓時豁然開朗了,因為原來立嫡長子這個其實是有他內在的政治智慧的。因為是否賢明,這個無法判斷,一千個讀者也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根本是不能夠解釋得通的。而當事人自己也都不可能認為自己比彆人笨,所以這樣也就是無法調和了。立賢這個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樣雖然說是立賢,可是事實上卻反而加重了他們的衝突。誰都不會認為自己比彆人差,所以立賢自然也就是加重了衝突。
可是如果能立長,那反而能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衝突。而儒家所謂的立長,那也就是確立了嫡長子的絕對繼承權,這樣隻要確立了嫡長子的絕對繼承權神聖不可侵犯,並且確立了嫡子的絕對優先繼承權,那這樣也就是確立了一個完善的繼承體係。有了這個繼承體係,那也就是完全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皇位繼承權爭奪。因為次子看到了自己晚出生一段時間,那這樣也就是隻能夠認命了,有些人甚至放棄了爭奪繼承權的想法。一旦嫡長子繼承製成了慣例,那這樣確實能夠避免很多衝突了。雖然未必能夠徹底化解衝突,可是能夠減少大部分了,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像是李世民這種有能力有手段有野心的次子。絕大多數皇子也都是庸碌之人,不是那種能力手段野心都具備的。那些庸碌的人,那最後隻能夠選擇認命了。
嫡長子繼承製減少了衝突,這樣讓一個王朝能夠更加完善的傳承,避免太多的內耗。這裡麵是有著他深刻的政治智慧,所以存在必然是有道理的。不過,這個也隻是能在這個封建王朝存在,在後世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古代是家天下的時代,一個國家都是一家一姓的天下,皇位都是世襲的。而正因為是一家一姓的天下,這樣這個家族的人都會想要爭奪繼承權。
而張超所生活的後世,是一個共和國的時代,是屬於公天下。張超生於共和國,長於共和時代,那個時代已經是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時代,絕對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了。所以這樣大家都是選賢舉能,選擇優秀的人才來管理國家,而不是靠著血脈繼承。所以在那個共和時代也都是靠著選舉來選拔出人才了,這樣都形成了規則,不怕出現意外了。再加上後世中國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誰也都不會做那種把國家當成自己家族的蠢事了,因為百姓不會同意的。
可是古代這種世襲製,肯定是要麵臨家族爭鬥,這樣為了避免爭鬥也都會設立一個合適的繼承方法。可是如果為了繼承權而鬨得不可開交,產生了極大的內耗,那說不定家族也都會衰落。而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一個化解矛盾,維持家族不至於過度內耗造成衰落的方法。
所以嫡長子繼承製,是古代家天下時代的一種緩解矛盾的方法。因為古代家天下思維深入人心,大家都認為國家是一家一姓的,自然家族成員都有資格當這個“家主”。這樣緩解家族矛盾的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應運而出了,這樣讓家族不至於因為內耗而衰落。而這種思維,是張超這個生於共和國,長於民主時代的張超所不能夠那麼容易理解的,如果不是穿越過來,他恐怕很難理解這個嫡長子繼承製裡麵的政治智慧。
“皇上,我明白了,我馬上也就著手去調查蕭仆射和陳侍中的事情。不過,臣還是認為皇上你這樣做,其實沒有用處的。”張超提醒說道。
“你去吧!朕知道沒有用處,朕隻不過是求一個心安而已!”李淵苦澀的說道。
張超看出來了,李淵現在好像再次老了幾歲,因為他現在不像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隻是一個老人。一個看著自己兒子為了皇位互相殺戮,然後自己卻毫無辦法。李淵對於兩個兒子,並沒有絕對的約束力。如果李淵對於局勢有絕對的掌控能力,他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廢了李世民,然後讓李建成當太子。可是李淵沒有,這個是李唐王朝的先天不足,李淵無法能絕對控製兩個兒子。
“皇上,其實既然與其這種在私底下內耗,那不如把矛盾公開了。不如,讓皇子們自己競選繼承權,然後讓天下萬民來選舉太子,這樣不行嗎?這樣,一切也都有了規則,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讓皇子自己去競選,那不是很好嗎?到時候,讓他們公開的競選,也就不至於出現過度的內耗,然後讓朝廷衰落。並且公開的選舉,也都避免了很多的內耗,隻要形成了規則那也都是不錯的方法了。”張超說道。
張超這個方法,其實也就是希望把皇族繼承和民主選舉結合起來,這樣在張超心裡麵其還是也都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這樣能夠避免很多家族非正常的內耗,並且能夠讓大家選舉出賢明的帝王了。
李淵聽了之後,突然陷入了沉思,因為這個何嘗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辦法?既然家族爭奪繼承權已經成為了必然,那不如公開公正的進行競爭,然後讓天下萬民來評判。隻要能夠獲得天下萬民的支持,那也都是可以順利繼承皇位。而這樣也都能夠避免很多的內戰,也都能夠形成一個新的規矩,這樣立賢也都形成了可能了,畢竟天下萬民認可了,那也都是一個方法。哪怕輸了,也都是輸得心服口服,這樣也都可以讓他們都認輸也都不會後悔了。不過很快李淵也都馬上搖頭了,顯然認為這個方法不太合適。。
“不行,如果這樣,那帝王不過是世家大族的傀儡罷了!百姓不識字,如何能承擔起如此重任呢?”李淵不客氣的說道。
張超再次歎了口氣,看來還是教育普及率太低了的因素。張超這個皇子競選的方法,其實是結合了民主製和世襲製的方法,其實這個何嘗不是一個方法呢?可是張超卻有些忽略了,目前這個時代識字率太低,絕大部分百姓無法承擔起這個政治職責。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化,那很所謂的民主選舉那絕對是一個鬨劇。所以,如果真的放開來選舉,那最後肯定是選舉成為了世家大族的鬨劇而已。因為百姓無法承擔起這個責任,很容易被那些世家大族忽悠,然後按照世家大族的方法來選舉,這樣反而是要命的。
所以,在文化普及率不高的情況下,不能夠實行所謂民主製度。而提高文化普及率,必須要提高經濟水平,讓大家都能夠有資本學習到文化。而提高經濟水平,那必然要提高生產力,如果生產力不行那自然無法能夠讓更多的人脫離農業,進行脫離生產去學習文化。所以,這個也都是一環扣一環的,不是輕易能夠解決的事情。所以這個讓張超非常的頭痛,不知道怎麼破解這個局麵了。所以,張超這個皇權選舉製度,其實反而非常荒唐,是一個不現實的方法。李淵當然知道這個提議,可是卻沒有可能實現。
“皇上,臣告退!”張超說道。
張超回到了家裡麵,然後把劉仁軌他們叫來了。
“接下來,東風要起來了!”張超說道。
劉仁軌不解的問:“何為東風?”
“東宮的東風!現在太子和秦王的奪嫡,已經到了非常要緊的時候了。這個時候,稍有不慎朝廷之上也都會陷入一片血雨腥風,所以我們必須要小心。”張超說道。
而劉仁軌馬上問:“張禦史,我們接下來應該如何?”
“所謂危機危機,危險當中自然有著自己的機會。而這個時候,那些世家大族也都把精力投入到了奪嫡之戰當中,對於我們的封鎖必然會放鬆無數倍。我們可以趁著這個時候使勁發展,然後讓我們能夠好好的獲得發展機會。世家大族現在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理會我們這些寒門了,我們這些寒門對他們來說隻不過是癬疥之疾,並不會讓他們太過重視。你們彆看他們現在對我們看起來非常防範,可是他們事實上並沒有把我們當回事,不過是把我們當做了小孩子過家家而已。尤其是這個時候,他們更是為了奪嫡之戰,不會把我們放在眼裡麵。所以,他們既然輕視我們,那我們也就好好的發展我們自己。這個時候他們不會有精力限製我們了,我們可以趁著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穩固我們的根基。隻要我們的根基穩固了,那接下來一切也都是非常輕鬆了。”張超說道。
而很快劉純也都開始說:“我們現在的寒門官員和我們合作的也都有七十多人了,不過都是八九品小官,沒有一個高級的。”
“當然了,上品無寒門嘛!”張超有些嗤笑說道。
“我們接下來,要對我們的人進行培訓,然後讓他們明白我們階級的道理。讓他們明白士族是如何看不起我們寒門的,讓他們明白我們寒門隻有團結起來才能夠讓他們安穩的生存。如果不團結,那也隻是被士族當做一條狗而已。”張超說道。
而在場的幾個人也都顯然滿臉怒火,因為他們終於知道士族對於自己寒門的態度了。那些士族眼裡麵寒門不過是一個畜生而已,這個讓他們做人的尊嚴收到了很大的侮辱。所以他們也都是選擇非常的憤怒了,自從知道了士族對於自己的態度,那他們也都知道自己不可能和士族走到一起了。士族完全是靠著血脈看人,而他們這些所謂血脈,完全是建立在貶低寒門的情況下太高自己。他們通過侮辱寒門,通過看不起寒門來抬高自己的身份,這樣等於是把自己推到了寒門的對立麵。所以,在張超告訴了大家士族對於寒門的看法,那這些寒門官員也都是徹底的打算和士族作對可。所以在張超組織的這個革新同誌會的裡麵,那寒門的官員凝聚力是空前的提高。而這一切,也都是士族自己作死,他們自己侮辱寒門這才讓寒門被迫團結起來對抗他們的。他們侮辱寒門的尊嚴,然後達到抬高自己的效果,所以這樣等於是把寒門都推到了團結起來的地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