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青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再臨佛塔,叩問仙道,雨打青石,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劍心島。 劍氣縱橫。 秦桑和執劍真人坐於中庭,手執杯盞,仰觀兩根蘭葉縱橫捭闔。 劍氣發自蘭葉。 二人以蘭葉為劍,切磋劍術。 一炷香後,兩柄蘭葉劍一觸即分,清越的劍鳴之音傳遍劍心島。 “咦?” 執劍真人正要將杯中之酒送入喉中,動作微微一頓,視線落向秦桑,“多年不見,老弟用劍愈發純熟,劍術幾近蛻變。” 秦桑抿了口酒,含笑頷首。 《元神養劍章》和承影劍傳承是可以相互印證的,秦桑在功法取得精進,自然而然能夠提升劍術。 不過秦桑沒有誌得意滿的情緒,他明顯感覺到,方才的切磋,執劍真人遊刃有餘。 “等自己的修為和執劍真人持平,不知能否逼出他八成功力……” 秦桑自認有《毒神典》,修煉速度罕有人及,追上執劍真人應當不難,但在劍道就沒有多少信心了。 這場切磋,其實也是一次指點。 秦桑越強,越能體會到執劍真人在劍道上的深厚造詣,心中暗暗感歎。 “貧道越來越期待老弟劍道大成,你我酣然一戰了!”執劍真人哈哈大笑,飲儘杯中酒,點指向他那柄蘭葉劍。 霎時間,夜空沙沙作響。 劍光似電,劍勢陡變,如疾風驟雨,令人觀之竟有無法喘息之感。 未久,秦桑之劍被殺得七零八落。 秦桑苦笑著拱手告饒。 劍光乍收。 一根蘭葉軟軟墜地,難以想象,方才那種淩厲無比的劍術,是以此葉施展。 執劍真人起身,仰望蒼穹。 明月正中,月華似水。 他似在賞月,又似看向夜空深處,喃喃問語:“劍道,首重劍心,老弟持劍心否?” 秦桑怔然,閉目,陷入深深的沉思。 以秦桑觀之,執劍真人心極於劍,不求外物。 而他恰恰相反,他所學之駁雜,世間罕有,但凡能幫助他提升,讓他離成仙更近一步,無論正邪妖魔,皆等量齊觀、習而用之。 蕪雜之道,亦有益處。 秦桑能走到今日,便是依靠玉佛,避諸法之缺陷,不拘泥任何一法。 諸法相合,有時還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奇妙變化。 在對敵時,秦桑更是占儘便宜,對手或多或少會被他克製,無論何種危難,總能找到應對之策。 可是,以他如今的實力,麵對執劍真人,自覺沒有必勝的把握! 要達到執劍真人所說的劍心境界,難道要和對方一樣,專注於劍。 “功法養劍,承影傳劍,似乎劍道才是自己的最佳選擇,可自己真能舍棄外道嗎?” 秦桑皺眉,“執劍真人此言,是在勸誡自己回歸正道,還是警醒自己,莫被劍道所迷呢?” 月影西斜。 待秦桑回神,執劍真人已不在,僅餘殘羹冷炙、微涼夜風。 以及,庭前蘭葉。 …… 飛離劍心島時,秦桑仍在思索。 出星島仙湖,往東南而行,趕赴鏡台寺,當年約定之期將至,是時候再登佛塔了! 險山之巔,秦桑站在山頂,俯瞰山下的官道。 將入夜,官道上仍人流如織,甚至有人打起了火把,準備夜行。 多數之人往東行,逆向的很少。 這裡距離鏡台寺不遠了,恰好在具山治人族勢力和妖國之間的分界。 這些凡人竟是主動遷往妖國。 在以前,凡人在妖國隻能為牛馬,是妖獸的食糧,被隨意殘殺,苦不堪言,無數凡人拚死逃亡,托庇於同族宗門。 現在情形卻反過來了。 秦桑在附近沒有感知到妖修的氣息,官道也無人驅逐,這些凡人竟是主動投奔妖國。 秦桑駐足片刻,改變方向,沿著人流進入妖國地界,探查之後,暗道果然如此。 妖族大興妖神之道。 妖神首要便是收攏信徒,信徒多多益善,方能香火不斷,一改往日殘害凡人的做派。 種種傳言流入人族地界。 在人族地界,凡人雖無殺身之患,卻也人世多艱,難言富貴。 得知妖神不僅愛護信徒,每隔一段時間還會完成信徒的願望,顯現神跡,而凡人隻需虔誠禮敬,遂有膽大之人越境查探,真實不虛,便呼朋喚友,而今已成風潮。 妖國之內,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秦桑悄然撤出妖國,中途沒有停留,重返鏡台寺。 應是真如尊者提前交代,秦桑剛到寺門前,尚未通報法號,守門的沙彌麵露驚喜,立刻將寺門打開,恭迎秦桑入寺。 真如尊者正在閉關,得到通報,立刻出關相迎。 入得靜室,屏退左右,真如尊者長歎一聲,“道長讓貧僧等的好苦,不知道長可有決斷?” “貧道正是為約定而來,”秦桑坦然說道,“此次重登佛塔,應有七成之上的機會破開最後一層封印!” 他語氣中帶有自信。 真如尊者聞言大喜,但沒有立刻去往佛塔,先是取出幾樣寶物。 這些都是鏡台寺高僧精心收集的,有助於抵擋佛塔中的威脅。 秦桑從善如流,擇取其中幾樣,在真如尊者指點下煉化。 做好充分的準備,二人方入山澗,來到佛塔門前。 數十年前連闖數次,秦桑對佛塔非常熟悉,不必多費口舌。 二人默契配合,一鼓作氣連登五層,來到第六層封印前。 在那些寶物幫助下,他們的狀態保持的很好。 真如尊者抬手按向封印,看了秦桑一眼,用力擊潰封印。 在封印破碎的刹那,秦桑如狂風般衝進第六層,看到熟悉的一幕。 十八銅僧麵對入口,正在行禮之時,秦桑不由分說,衝到銅僧麵前,揮拳便打! ‘轟!’ 拳風如雷。 十八銅僧神色毫無變化,結陣相迎,十八根銅棍齊刷刷打向秦桑。 ‘嗖嗖嗖……’ 道道勁風彙聚成一股。 以秦桑對十八銅僧的了解,這一擊當為銅僧陣最強的變化之一。 按照常理,他們應該引導十八銅僧陣出現破綻,分而破之,不該這麼硬拚。 不過,這正是秦桑和真如尊者分析後,領悟到的最省力的破陣之法。 ‘轟隆’巨響,拳棍相接,秦桑身體巨震。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靜止。 秦桑的拳頭抵住十八根銅棍,旋即悶哼一聲,氣勢瘋狂暴漲,全身淡金之光流轉,而非琉璃寶光。 這一刻,他的右拳似在膨脹,有轟破一切阻礙的氣勢。 十八銅僧亦不甘示弱,金色的佛光將它們相連,齊聲怒喝,銅棍狠狠下壓。 ‘轟!’ 氣勢大爆。 秦桑收拳,連連退卻。 十八銅僧的銅棍被紛紛彈回,其中兩名銅僧更是身體搖晃,戰陣因此而出現微不可查的遲滯。 正是這次遲滯,給了對手可趁之機。 一隻玉白巨掌驀然出現在其中一名銅僧頭頂,不由分說,拍擊而下。 真如尊者一直沒有出手,就是在等在這個機會,這一擊極為刁鑽,其餘銅僧來不及營救。 隻聽‘啪’一聲響,那名銅僧頭顱爆開,金粉四散,身體委頓倒地。 一僧亡,戰陣破綻更大。 秦桑後退之勢頓止,反身衝陣,如惡虎撲進羊群,身如鬼魅。 銅僧倉促組織反擊,可惜在秦桑和真如尊者裡應外合之下,亂象愈發明顯。 大金剛輪印包括蓮華印,本就是一門強大的鬥戰身法,再加上天目神通,戰陣變化皆瞞不過秦桑眼睛。 秦桑如入無人之境,連揮三拳。 ‘砰!砰!砰!’ 三僧炸開。 真如尊者看著大發神威的秦桑,目露異芒,他看出秦桑施展的《七師佛印》,氣質和幾十年前有所區彆。 不過,因為秦桑特意偽裝,常人很難猜到,秦桑得到的是完整的大金剛輪印,隻會當他在留影上受到啟發,功行精進。 秦桑和真如尊者聯手,很快便將十八銅僧斬殺的隻剩六人。 接下來,曾經逼退他們的一幕重現。 銅棍在上空交擊,金陽幻化而出,隨著銅僧一個個融入,金光無比熾烈。 恐怖的炙烤籠罩二人。 二人均有口乾舌燥之感,生出被大日融化的錯覺。 真如尊者毫不遲疑,盤膝坐地,抬手打出一團紗帳。 紗帳在頭頂幻化成傘狀,抵禦烈陽。 同時,真如尊者身上閃爍出各色寶光。 即便有各種寶物庇護,真如尊者仍隻能勉強自保,不敢分心,全力催動護身秘術,將全部希望寄托在秦桑身上。 秦桑看了眼真如尊者,凝視金陽,竟一躍而起,主動飛向金陽。 金光普照。 一時間,秦桑如鑄金身。 他背影堅定,迎著金光向前,沒入刺目的金光,身體仿佛消融在烈陽之中。 他雙目微闔,感受到刺痛,以及一股恐怖的力量從金陽中噴發而出。 到這裡,不必再隱藏。 秦桑全力施展大金剛輪印,身如淨琉璃,不過琉璃寶光完全被金光淹沒了。 施展佛印,秦桑正要蓄勢猛衝,心中忽然一動。 在他施展出大金剛輪印的一刻,金陽的炙烤似乎削弱了一些。 “這是……” 秦桑陡然睜眼,雙目金燦,似要看透金陽,隱隱猜出什麼。 下一刻,他的速度不降反增,將大金剛輪印催動到極致,佛印之力彙聚右拳,對準金陽的中心,重重揮出這一拳! ‘轟隆隆!’ 金剛浮屠塔狂震。 秦桑一拳擊中的地方,金光中心,赫然出現了一個黑點,隨著黑點擴大,金陽碎裂,金色流光道道四散,席卷整個第六層。 這一拳似乎打開了某個屏障,從黑點中爆發出一股吸力。 秦桑身體一緊,沒有掙紮,任由吸力將他吸進黑點。 一直苦苦支撐的真如尊者也被吸力籠罩,如釋重負。 待二人離去,第六層很快恢複正常,金光重新凝聚出十八銅僧,靜靜立在原地,等待下一個闖塔之人。 ‘嘩啦啦……’ 流水之聲入耳。 秦桑和真如尊者一前一後進入一個奇異的空間。 按照他們推斷,這裡應是金剛浮屠塔第七層。 第七層的景象和想象中的截然不同,這裡有一條大江,江水浩蕩。 天高雲淡,大江奔流,宛若真實世界。 瀟瀟江水之上,有一位僧人立在江麵,此僧外表年輕俊秀,身著粗布僧衣、腳踏芒鞋,身無長物。 僧人垂手而立,目望江水流淌的方向,雙目幽深。 秦桑和真如尊者進入這裡的刹那,僧人微微轉頭,看了過來。 接觸到僧人眼神的刹那,二人心神巨震。 無法描述這一眼的感覺,他們感覺自己麵前仿佛不是一個人,而是山嶽、江海,甚至這天地,自己在他麵前何其渺小。 秦桑很快從震驚中清醒。 這是錯覺,僧人看的不是他們,深邃的目光似乎看透他們身後的虛無。 接著,僧人抬起右手,捏出一個手印。 他的動作似緩實疾,但每一個動作都如烙印一般,深深印刻進二人心中。 二人心神巨震,進入了一種奇異的狀態,久久無法自拔。 那一印刻在他們心裡,僧人的動作不斷在他們心中輪回。 緊接著,他們被刺目的金光驚醒,隻見一輪金陽自僧人頭頂升起,高懸天際。 金陽耀世,浩瀚無邊。 這金光,足可焚儘一切! 他們大驚失色,險些以為自己要隕落在這裡,接著意識到此乃幻覺,僧人隻是一道幻象。 “此印……九大光明印第八印,日輪印!” 虛無縹緲的聲音傳進二人耳中,旋即僧人和金陽一起,漸漸淡化。 最終,僧人和這段大江皆破碎化無。 幻境消散,二人出現一座空曠的房間裡,這才是真正的佛塔第七層。 二人漸漸回神,對視一眼,眼神中都有自嘲和驚喜。 不出所料,這座金剛浮屠塔果然是傳法之塔! 下麵六層種種,皆是傳法之前的考驗。 他們自嘲的是自己。 看到僧人演示此印之後,他們便有明悟,十八銅僧演變出的金陽,正是日輪印。 若悟性足夠,不必強闖第七層,便能通過那些銅僧身上獲得啟發,漸漸領悟日輪印,從而獲得進入第七層的資格。 很顯然,他們都沒有做到,鏡台寺曆代大德高僧也沒有做到。 驚喜的自然是此次的收獲。 秦桑深知九大光明印的強大,沒想到在此界又得到一種,雙印同源,所以他在最後時刻受到的壓力變弱。 二人不發一言,迫不及待盤坐體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