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某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二王之爭,富貴皇華,肖某某,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熱門推薦:、、、、、、、

澄心殿,鬨成一團。

瑞王向來對自己有信心,覺得論文才論武略,他在三位監國皇子裡絕對是第一。所以,先帝遺詔令他繼承大統,在他意料之內。

而祿郡王,當聽到遺詔裡那個提及的人名是他時,愣了足足半刻鐘。他雖從來不承認,但心底卻著實忐忑,多次想過父皇恐怕不會屬意他這個武夫來坐江山。

然而,這裡有兩份遺詔,兩份從筆跡到玉璽印章都無可挑剔的遺詔!經常宣讀大行皇帝聖旨的馮良興、禮部楊老尚書、以懷睦親王和肅親王為首的幾位宗室,就差把眼睛貼到遺詔上去仔細分辨,最終也隻能無奈得出結論——要麼這兩份遺詔都是真的,要麼都是假的!

可能嘛?!大行皇帝陛下可能會立下兩個繼承人?這樣一想,眾人的眼神臉色都相當不好看。他們不說出口,但在心裡都認定,這兩份遺詔隻怕都是假的!

可對於瑞王和祿郡王來說,這兩份遺詔必定一真一假,自己的是真的,另外一份則肯定是假的!

這兩位皇子,在軍中都有不小助力。無論是誰最後登基,恐怕另一人都會倚仗另外一份遺詔有所行動。所以,現在,不管是祿郡王還是瑞王,都不想看到另一個人活著走出自己的視線。

澄心殿裡的局勢,瞬間緊張起來。祿郡王是馬上大將,曆經大小戰陣幾十上百場,他的武力是為眾人所承認的。而瑞王。雖不曾親自領兵,但也有傳言說他武力值不低於祿郡王太多。

兩份遺詔如同一對雙生子被放於大行皇帝慣常批閱奏章的書桌之上,散發著好聞的誘人墨香。二王的目光被它們死死黏住,無法自拔。就連他們的呼吸,都不由自主變得急促起來。

烏義、馮良興和安歎卿見狀,貌似無意般地往書桌旁走近了幾步。這兩份遺詔事涉他們三人,在分清楚真假之前,他們負有不容推拒的責任。他們的臉色一模一樣的青白難看。

眼看著可能要動手,接下來隻怕就要血濺當場,幾位宗室和重臣也都急了。他們張嘴欲言。不料有人搶先開了口。

和王哈哈大笑。用力鼓掌,一點也不怕被傷著,繞著兩位對遺詔蠢蠢欲動的皇兄團團轉圈子,一邊搖頭一邊說:“父皇果真是病得糊塗了。就算想改主意。也得親眼看著另一份遺詔被銷毀啊!現在可好。被鑽了空子吧?嘿,本王就奇怪了,康王兄便罷。為何不見立本王和八哥為新君的遺詔啊?”

“小九,慎言!”懷睦老親王氣得胡須亂抖,厲聲斥喝,“你此言豈是人子該有的?怎能對先帝如此不敬!?再敢多嘴,休怪叔祖以族規宗法治你不孝之罪!”

和王能出府,完全是打著儘孝的幌子。他衝老親王躬身一禮,恭聲道:“叔祖休怪侄孫失言,實在是此事……哈,太過兒戲也太過荒謬了些!”

他直起身子,看了看麵色平靜的瑞王,又瞧了瞧雙拳緊握的祿郡王,哂道:“大皇兄和十皇弟都是父皇的好兒子,但本王卻並不以為父皇會將江山交給你們當中的任何一人!這兩份遺詔以本王來看都是假的!大皇兄和十皇弟若與此事無關,那是最好,否則一個矯詔之罪可是會禍及滿門的!”

祿郡王大怒,額角青筋直跳,伸指點向和王,不屑道:“老九,這事兒沒你說話的份兒,給本王滾一邊去!”

和王撇嘴,冷冷道:“大皇兄,弟弟敬你是兄長,但大皇兄也要清楚,本王是親王,你隻是郡王,依上下尊卑,你這可是無禮了!”

祿郡王眼中迸出寒光,再待說什麼,卻聽瑞王提高聲音道:“大哥,不必與九皇兄一般見識。他為的是誰,大哥還會不清楚?”

“不錯!”祿郡王也不是蠢人,當即明白了瑞王的意思,冷笑道,“十弟說的對,倘若你我二人犯了矯詔大罪,三人去其二,剩下那個老八便是清清白白乾乾淨淨!哈!好算計,真是好算計!”

一時間,瑞王與祿郡王倒是同仇敵愾。他們心中對此事何曾沒有猶疑?他們難道不知,以他們父皇的英明睿智,是不可能弄出兩份找不出絲毫破綻的真遺詔的。這件事兒,背後有人在搗鬼!

尤其是,那個偽君子老八,居然不肯到澄心殿來分辨遺詔真假,更是讓人心中生疑。

東昌蘭真公主亦在心中扼腕,她沒想到,泰王居然能抵擋得住被立為新君的誘惑,並沒有將那份遺詔拿出來。但她並不著急,這麼多年她都忍過來了,不急在一時。

優雅輕拂雲鬢,東昌蘭真公主道:“玉鬆皇妹被父皇養在膝下,她的字也是父皇手把手教的,還替父皇草擬過聖旨。依孤來看,不若請玉鬆皇妹來瞧瞧這兩份遺詔。說不定啊,她就有辦法分清哪份是真,哪份是假。玉鬆皇妹在父皇跟前守著,是她的孝心。但孤認為,她更應該清楚,此時定奪遺詔真假,儘快讓新君即位,穩定朝綱才是最重要的事兒!七弟和八弟也應到場,父皇多次說,國事為重呢!”

懷睦老親王和肅親王齊齊皺了皺眉,東昌蘭真公主把玉鬆公主扯入這趟渾水,其心叵測哪!但她的話不是沒有道理,在場多有宗親和重臣頷首以示讚成。二位王爺也不好多說什麼,隻在心裡暗暗擔憂。

大家都無異議,就連三位皇子也沒有開口反對。東昌蘭真公主自得微笑,剛要指派心腹宮人前去傳話,忽聽一人主動請命:“事關重大,還請公主殿下允許,讓微臣親自去請玉鬆公主。”她看向那人,遲疑片刻後點頭允許。

安歎卿抱拳一禮,轉身快步走出澄心殿。在穿過長廊之時,他的一名心腹將領匆匆過來,低聲向他稟報了方才發生在坤熹宮的一乾事兒。末了,這人道:“鳳印已經被皇後娘娘拿回,所有高位嬪妃都被軟禁在坤熹宮的偏殿裡,季大監護著皇後娘娘很快就會過來。季大監令末將轉告大將軍,京中波詭雲翳,日後請您務必護住玉鬆公主!”

默然點頭,安歎卿揮揮手,這名將領悄無聲息沒入黑暗之中。安歎卿向遠方眺望,已經能看見一條宮燈彙成的長龍從後宮的方向往前朝而來。

黑夜黯沉,陰雲蔽月,夜風凜冽。安歎卿想起方才東昌蘭真公主那一抹似譏嘲似得意的微笑,心頭更冷。少年時因她一顰一笑一言一行而澎湃不能自己的那腔熱血,隨著歲月的逝去一點又一點慢慢地變冷。在今夜,這腔熱血終於被徹底凍成了冰塊,再無融化的可能。

眉目間,一轉瞬,憂鬱和迷茫消散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堅毅與絕決。他安歎卿,是大周朝最鋒利的那把刀,不會因任何人任何事雪藏不出,也不會因任何人任何事背叛真正握刀的那個人!

很快,安歎卿就來到了長青殿附近,哀慟無比的哭嚎之聲似乎絲毫沒有減弱,遠遠地就能聽清。一絲嘲諷爬上安歎卿嘴角,想起裡麵那位皇子,這絲嘲諷裡便增添了幾分不屑。惺惺作態,不外如是!

忽然,安歎卿站住腳,警覺問:“誰?”

一聲低沉微尖的哼聲,有個人輕飄飄地自長廊廊頂躍下,落在地麵,悄然無聲。“數載不見,安大將軍可還認得老朽?!”這人輕聲道。

睜大眼睛看著不遠處那位低矮瘦小的老人,安歎卿慌忙抱拳深躬行禮,又驚又喜:“原來是吳師,歎卿有禮了!”曾任內衛大提督的吳仁,於武學一途上指點過年輕時的安歎卿,有半師的情份。

“歎卿還以為您老一直在北境,沒想到您老會在京裡。”安歎卿心中又多了一份底氣。烏義雖然當了幾年大提督,但威信如何能與執掌內衛十幾載的吳師相比?!有吳老提督在,內衛這個宮中最大的武裝部門就不會亂!

“老朽一直在玉鬆公主府上榮養,這不,進宮來護衛主子了。”吳老提督負手踱到安歎卿身前,仿佛輕描淡寫地問,“安大將軍,你這是要去哪裡?”

安歎卿不禁苦笑。少年時那場人儘皆知的暗戀情事,時到今日,都不能讓人對他放心。他深深地再度向吳仁行禮,低聲道:“請吳師信歎卿一次,歎卿是先帝的臣子,永遠都是!”

吳仁嘿嘿低笑兩聲,點頭道:“你心裡清楚就好!安大將軍,不怕把醜話說在前麵。玉鬆公主無憂,你安家滿門老少也無憂。你行事之前,多想想先帝的信重,多想想你父安老帥和你們安家祖祖輩輩用血肉性命生生鑄就的榮耀!老朽言儘於此,你,好自為之罷!”

話音落定,人也不見了蹤影。安歎卿抬頭四顧,暗自心驚。他早知吳師多疑,也不怪他不信自己。深深歎了一口氣,安歎卿繼續向長青殿走去。今日及以後,世人皆會看清他。(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類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