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八章 遷都的機會,南宋之我主沉浮,風中的失落,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張柔率領的大軍剛剛離開開平城,蒙古朝廷就開始籌備遷都的事宜了。
這是蒙古大汗忽必烈親自下達的敕令。
蒙古朝廷最早的都城在草原的和林城,之後因為阿不裡哥的叛亂,忽必烈將都城設立在開平城,開平城距離燕京不遠,在草原的邊沿,可以說是草原所在地,也可以說是中原所在地,將都城設立在這裡,不管是從地理位置方麵,還是從人口商貿方麵,都不是好地方。
忽必烈也明白這一點,當初設立開平城為都城,實屬無奈之舉,阿不裡哥當初占據了和林都城,就是想著忽必烈回到漠北草原去,接著扣押忽必烈,繼位大汗,忽必烈也是看透了這一層,所以堅持不到和林都城去,而是在開平城設立行營,後明確開平城為都城。
阿不裡哥已經投降被囚禁,和林都城也降格為都元帥府所在地。
此刻,忽必烈需要遷都了。
遷都的地方早就確定下來,就在燕京,最早提出這個建議的劉秉忠,忽必烈同意了這個建議,令哈必赤督促在燕京路修建中都,去年就已經全部完工。
新的都城修好了,肯定是要搬遷的。
蒙古朝廷做事情曆來都是雷厲風行,忽必烈一旦下達敕令,執行起來是非常快的,若是有絲毫的拖延,忽必烈必定發脾氣。
九月初,遷都的所有事宜都準備完畢。
隨著蒙古王國的逐漸強大,歸附的部落以及人員越來越多,蒙古朝廷早就不是百餘年前的景象,這次遷都,需要做的事情是不少的,僅僅是皇宮的搬遷,都需要不短的時間。
好在開平城距離中都並非很遠,而且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這就有利於搬遷了。
九月初五,蒙古王國開始了搬遷都城的事宜。
張柔率領的五千將士,此刻才行軍至河北境內,還有五千軍士,此刻在鳳翔府路所屬的寶雞等候,由張庭瑞率領。
張柔行軍很慢,用遊山玩水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畢竟這一次的征伐,不是他心甘情願的,而是被迫領軍的。
一直到出發之前,張柔才從張文謙等人那裡得到了消息,青居帥府參議張庭瑞之所以上了奏折,要求率領大軍征伐利州西路,也是因為利州西路和利州東路被宋軍完全占據,而原來設立在利州東路隆慶府所屬普安縣城的青居帥府,被迫後撤近千裡地,搬遷到鳳翔府路所屬的寶雞。
撤離到寶雞的張庭瑞,一直都關注利州西路和利州東路的情況,他從各方麵得到的情報,利州西路的防禦不是很強,應該是有進攻機會的,故而上了奏折。
張柔大罵張庭瑞的同時,也哀歎自身的命運不濟,至於張庭瑞所謂的利州西路的防禦力量很是薄弱的情報,他是絕對不相信的。
遷都的消息傳來之後,張柔的心動了,他感覺到機會來臨了。
遷都可不是小事情,大汗以及朝廷都是非常重視的,也是很忙碌的,牽涉到朝廷搬遷過去,更是牽涉到朝中的文武大臣也要搬遷過去,在這個過程之中,是不是可以找到機會,讓家人暫時留在開平城內,接下來趁著朝廷遷都忙碌的時機,想辦法離開開平城,朝著南方而去,至少要擺脫朝廷的控製。
行軍沒有停止下來,不過速度更慢,每天行軍幾乎就是三十裡左右,巳時之後才會出發,午時剛過就安營紮寨了。
張柔在思考了足足兩天時間之後,派遣了最為信任的心腹親衛,星夜趕赴開平城內,告知家人,務必想辦法找機會,暫時不要離開開平城,等到朝廷開始大規模遷都的時候,迅速的脫離,找地方隱藏起來。
這個決心不好下,可已經走投無路的張柔,感覺這是最佳的選擇。
其實在離開的時候,張柔已經秘密安排近二十名親衛,留在了家中。
九月初十,大規模的遷都動作開始了。
首先搬遷的是皇宮,也就是大內。
儘管忽必烈還沒有正式稱帝,一直都是以蒙古大汗自稱,不過在朝廷之中,其已經被當作是皇帝,忽必烈遲遲不願意稱帝,估計也是考慮到草原的實際情況,但這一次忽必烈決定要遷都了,意味著其稱帝的日子已經臨近了。
搬遷的總負責是蒙古親王末哥。
搬遷的具體事宜,由左丞相阿合馬與漢臣劉秉忠兩人具體負責。
開平城已經是異常的繁華,包括波斯和歐洲等很多地方的王國,都在這裡設立了辦事地點,表示他們臣服於蒙古王國,城內的商賈更是雲集,一旦皇宮開始了搬遷,他們也要跟隨搬遷,其中商賈的搬遷速度是最快的。
按照末哥的計劃,皇宮的搬遷在一個月時間完成,其餘官吏的搬遷,則是在年底之前完成,包括各國的使節,也要跟隨搬遷,至於說商賈和百姓,這不是末哥考慮的事宜。
不過阿合馬還是要考慮的,他這個左丞相,最為重要的職責,就是為蒙古朝廷征集到足夠多的賦稅,要知道蒙古大軍連年征伐,耗費了大量的錢糧,若不能夠加緊征收錢糧,耽誤了大軍的征伐,他的位置就坐不穩了。
故而在負責具體事宜方麵,阿合馬少有的將皇宮搬遷的事宜,委托給劉秉忠負責,自己則關注開平城內商賈搬遷的事宜。
漢人大臣在朝中的地位已經是直線下降,甚至朝廷研究的很多機密的事情,都是不知道的,此番都城的搬遷,具體的時間以及具體的安排,就連提出都城搬遷建議的劉秉忠都不知道,現如今突然負責皇宮的搬遷事宜,其激動之情是難以抑製的。
這是不是意味著忽必烈又開始重視朝中的漢臣了。
負責具體搬遷事宜的阿合馬與劉秉忠兩人,接連二十多天的時間,幾乎是沒日沒夜,安排布置各方麵的事宜,睡個囫圇覺都很難。
不過劉秉忠的積極性,很快就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十月初,皇宮的搬遷事宜進行的差不多了,還有最多五天到十天的時間,大汗忽必烈就要進入到新的皇宮署理政務,此刻阿合馬與劉秉忠兩人來到末哥王爺的府邸,專門稟報皇宮搬遷的事宜。
末哥王爺與兩人交談了足足半個時辰的時間,詢問了很多的事情。
末哥所有的詢問,都是直接針對阿合馬的,好像劉秉忠不存在一樣,此刻阿合馬也毫不客氣,標榜自身的功勞,詳細說到了搬遷之中的諸多事宜。
劉秉忠成為了陪襯,而且是毫無作用的陪襯。
這一刻,劉秉忠明白了,他被阿合馬利用了,近一個月的辛苦,所有的功勞都是阿合馬的,他這個漢臣,淪落為阿合馬的跟班。
這一刻,劉秉忠也突然醒悟了,他感覺到張文謙之前所說的很多話語,好像是不成立的,記得當初負責皇宮搬遷事宜的時候,張文謙要求他抓住機會,好好的表現,並說蒙古王國的發展,是離不開漢人的,最終還是要依靠漢人來管理天下。
張文謙希望劉秉忠好好表現之後,為朝中漢人爭取到好的處境。
看著不拿正眼看他的末哥王爺,以及誌得意滿的阿合馬,劉秉忠竭力壓製自身的脾氣,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在人屋簷下的淒涼。
其實他劉秉忠也是漢人儒士之中的佼佼者,一身的能力和本事,兢兢業業的為蒙古朝廷做事情,最終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局。
十月十五日,蒙古大汗忽必烈正式出發,前往中都。
劉秉忠連陪同忽必烈前往中都的資格都沒有。
末哥王爺坐鎮中都,迎候大汗忽必烈,合丹等諸多蒙古王爺以及左丞相阿合馬等人,則是陪著忽必烈前往中都,至於說劉秉忠,則被留下來善後。
所謂的善後,也是在阿合馬的授權之下,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夠做,都是有規定的,不能夠逾越半步。
劉秉忠徹底的心冷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劉秉忠發現了異常。
張柔的家人,在遷都的過程之中,有好幾個人先後離開了開平城,卻沒有返回。
張柔的家人是不可能到中都去的,那裡沒有他們的府邸。
經過幾天的觀察,劉秉忠覺察到了什麼,可是他沒有開口,沒有稟報。
朝廷上上下下都在關注遷都的事宜,要知道遷都對於每個人都是有影響的,誰能夠早些跟隨大汗忽必烈到中都去,且得到賞賜的府邸,誰的身份就不一般,至於說其他的小事情,幾乎就沒有誰注意,等到真正注意的時候,早就既成事實。
劉秉忠並沒有按照阿合馬的要求積極的善後,而是在自己的府邸裡麵四門不出。
其實劉秉忠也開始了思索,也算是選擇,將來究竟準備怎麼辦,還是誓死效忠蒙古朝廷,效忠大汗忽必烈嗎。
信心的動搖是很短時間的事情,在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劉秉忠其實已經產生了動搖,他想到了一個可怕的後果,那就是張柔若是也投降了大宋朝廷,那將產生什麼樣的波動,他這個舉薦過張柔的漢臣,豈不是和王文統一樣,會被徹底的清算。
舉報張柔的事情,劉秉忠更是不會做,當初就是因為他與張文謙等人落井下石,導致王文統被斬殺,導致朝中的漢臣地位急劇下滑。(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