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樣稀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敵人怕的就要堅持(求月票),我真是大昏君,樣樣稀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為了大明的工業,為了大明國勢的振興,朱由校不得不做綠色環保組織深惡痛絕的惡事了。

但不能否認的是,捕鯨是一個利潤豐厚的產業。相對於鯨油的價值和廣泛用途,能吃的鯨肉倒算不上什麼了。

英子有些心動,但想到老父親,又猶豫著搖了搖頭,說道:“俺爹怕是不會去的。”

張柱子暗自鬆了口氣,裝作很大度地擺了擺手,說道:“不去也好。要說環境啊,還是咱這島上好。海洋島又小,風浪又大,連睡覺都不安穩。”

英子笑著點頭,說道:“就是不去,也要謝謝張大哥。這樣的差使,應該會讓人搶破頭吧?”

張柱子嘿嘿笑了兩聲,說道:“那俺就去問問彆人,那邊催得挺急呢!”

英子側身讓開,待張柱子走過去又伸手叫道:“張大哥,俺家安鐵爐子的時候,還得麻煩你幫忙呢!”

張柱子頭也沒回,笑著揚了揚手,說道:“放心,到時候俺去幫你。”

望著顛簸的身影漸漸遠去,英子搖著手中的長竿,突然用竿頭拴著的破布條甩了一下大鵝,笑罵道:“看啥呢,呆頭鵝,怎麼就那麼傻?”

………………….

看啥呢,蠢小白,連玉米都不認識?!

朱由校扒了兩顆,放到小白麵前。喵星人聞了聞,真吃了。

猶豫了一下,朱由校在想貓咪到底能不能吃玉米,但在記憶中沒搜索到相關的知識。

“皇爺。”李成成在旁邊小心翼翼地說道:“奴婢看見白娘娘還吃草呢!”

吃草?朱由校不明所以,覺得葷素搭配也是可以的吧。動物缺啥,自己可能知道,會從自然界裡尋找。

拿起刀子,把玉米切了一小片,交給李成成。朱由校示意丫頭把喵星人抱到一邊去喂,他則拿起題本,開始處理公務。

玉米好象比番薯傳入中國的時間更早,但名字叫“玉麥”或“番麥”。直到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問世,才有了“玉米”的名字。

按照各地的奏報,玉米已在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種植,大約有十餘省。

但也僅僅是種植,並沒有大量地推廣。原因不在於技術,而在於玉米與平原地帶的傳統作物比,並沒有太過突出的優勢。

山地、瘠地、耐寒,以及人口增長、土地兼並導致的山區墾荒,這才是玉米最終得以大麵積種植的原因。

顯然,有了番薯和南瓜,玉米的大範圍推廣就不是很急迫的事情。儘管朱由校是掐著指頭在算,離小冰河期的爆發還有五六年的時間。

這也是他要力爭五年平遼的原因所在,等到自然災害爆發,恐怕和建奴拚消耗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從目前來看,科技樹不用攀得太高太快,五年平遼的大計劃就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這也堅定了朱由校繼續安內的決心。隻要內部不出大問題,前線能夠穩紮穩紮,嚴密封鎖,建奴絕對是無機可趁的。

今年的改革整頓雖然時日尚短,但已經見到了成效。

特彆是清屯充餉和開放海禁,基本上解決了邊鎮官兵的餉糧,以及加強水師裝備的資金問題。

所以,儘管內庫沒有太多的進賬,甚至是有所減少,國庫也還是不富裕。但省的錢、花的錢,卻使大明的軍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朱由校看過山西巡撫楊漣的上奏,沉吟片刻,提趣÷閣寫了批示。

楊漣和左光鬥雖是東林黨,但與光會瞎噴而無實能,甚至是貪瀆的官員,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左光鬥通水利,對畿輔的水利屯田有很大貢獻;楊漣從地方官做起,曾舉全國廉吏第一;兩人都是有實務工作能力,且剛正清廉。

這樣的官員,你就不能讓他當言官,朱由校也不太需要魏征似的諫臣。而把他們放到地方去乾實務,從效果上看,卻是正確的選擇。

在山西的清屯充餉,楊漣乾得很好。連死都不怕,還怕得罪人啦?

但山西想要發展,卻不容易,朱由校的辦法也不多。礦產資源是豐富,但現在的技術條件,也沒法大規模開采利用。

當然,楊漣也沒提出經濟發展的問題,還是傳統的封建社會的治理方式。

朱由校批示完畢,也沒告訴楊漣,他對某些晉商的打擊計劃。

傳統就傳統吧,老百姓能吃上飯,不鬨事兒,楊漣也算是合格了,彆的事情用不著他去辦。

再拿起一份題本,卻是貴州巡撫傅宗龍上奏請罪。

顯然,明軍采取屯田戍守、封鎖圍困、以守為攻的策略,使安邦彥感到了恐懼和壓力。

趁著四方明軍還未完成軍事布署的時候,安邦彥率叛軍突然渡過鴨池河,發動進攻,想要打破明軍的包圍。

總兵魯欽被困孤城,率部竭力抵禦,借助於火槍和轟天雷,給予叛軍以大量殺傷。

叛軍圍攻不克,則給了明軍調動反擊的機會。

傅宗龍派遣周鴻圖、胡從儀率軍先攻占沙河壩,然後連下廣順、定番(惠水)、青岩、白納等地。然後親自督戰,在趙官屯殺死了安軍重要頭領老蟲添。

安邦彥眼見要遭到明軍夾擊,隻得倉促撤退。而鴨池河防線,明軍則失而又得。

這應該算是先敗後勝吧,朱由校沉吟著作出判斷。但把安邦彥再次堵回去,並令叛軍損失不小,說是大捷也不為過。

明軍的布署尚未最後完成,被叛軍突破防線,也是情有可原。

重要的是安邦彥害怕了、急躁了,這說明什麼?說明以守為攻、封鎖圍困、穩步進取的策略是正確的。

敵人擔心害怕的,那就一定要施行下去;敵人希望的,那就一定不要去做。

朱由校不是軍事奇才,但他會心理分析,懂得換位思考,更知道曆史的大致走向。

所以,他能得出相對正確的結論,並著眼長遠,不以一次兩次的勝負而改變初衷。

提趣÷閣批示,朱由校對傅宗龍是勉勵和讚揚。讓他繼續囤守之策,不要動搖。同時,他還會對魯欽進行封賞,以獎賞他死戰不退的功勞。

剛放下題本,宮人入內稟報,孫元化前來晉見。

難道是鑄幣的事情?朱由校猜測著,宣孫元化進殿。

孫元化施禮拜見,呈上樣幣,臉上得意之色一閃而過,又故作矜持,垂身躬身靜候萬歲的指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