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進攻孟菲斯”
追風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五十章·進攻孟菲斯”,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追風千年,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美麗的鳥不一定都由美麗的羽毛組成。
——伊索(希臘寓言家,弗裡吉亞人)
為了全殲奧克奇維安的七萬大軍,李立阿斯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尤其是在奧古斯都帝國騎兵對奧克奇維安親自率領的步兵戰陣發起側翼進攻的時候,埃及王國的長槍兵讓李立阿斯麾下的騎兵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僅是第一輪的衝鋒就有三千以上騎兵陣亡在敵軍的槍林麵前。
要不是後續的騎兵們悍不畏死的繼續衝鋒,再加上正麵重裝步兵們的奮力搏殺,奧古斯都帝國的五個軍團能不能贏得戰場戰鬥還兩說呢;就連李立阿斯自己,在戰鬥結束以後也承認埃及王國的長槍兵卻是戰鬥力非同一般,絕對稱得上是真正的精銳之師。
奧古斯都帝國對埃及王國軍隊戰鬥力的評價,主要還是基於當初埃及王國的絕對優勢大軍被塞琉古帝國的鐵甲騎兵虐殺的典型戰例,以及埃及王國軍隊戰鬥意誌不強的事實;實際上,埃及王國的軍隊在戰鬥力方麵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長槍兵部隊和弓箭手部隊,更是戰鬥力驚人。
奧克奇維安麾下的四萬步兵中也有著五千左右的弓箭手部隊,並給第十三軍團和第十四軍團的輕裝步兵們造成了嚴重的傷亡;唯有奧古斯都帝國的重裝步兵們,憑借著自己精良的武器裝備在敵軍的弓箭手攻擊下並沒有付出多少的傷亡。
即便是這樣,李立阿斯殺敵兩萬俘虜一萬五千也付出了七千騎兵傷亡和六千步兵傷亡的代價;經過連續的兩場戰鬥以後,李立阿斯麾下的五萬奧古斯都帝國大軍也就隻剩下一萬八千騎兵和一萬四千步兵還可以投入戰鬥了,另外還有五千克利奧佩特拉麾下的戰車部隊可以投入戰鬥。
而李立阿斯手上卻還有著數量超過三萬五千的俘虜需要看押,為了儘可能的增援奧斯卡親自率領的主力大軍;李立阿斯以統帥的身份命令副統帥辛裡達,讓其率領第十三軍團和第十五軍團的一萬四千大軍直接從尼羅河西岸增援奧斯卡主力大軍。
李立阿斯本人則是率領著三個騎兵軍團的將士們,從尼羅河東岸押送著三萬五千俘虜往亞曆山大城而去了;至於那些完好無損的戰車,那就隻能暫時放在原地了,並交給戰車部隊的友軍看管。
之所以沒有親自率領全部的大軍增援奧斯卡,李立阿斯也是基於實際的情況而作出的決定;奧斯卡親自率領的主力大軍對孟菲斯城的進攻,注定了是一場慘烈的攻城戰,騎兵部隊和戰車部隊在攻城戰中是無法發揮任何作用的,還不如直接押送著俘虜去亞曆山大城穩定後方呢。
事實正如李立阿斯所料,奧斯卡和克利奧佩特拉率領的七萬五千埃及大軍和三萬奧古斯都帝國軍隊進入中埃及地區以後;並沒有在毫無兵力把守的中埃及地區城鎮浪費時間,而是奔著大軍齊聚的孟菲斯城就迅速而去了。
與此同時,奧斯卡也向邊境地區的斯巴達克派出了傳令騎兵,讓他率領四個軍團的奧古斯都帝國精銳大軍從孟菲斯城的西麵發起進攻;當奧斯卡的大軍經過十三天的行軍抵達孟菲斯城東麵時,斯巴達克的四萬精銳之師已經在孟菲斯城西麵的五百米以外安營紮寨了。
根據悲歌死士的彙報,孟菲斯城內的守軍一共有七萬之眾;其中最精銳的法老軍團由一萬五千法老禁衛軍和一萬五千法老天選弓箭手組成,三萬步兵也是由兩萬沙漠斧頭兵和一萬弓箭手組成,就連一萬戰車部隊中也有五千是埃及弓箭戰車。
相比於埃及王國在塞琉古帝國邊境地區側重於長槍兵的軍隊,其在自己王國內部的大軍明顯就更加側重於弓箭手部隊了;在孟菲斯城內的七萬守軍中,純粹的弓箭手部隊竟然高達兩萬五千之眾,要是弓箭戰車部隊也算是弓箭手的話,那就是整整三萬弓箭手了。
其實,戰車部隊在守城戰中是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的;與其將他們白白浪費在城內的軍營中,還不如讓那些戰車部隊的將士們離開戰車參與守城呢。
就算是那五千正規戰車部隊的將士們用於守城太過於浪費了,弓箭戰車的弓箭手們絕對就是守城的利器了;要知道,埃及王國的弓箭戰車部隊可是真正的精銳之師,那些用於在戰車上進行射擊的弓箭手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弓箭手,而都是精銳的法老天選弓箭手。
如此計算的話,守城軍隊可以用於防守的弓箭手部隊就高達三萬之眾,再加上一萬五千戰鬥力彪悍的法老禁衛軍和兩萬戰鬥力強大的沙漠斧頭兵;奧斯卡覺得要想攻下重兵把守的孟菲斯城,沒有個一兩個月的時間和最少五萬以上將士的傷亡代價,根本就不可能!
更為重要的是,這還是孟菲斯城內的守軍沒有任何援軍可以增援他們的前提下奧斯卡的最好估計;如果李立阿斯的軍隊無法阻擋奧克奇維安的增援大軍的話,那麼戰鬥的進行可能就會更為慘烈了,奧古斯都帝國也需要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才可以幫助克利奧佩特拉攻陷孟菲斯城。
因為援軍的抵達並不在於可以為孟菲斯城內的守軍帶來多麼強大的軍事援助,卻可以給城內的守軍們帶來希望,這才是奧斯卡不願意看到的局麵;所以,在李立阿斯那邊的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奧斯卡隻是以優勢兵力暫時包圍了孟菲斯城而以,並沒有立即對孟菲斯城發起進攻。
孟菲斯城是一個東臨尼羅河建立的埃及王國新都,為了避免有敵人可以從尼羅河上偷襲進攻孟菲斯城,孟菲斯城還是東麵的尼羅河還是整條尼羅河水流最為洶湧湍急的地方;這樣一來,奧古斯都帝國的軍隊和克利奧佩特拉的軍隊也就無需在意孟菲斯城的東麵了。
至於剩下的三麵中,北麵由克利奧佩特拉的七萬五千大軍和奧古斯都帝國的三萬大軍包圍,西麵由斯巴達克的四萬大軍包圍;唯獨南麵,卻是沒有任何奧斯卡和克利奧佩特拉的軍隊包圍。
以孟菲斯城內守軍的力量,如果他們願意棄守孟菲斯城與奧古斯都帝國和克利奧佩特拉的大軍進行野戰,這才是對己方最為有利的事情;無論是貪生怕死的托勒密十三世,還是精明強悍的波希紐斯都是不會做出這樣愚蠢的選擇的,南麵城牆自然也就沒有包圍的必要了。
甚至就連斯巴達克包圍的西麵城牆,也是奧斯卡讓斯巴達克分散守軍兵力而存在的,並不是真正的會對孟菲斯城展開進攻的主力大軍;畢竟孟菲斯城內可是有著規模龐大的弓箭手部隊,奧斯卡可不願意自己帝國的精銳之師就這麼死在孟菲斯城下。
就在奧斯卡率軍包圍孟菲斯城的第三天,辛裡達率領的兩個軍團將士就趕到了孟菲斯城外;奧斯卡得知了李立阿斯大獲全勝的消息以後,就將辛裡達帶來的第十三軍團和第十五軍團交給了斯巴達克進行統一指揮,這樣斯巴達克麾下的軍隊就由四萬增加到了五萬四千之眾。
之後,奧斯卡就和克利奧佩特拉一起組織了一次對孟菲斯城的試探性進攻;進攻的部隊由克利奧佩特拉麾下的三萬五千步兵和奧斯卡麾下的一萬步兵組成,斯巴達克的西麵部隊也將組織一支一萬四千人規模的軍隊進行佯攻配合。
埃及王國的法老天選弓箭手本就是與克裡特島的克裡特弓箭手和高盧蠻族的森林獵手齊名的存在,甚至有好事者將這三大弓箭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弓箭手;且不說法老天選弓箭手的攻擊力如何,最起碼他們的射程也是遠達兩百米,加上孟菲斯城牆的輔助絕對可以突破兩百五十米!
當第一波的一萬五千埃及步兵和五千奧古斯都帝國步兵扛著雲梯推著攻城梯往孟菲斯城牆靠近的時候,進入兩百五十米範圍內以後就立即受到了城牆上防守的天選弓箭手的箭雨攻擊;犀利而又密集的箭雨,給防具並不精良的克利奧佩特拉軍隊造成了慘重的傷亡。
及時反應過來的奧古斯都帝國重裝步兵們將友軍拉到了他們的盾牆下才降低了克利奧佩特拉軍隊的傷亡,即便是如此,進入到一百五十米範圍內以後,城牆上的普通弓箭手也開始射擊,更為密集的箭雨直接就將這第一波的進攻給打退了。
第一波的進攻被守軍的弓箭手擊退以後,奧斯卡當場又組織了由兩萬埃及步兵和七千奧古斯都帝國重裝步兵組成的第二波進攻,並派遣了自己的親衛充當埃及軍隊的督戰隊;剛才要不是這些埃及軍隊的全線崩潰,也不至於兩萬大軍還摸不到城牆啊!
可惜的是,這次有督戰隊的進攻還是失敗了;無論是烏壓壓的箭雨,還是城牆上戰鬥力彪悍的守軍,都讓進攻的埃及軍隊承受不了,就連奧古斯都帝國的重裝步兵們都戰鬥的艱難不已,更何況那些武器裝備和戰鬥意誌都遠不如重裝步兵的埃及軍隊。
連續兩次的慘敗以後,克利奧佩特拉的軍隊付出了一萬五千人的陣亡代價,奧斯卡的軍隊也是付出了五千人的傷亡代價;斯巴達克的佯攻並沒有遇上大規模的弓箭手,他的部隊甚至還一度攻上了城牆但最終還是付出四千人的傷亡代價失敗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