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煉成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吳懿守宛城,三國之懿掌乾坤,久煉成鋼,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程仲德此言何解?”之前說上庸易守難攻的是他,如今說賊人自入死地的也是他,好壞都給你一人說了,你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程昱來到地輿圖前指著上庸的位置笑道:“上庸之地有山川河流之險,加上有儘取宛城軍械甲胄的十數萬黃巾軍防守,若是我等率軍前去攻伐,則黃巾賊眾必上下齊心奮力一戰。如此一來就算能拿下上庸,我軍也必然會傷亡慘重。而且,一旦賊人到了山窮水儘之際,甚至會順漢水逆流而上投奔漢中張修。”
孫堅湊到地圖前凝視上庸許久,追問道:“那你為何又說賊人已陷入死地?”
“上庸之地因去年那場傷寒瘟疫死傷無數,如今上庸之地正是地廣人稀之際,十數萬黃巾賊入上庸雖可借助山川之利卻難得足夠的糧草為續。而且這些黃巾賊占了上庸後卻再難有轉戰之餘地,漢中張修雖然會在這些黃巾賊子勢窮之際伸手援助,卻絕不會坐視這些黃巾賊子在兵強馬壯的時候進入漢中。
所以我等隻需守住南陽及襄水一帶,則賊人隻能困守於上庸之地動彈不得。待天下其餘各地的黃巾賊皆被剿除,這些困守上庸的黃巾賊子早已糧草匱乏士氣低迷,到時若要戰則可一戰而下,若要招降則一張詔書即可平定。如此看來,這些賊人豈不已是自入死地了?”程昱在地輿圖上將上庸所在之處用手畫了個圈,意在將其圍困至糧草匱乏之時,則可兵不血刃拿下這十數萬黃巾賊。
“此事大為不妥,若是放著這十數萬黃巾軍占據上庸而無所作為,待其餘地方的黃巾賊皆被剿除,朱儁將軍必然會因此遭受朝廷問訓,就是我等也難逃作戰不利的責罰。”孫堅是個急性子,而且更想親手為祖茂報仇雪恨,怎肯容忍那十數萬黃巾賊在上庸逍遙快活那麼長時間?
程昱如今表明上的身份是皇甫嵩派給吳懿的隨軍主簿,暗地裡已經算是吳懿半個家臣。他知道吳懿是沒興趣與那十數萬黃巾軍硬拚,便給朱儁獻了個‘緊守城池坐觀其變’的計策,可如果朱儁如孫堅所說那樣擔心因戰事拖遝太長時日而被朝廷責罰,硬要與黃巾軍大戰一場,那程昱也不打算多說什麼了。
故而在孫堅話音剛落之際,程昱就無所謂的聳了聳肩:“這也隻是在下一個想法,如果孫司馬硬要與那些背水一戰的黃巾賊拚個你死我活,那就當在下剛剛什麼也沒說好了。”
“你!”孫堅被程昱的態度氣的不輕,自己一來是想為祖茂報仇其次也是在為朱儁考慮,難道在程昱眼裡就成了隻會蠻乾的莽夫了嗎?
朱儁抬手攔住怒發衝冠的孫堅:“乾等賊軍自生自滅非朝廷所望,故而此策或可兵不血刃坐享勝利,但本將卻無法將其采納。不知仲德可另有良策?”
程昱向朱儁拱了拱手:“還請將軍恕在下才疏學淺,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妙策。”
見朱儁麵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一旁吳懿輕咳一聲站了出來:“懿有一策或可兩全其美。”
“計將安出?”朱儁將希冀的目光轉向吳懿。
吳懿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緒後暢談道:“將軍所慮之處不過是擔心久戰無功會被朝廷責罰,可眼下這些黃巾賊子已占據上庸之地,調兵強攻且不說會有多少傷亡,單是在此耽擱的時間就最少會有數月之久。但其實這些黃巾賊子雖有上庸地利,周圍卻已沒有了進取之路。將軍何不留下一支人馬屯紮在宛城用來防備上庸黃巾軍,再分一支人馬去剿滅汝南等地的黃巾賊子?如此一來,上庸的那些黃巾賊子被死死困住動彈不得,而將軍又能抽出兵力去剿滅其餘地方的黃巾賊人。到時就算朝廷對上庸一事有什麼問責,將軍也會有其他地方的斬獲來做功績,再不濟也不會被說成久戰無功徒耗軍糧了。”
“那就放任張曼成帶著一群賊寇在上庸作亂?要知道張曼成可是自稱南方大渠帥,就算我們不去主動攻打他,他難道就會眼睜睜看著我們攻打汝南等地的黃巾軍,而無動於衷?”孫堅對於張曼成的仇恨可是牢記於心,時時刻刻都在想著怎麼能將張曼成及其麾下十數萬黃巾軍儘數消滅。
“經曆了前兩日的幾番大戰,賊將張曼成不僅丟了數萬黃巾賊眾的性命以及宛城這座堅城,更拋棄了無數不易攜帶的糧草輜重。現如今他們雖然占據了上庸,但上庸因之前瘟疫的緣故已是地廣人稀,府庫內也沒有多少軍糧可以補給他們的日常所需。以懿之估計,張曼成手上的軍糧就算再怎麼節省也隻夠兩三月用度,在這之後若得不到漢中的資助,恐怕全軍都將有斷糧的危機。
在此情形下他們又怎敢貿然走出上庸,來主動找我們主力決戰?而等到朱儁將軍剿滅了南方一帶其他黃巾勢力,再掉過頭來收拾上庸的黃巾賊子,或許那時他們已經兵無戰心城無存糧,那時才會是我們一舉擊破他們的最佳時機”吳懿可以理解孫堅此刻報仇心切的心情,可這並不意味著吳懿會讚同孫堅的理念。
相比於程昱之前所言的計策而言,吳懿分兵的想法讓朱儁更容易接受一些。自打張曼成率部逃出宛城包圍圈,他就已經知道自己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張曼成部了,自然更沒可能和皇甫嵩比誰能更早解決區域內的黃巾匪患。
單賣就算如此,值此東漢開國以來最大的叛軍作亂,正是武將建功立勳的最好時機。朱儁身為朝廷任命的右中郎將,卻還是想更多建立些功勳來光耀門庭惠及子孫:“子遠這個辦法倒是不錯,但若是本將前去征伐汝南黃巾賊,這宛城又要交與誰來守呢?”
汝南附近的黃巾賊數量雖多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統帥,而是幾個渠帥各自為政。在之前朱儁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宛城時,便讓他們逍遙了數月時間,如今既然能抽出一部分兵力,朱儁自然是要親自掛帥,謀取最大的那份功勳。
聽聞要留下守宛城,包含孫堅在內的一眾將校都不肯說話了。誰都知道跟隨朱儁去汝南那就是輕輕鬆鬆混功勳的,而留下守宛城最好的結果也就是維持原樣,但如果上庸的十數萬黃巾軍突然腦子一抽要攻打宛城,那可就要遭難了。
“若將軍不棄,吳懿願為將軍鎮守宛城。”反倒是吳懿站了出來,他沒興趣再陪朱儁去南征北戰,而且他也有信心守住城防堅固的宛城,便主動挑起這份重擔。
“好!那本將便留下你本部萬人兵馬,及已故的南陽郡守秦頡的四千郡兵來鎮守宛城。三日之後本將便起兵攻伐汝南黃巾賊,監視上庸黃巾賊以及鎮守宛城的重任,就拜托子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