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書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章 蘇少卿,臣骨,薄情書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丹陽城。
祝紅菱懷抱利劍,不緊不慢地跟著陳無是身旁。
好幾次她都想開口詢問,問問陳無是到底在轉悠些什麼?
他已經在丹陽城內各大流民聚集點轉了個來回,偶爾還和一些年紀偏大的流民聊上一兩句。
眼下,他剛又聊完了一位流民。
“走吧。”
陳無是對身旁的祝紅菱說到。
這次,祝紅菱卻是不為所動,反而柳眉微皺,問到:“你到底何時才去追查災銀下落?”
陳無是笑了笑:“這不是正在查嗎?”
“他們?”祝紅菱看了一眼縮在牆跟下,已經餓得麵黃肌瘦的流民,似乎出現了一些怨氣:“他們怎會知道災銀所在?”
陳無是隻是笑,也不解釋,看得祝紅菱越發生氣。
二人一前一後,朝丹陽北城而去。
江南雖受了災,但城內坊市依舊繁華,臨街叫賣之聲不絕於耳。
明明隻是隔了一道城牆,流民與城內居民卻仿佛隔了一個世界。
“店家,來兩碗陽春麵。”
陳無是隨意地坐在街邊一條長凳上,衝店家招呼了一聲。
“誒!客官您稍等,這就來!”
祝紅菱渾身散發著寒意,居高臨下地看著陳無是。
陳無是給她擦了擦凳子,伸手一引,笑到:“祝姑娘請我吃了兩頓飯,晌午這次,便讓我請你吧。”
祝紅菱鼻尖動了動,似乎刮了陳無是一眼,終究還是坐在了他對麵。
她剛想催促陳無是一兩句,卻發現陳無是對她朝一旁暗暗使了個眼色。
祝紅菱心中一動,微不可查地看了旁桌一眼。
那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麵容俊朗端正,眉目有神,雖隻著一身麻布素衣,但身上卻隱有貴氣。
祝紅菱看了他的桌麵一眼,那碗麵旁放著一柄灰布裹著的長條狀物體。
是刀。
接著又瞥了他腳下一眼,頓時明白了陳無是忽然坐進這家店裡的原因。
白底黑靴,這人是官。
一個隱藏了身份,獨身帶刀而來的官。
很快,那個年輕人就吃完了一碗麵,將麵湯喝了個乾乾淨淨,放下了兩文錢,左手拿起桌上裹著布的刀輕巧一扔,右手穩穩接住,帶上竹笠便鑽進了人群裡。
他剛離去,陳無是的麵便來了。
祝紅菱目光在他消失後才收回,低聲問道:“你認識他?”
“認識。”陳無是擦了擦筷子,挑起麵條吹了吹。
其實,並不是他認識,而是那個已經死去的紈絝子弟陳無是認識。
“那位便是寧國最年輕的四品大員,大理寺少卿蘇夢樓。”
“是他!”祝紅菱的眼睛亮了亮,“他怎會出現在江南?”
無怪祝紅菱這般反應,實在是這位蘇夢樓,蘇少卿的經曆太過傳奇。
其父因罪入獄,家產儘數充公,當時他年方十六,本是想為父翻案,卻在不斷地深入探查之中,查到了當今八位親王之一,陰山王李存之意圖謀反的線索。
此案一出,震驚朝野。
其父因他獲得特赦,他本人也一舉成名,進了大理寺。
時人本以為,蘇夢樓隻是陰差陽錯之下,撞了大運,才捅出了這麼一件大案,很快就會泯然眾人。
然而,他進入大理寺後,傳奇才剛開始。
劍南官鹽案,山西石佛案,明月樓暗妓案,吏部侍郎通敵案……
一樁樁一件件案子的告破,讓年紀不到二十的蘇夢樓聲名鵲起,平步青雲。
直到……二十二歲那年,成了寧國最年輕的四品大員——大理寺左少卿。
已經死去的那位陳無是佩服的人不多,蘇夢樓便是其中一位。
不過,他隻是暗地裡關注著蘇夢樓的消息,蘇夢樓倒是完全沒見過他。
所以剛才陳無是認出了蘇夢樓,蘇夢樓卻沒認出陳無是。
“蘇少卿這身打扮,自然是不想讓丹陽城的官員知道他來了,”陳無是吃完了麵條,擦了擦嘴,又看了祝紅菱一眼:“祝姑娘,再不吃麵就坨了。”
祝紅菱不是一個講究的人,吃起麵條來說是風卷殘雲也不為過。
陳無是這邊剛準備喝兩口湯,她就已經連湯帶麵吃了個乾乾淨淨。
“蘇少卿肯定也是為災銀一案而來。”
祝紅菱肯定地說到。
“嗯。”陳無是放下四文錢,心中卻是在想彆的事。
他低估了那位皇帝陛下對此事的重視程度,看來,江南之事是無法善了了……
陳無是本以為,那些流言蜚語傳到京城之際,才是明永皇帝的清算之時,沒想到,在剛得知江南災銀被貪墨後,那位陛下就意識到了後續的發展。
並讓陳於修與蘇夢樓二人,一明一暗前往了江南。
陳無是對查明此案如此上心,倒也不是心存災民之類的,他隻是想……借此機會出現在明永皇帝眼中,或者乾脆如那蘇夢樓一樣,立下大功,進入朝廷,然而借機發展自身勢力,將陳於修與陳家徹底割裂,或者……將自己摘出陳家。
陳家早晚會迎來清算,陳無是不希望自己成為刀下亡魂。
自私也好,求生之欲也罷,陳於修此人是好是壞,是忠是奸對他而言關係並不大。
明永皇帝對陳於修的喜愛,根本就是一種放縱。
他在讓陳於修犯錯,不停犯錯,然後再一次次地維護陳於修,讓陳於修在驚喜和感激中越陷越深,最終陷入貪婪與腐敗的深淵中。
那時,就是陳於修喪命,陳家家破之際。
“走吧。”
蘇夢樓的出現讓陳無是眉頭微皺,不能再耽擱了。
他不會小看這位少卿的能力,江南一案,是流民的災難,地方官員的災難,但對於陳於修,陳無是,蘇夢樓等人而言,卻是一塊肥肉。
這麼大趣÷閣的銀兩不可能被悄無聲息地貪墨,而隻要經手的人越多,參與的人越多,破綻也就越大,想要查清到底是誰動的手,難度並不高。
真正難的,是他們三人要如何活著離開江南。
有些時候,真相並不複雜,甚至一眼就能看見,但……往往隻有活著的人說的話,才是真相。
陳無是站定腳步,仰頭看著端莊典雅的楊府二字,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丹陽城能信任的官員不多,他是其中一個,也是最明顯的一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