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十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靖安慶,慶豐軍,郝十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餘闕終於被郝仁的赤誠所打動,雖然不肯投降,卻也同意,跟隨郝仁,出府衙到外麵轉一轉,看一看安慶百姓的生活。
府衙門口,捆綁著二三百傷人的安慶百姓,見到郝仁與餘闕並行,紛紛下拜,口裡隻稱:“餘大人”,眼裡根本沒有慶豐軍都督郝仁。
餘闕心情頗為複雜,也不理會這些百姓,徑直跟郝仁繼續往前走。
郝仁也不跟這些百姓計較,自己的壽州若是被敵人攻占,壽州肯定也會有許多這樣的百姓,這就是民心,自己地盤內能收拾的不錯,也不能阻止彆人同樣收拾民心。
郝仁對餘闕道:“這些傷我士兵的百姓,本該全部處死,餘大人若肯歸順,國祚不才,願意保留他們性命!”
餘闕隻是不吭聲,想讓他歸順,這個問題太難,說話間,二人已經在吳六玖的鐵甲護衛下,來到大街上。
吳六玖為了都督的安全,不敢怠慢,趕緊讓兩排盾牌兵護住郝仁,被郝仁推開,郝仁顯得自己大都的同時,還不忘派餘闕的馬屁,“哎!與餘大人同行,還擔心安慶百姓會向我們放箭,這不是讓餘大人看笑話嗎?”
衛兵們不敢忤逆都督,卻也握緊盾牌,緊緊的跟在郝仁的身後,隨時準備為都督抵擋飛來的冷箭。
一路上,百姓站在自家的牆頭上,紛紛向餘闕握胸禮致敬,視郝仁等紅巾軍如無物,卻沒有人向郝仁投射弓箭、丟棄石塊,不知道是被餘闕與郝仁並行趕到驚訝,還是怕失守誤傷了餘闕。
郝仁顧不得那許多,心中頗為得意,大有一種狐假虎威的感覺。隻要跟餘闕在大街上走這麼一通,也不用管餘闕是否能夠歸順,安慶的民心,就算收了三分之一了。
百姓議論紛紛:
“餘大人沒有死?難道歸順紅巾軍了?”
“餘大人都歸順紅巾軍了,我們還有必要抵抗嗎?”
“紅巾軍帶我們也算不薄了,若是蒙元大軍遭遇如此抵抗,恐怕此刻早已經屠城了!”
……
不一刻功夫,郝仁已經領著餘闕轉到城池西北角。
但見西北兩麵城牆的交角處,數十門銅炮在數千紅巾軍的簇擁著,將城腳下的二三三十處民房團團圍住,二三千安慶軍在十餘名的將領帶領下,以民房為依托,與紅巾軍相對峙,身後,被餘闕加高的城牆,成為他們不可能逾越的絕壁。
“我的大炮,完全可以將這些抵抗的兵士轟為肉泥,可是,國祚不想過多殺戮,還請餘大人勸他們放下武器,不要做無謂的犧牲!”郝仁又對餘闕道。
慶豐軍的火炮威力,餘闕在城頭就見識過,知道這許多民房,在一輪炮擊下,就會土崩瓦解,自己加高的城牆,也是為這許多的兵士,構成了一個不可逾越的翁。
但是餘闕讓為自己而戰的士兵,就這樣放下武器,他一時也開不了口。
民房上的許多將領,都看見餘闕的身影,也不懼怕紅巾軍的弓箭,紛紛從民房上站立起來,就像在絕望中看見黎明的曙光。
安慶殘兵中,餘闕的外甥福童,身為戰兵千戶,遙見舅父餘闕與紅巾賊首領走在一處,知道舅父已經被紅巾軍捕獲,情知道不敵,他也要搶回舅父大人,大呼一應:“舅父大人”,揮舞寶劍,攜二三百人,就來衝陣。
負責圍困安慶軍的胡大海,早就已經等的不耐煩,他根本沒有看身後,見敵兵又要衝陣,那還等什麼?借著這個機會,就地全部剿滅。
“點火!開炮!”胡大海操著一支火把,點燃麵前的火炮下令。
胡大海火炮一開,郝仁的全部努力,就要付諸東流,郝仁大呼:“不要開炮!”衝到軍陣前,紅巾軍聽聞都督命令,不敢點火,可是,眼看著胡大海麵前的那門火炮的藥撚子,已近著到儘頭,已經,來不及了。
紅巾軍兵士見都督如此,不明所以,不敢貿然開炮,可胡大海已經點燃的火炮,發射已經不可逆轉。
“轟!”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火炮炸響的一瞬間,郝仁飛起一腳,將那火炮的炮口,踹開三十度,火炮偏離軌道,將遠處的一處民房炸了一個大洞,炮彈餘勢未消,“咚”的一聲悶響,深深嵌入厚重的城牆內!
胡大海點燃火炮,捂著耳朵將臉扭向一邊,待他聽聞火炮響後,回頭觀看戰況時候,卻發現都督站在自己麵前,心道,這一炮咋給都督崩來了?他情知道自己違背了都督的命令,麵紅耳赤,不知道如何解釋。
“安慶軍的兄弟,放棄抵抗,不要再做無謂的犧牲了!”郝仁近乎聲嘶力竭的呼喊道。
安慶殘軍,早就被火炮的嚇傻,連那個準備衝鋒的福童,也呆愣了半晌,以為自己性命不保,早已經忘記衝鋒。
“安慶軍聽令,本左丞命令你們放下武器,向慶豐軍郝都督投降!”餘闕知道,這數千兵民被圍困在牆角下,屬於螳臂當車,他再不下令投降,恐怕這許多人都要白白死掉。
福童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錯了:“舅父大人……”
“爾等已經儘力,抵抗已經無濟於事,放棄抵抗,向紅巾軍投降吧!”餘闕悲歎道。
福童乃是餘闕的外甥,向來唯舅父馬首是瞻,無奈之下,第一個放下兵器,走出來跪地為給郝仁請罪。
若不是郝仁臨時改變炮的方向,此時的福童,早已經做了厲鬼!
“你可是真心歸順本都督?”郝仁質問道。
“都督虎威,救福童一命,福童願意為大人牽馬墜鐙!”福童叩首道。
郝仁見福童麵色敦厚,又對舅父頗有孝心,又是殘兵中第一個投誠的,拉起跪在地上的福童道:“你就做我都督府左軍宿衛的副千戶官吧,以後有功勞,從重封賞!”
福童沉吟半晌才意識到,這個宿衛副千戶官,相當於蒙古大汗的卻薛軍副指揮,暗歎郝仁對自己信任,納首又拜。
餘闕“普通”一聲跪倒在地,衝北敗了三拜,聲淚俱下道:“陛下,臣餘闕為全安慶一城百姓,不能再為陛下儘忠了!”場景著實讓人慨歎,大有聞之者為之落淚的煽情,餘闕這三拜,以古代士大夫的理論看,就算是與先前的主人正式訣彆了。
郝仁免不了扶起餘闕,好一番安慰,奈何餘闕正沉浸在放下名節的哀傷中,又是不言語,淚水撲朔朔的直往下流。
城頭上的許多慶豐軍兵,見餘闕尚且如此,哪還有負隅頑抗的勇氣?許多人,也效仿餘闕,向北叩首與主子訣彆,最後,紛紛放下兵器,向紅巾軍投誠。
在餘闕的勸導下,安慶城管民萬戶紀守仁、陳彬、金承宗,都事帖木兒不花,萬戶府經曆段桂芳,千戶火失不花、新李、盧廷玉、葛延齡、丘巹、許元琰,奏差兀都蠻,百戶黃寅孫,推官黃禿倫歹,經曆楊恒,知事餘中,懷寧尹陳巨濟,凡十七人,悉數投誠。(注1)
至此,安慶城內算是初步安定下來,慶豐軍在安慶城站穩腳跟,郝仁隻要麵對胡伯顏和李宗可兩路城外的反撲大軍。
(注1:《元史》記載,此十七人在陳友諒破安慶城時,是記載有名姓的殉城者。餘闕的外甥女婿李宗可,殺妻自戕而死,共計一十八人。福童為餘闕的外甥,在陳友諒破安慶城時,戰死。十三不才,佩服死節者,讓這些淹沒在曆史上的守節之人放下名節,重新走上《慶豐軍》的曆史舞台。)(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