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樣稀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4章 百年重見安西都護府,大唐第一全能紈絝,樣樣稀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房二再傻,也能看懂這表情,不由得哼了一聲,說道:“聽好了,我想的辦法就是請陸羽仙長收某為徒。真的假的,反正彆人也不知道。憑仙長的大名,就是家父,恐怕也不會阻攔吧?”

靠,我上哪給你找陸羽去?徐齊霖撇嘴道:“可你總得學會點啥吧,還和以前那樣,彆人不相信也就罷了,還丟了家師的臉。”

房二眨巴眨巴眼睛,撓著頭說道:“那你讓陸羽仙長教我呀,吟詩作賦寫文章,某學不會。彆的呢,總有我能學的東西吧?”

徐齊霖垂下眼瞼,心想:除了舞槍弄棒練肌肉,你丫的能學的還真是沒有哈。

這舞槍弄棒耍拳腳嘛?!徐齊霖抬頭看著房二,不禁摸起了下巴,好象也不是不行啊!

終於把房二打發走了,眼不見心不煩,徐齊霖得先把公務處理完再說。

儘管王方翼暫署刺史,可朝廷還未正式下諭旨。徐齊霖卻是有官階在身的,有些事情辦起來更加名正言順。

而且,對於高昌的治理經營,王方翼還要向徐齊霖諸多請教。

……………

征伐高昌的勝利,在長安城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浪潮。

儘管多了茶餘飯後的談資,但酒樓爆滿、歡飲慶祝,人們走上街頭遊行的場麵,卻沒有出現。

而消息能得以廣泛傳播,離不開《民聲報》的輿論導向。否則,老百姓還真不會這麼快就知道。

隻不過,當時民間還沒有形成熱烈慶祝的習慣,高興是高興,表達方式卻很有限。

朝廷自然不一樣,群臣致賀,諛詞如潮,龍顏大悅,擺宴慶祝,這些當然是少不了的節目。

隨之而來的便是對高昌的處置,朝臣的分歧並不明顯,主要是看出了李二陛下的心思。

隻有魏大噴子,在李二陛下表示要以高昌為州縣時,進諫道:“陛下剛即位時,鞠文泰夫婦來朝致賀,以後驕狂倨傲,陛下才派兵討伐。”

“如今鞠文泰已死,應該安撫其百姓,存其社稷,則威德被於遐荒,四夷皆悅服矣。”

“若利其土地以為州縣,則常須千餘人鎮守,數年一易,往來死者什有三四,供辦衣資,違離親戚,十年之後,隴右虛耗矣。”

“以高昌為州縣,既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佐中國,所謂散有用以事無用。臣未見其可。”

不得不說,魏大噴子的思維有些迂腐,眼光也沒有那麼長遠。

什麼則威德被於遐荒,四夷皆悅服矣,完全是儒家以文德感化外邦的理論,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而且,魏大噴子也沒有看到占領高昌對於控製西域、打壓西突厥的重要性,隻看到了駐兵數千裡之外的不便,以及物資糧草的消耗。

李二陛下並沒有直接駁斥魏大噴子,而是拿出了徐齊霖和王方翼的奏報,上麵詳細地數據資料,立時讓臣工們都閉上了嘴。

在駐軍初期,糧草物資從關中或河西供給是肯定的;但一年之後,這個數量將減少三分之二;兩年後,駐軍便可自給自足。

在多數群臣的印象中,高昌應該是貧瘠的,不可能承載太多的人口。但在徐齊霖和王方翼的考察報告中,高昌的可耕種土地足以養活十萬人以上。

也就是說,刨去高昌的原住民,唐軍還能夠駐軍五萬,這已經大大超過了預計的數量。

除了耕地,高昌的地理優勢也將使其更有經營治理的價值。絲路要道,來往商賈便會促進高昌的經濟發展。

而且,徐齊霖還在報告中指出,唐軍駐紮高昌,將震懾西域小國,對絲路貿易形成保護作用,促進貿易的發展。

當侍臣大聲念出“若恢複漢朝始,至今已中斷四百年之久的安西都護府,可謂創造空前輝煌之偉業……”時,李二陛下手捋胡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吧,陛下都笑了,此事便無須再議了。憑徐齊霖的經營本事兒,高昌可能便是下一個甘州。

現在還隻是恢複安西都護府,算是個開頭吧,接下來陛下怕是要恢複漢時在西域的管轄範圍了。

群臣知道李二陛下要建立超越秦皇漢武的功業,這高昌是無論如何也要設州立縣,成為經營西域的橋頭堡了。

見群臣都不再反對,李二陛下笑道:“高昌百姓多為漢人,心慕我大唐久矣,皆欲思歸,朕不能讓他們失望啊!”

說得跟真的似的,好象你親耳聽高昌人說過似的。

眾臣知道李二陛下這是有點飄,往臉上刷金呢!

“既多是漢人,自當回歸故國。”宇文士及上前躬身道:“陛下愛民之心,可昭日月。”

這馬屁拍得如此露骨,很鄙視你啊!

但宇文士及這話也沒錯,誰也挑不出毛病。又有幾個臣僚附和,認為將高昌並入大唐,乃是天經地義。

“既如此——”李二陛下抬了抬手,等下麵安靜下來,朗聲說道:“下旨,高昌設西州,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

退朝回到千秋殿,李二陛下還是興奮不已。如此順遂地解決了爭議,徐齊霖功不可沒。

如果不是看到西州的發展潛力,爭執吵鬨不可避免。李二陛下雖然可以獨斷,但現在這樣卻是更好。

至於官職的任命,李二陛下給了徐齊霖麵子,西州刺史授給王方翼,安西都護則是駙馬都尉喬師望。

不僅是給了徐齊霖麵子,李二陛下也對他上奏中所提及的軍政分離的理論甚是讚賞。

這確實是一個相互製衡的好辦法,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割據勢力的形成。

可以看出,徐齊霖確實是在為大唐的持續穩定和強大著想。

這也符合李二陛下對徐齊霖的印象,雖然陸羽在幕後幫助,卻還是年紀小想得少,保持著一顆赤誠之心。

不光是對大唐,還有對普通人的態度,也可以看出徐齊霖的心態和行事。比如跳進冰水裡救一個卑賤的宮女,就絕不是那種尊卑觀念很重的紈絝子弟所為。

這也不奇怪,陸羽是出家人,稟承的是恤民愛人,王侯將相、平頭百姓在他眼中都是平等眾生,徐齊霖自然也有了這樣的思想。

李二陛下對徐齊霖能夠信重,放心使用,其實也是欣賞他這樣的稟性。儘管他作為封建王朝的皇帝,尊卑觀念已是根深蒂固。

再者,徐齊霖對於財富的觀念,也讓李二陛下十分讚賞。

取之有道,富而知足,不貪得無厭。追求財富這本身沒有問題,誰不想過得好,有錢花呢!但知道節製,知道放手,這便是極為難得的品質。

所以,李二陛下允許徐齊霖動用關稅,允許徐齊霖動用大盈庫的資金。

因為他相信,徐齊霖的花費,或者說是投資經營,肯定會有更高的回報,且不擔心他中飽私囊。

徐齊霖很有錢,但象他這樣富長良心的,卻並不多見。

李二陛下不由得發出了感慨,今年的大事不斷解決,真是順遂如意啊!

廣州市舶司成立了,關稅收入喜人。馮盎沒有從中作梗,棉紡的收益讓他也得到了長期的補償。

高昌被攻下了,唐軍在西域有了堅固的橋頭堡,能更有力地壓製西突厥、掌控西域。

甘州的發展超過預期,肅州也是蒸蒸日上的勢頭,作為支援西域駐軍的後勤基地,今年秋後,便能承擔重任。

以徐家、陳家為試驗基地種植棉花,也獲得成功,證明了關中也能逐漸推廣。

按照徐齊霖的奏報,在河北道種棉也應該沒有問題,隻等今年當地試驗田的情況報告。

現在,李二陛下相信棉花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好東西了。

比種桑養蠶簡單易操作,產量還高,粗製棉布比麻布體感好,更適合百姓穿著,棉衣被褥還能禦寒。

吃飽穿暖,老百姓能過上這樣的生活,何愁江山不穩,何愁大唐不能持之久遠?

何況,棉花的推廣種植,還關係到遼東攻略,關係到恢複漢時舊地,超越秦皇漢武的功績呢!

李二陛下憧憬著,提趣÷閣給徐齊霖寫信,回複相關的問題。

書信還未寫完,便聽見腳步聲響起,兕子走了進來,嘻笑著跑到父皇跟前。

李二陛下放下趣÷閣,摟過愛女,笑著說道:“兕子又長高了呢,這般歡喜,有什麼好事告訴父皇啊!”

兕子又故意挺直了身子,咯咯笑道:“本來比小昭高不少,可現在就不明顯,長得不算快呢!”

說著,她從小挎包裡取出好幾個小布袋,打開讓父皇看,竟全是顏色各異的小石頭。

“這些都是小舅從戈壁灘上揀的。”兕子給父皇介紹著:“這是金絲玉、寶石光、戈壁彩石、泥石,還有黑碧玉、戈壁玉……”

李二陛下伸手拿出來觀看,有的晶瑩,有的碧綠,有的顏色鮮豔,還真是令人不忍釋手。

兕子尤其喜歡一塊彩石,拿在手裡左看右看,說道:“父皇,我寫信給小舅,這麼好的東西,讓他多派人去揀。”

李二陛下嗬嗬一笑,知道這是孩子話,但也不加反對,知道徐齊霖自有辦法。

“這塊彩石若是喜歡,便讓匠人打上孔,穿上繩掛在腰上。”李二陛下岔開話題,指著兕子手中的彩石說道。

兕子想了想,說道:“還是不要了。我想做個木架,把石頭都擺上去,看著也方便。”

李二陛下點頭道:“玲瓏多寶架,徐家鋪子做的不錯。”

兕子說道:“那我告訴小昭就行了。父皇,小舅說錢莊很賺錢,建議我把湯沐作為投資,以錢生錢。”

李二陛下翻了下眼睛,覺得皇家怎麼可能缺錢,自家女兒還用投資,還有以錢生錢?

兕子看了一眼父皇,搖著他的胳膊說道:“我覺得不錯啊!能賺錢的話,我做慈善,撫貧恤孤,為自己添福,不是很好?”

李二陛下這才露出微笑,說道:“這樣也好。長安城裡的福利機構也有不少,兕子行善積德,必有福報。”

兕子見父皇答應了,笑得高興,收拾了布袋,裝進挎包,說道:“父皇,那我去徐充容那裡了。小昭說今天要送來無花果的果脯,很好吃的奇異果子。”

李二陛下笑著點頭,還叮囑道:“莫要快跑,走路小心。”

兕子清脆地答應著,腳步輕快地出了殿門。

再有半月,便要搬進大明宮了。李二陛下收回目光,情不自禁地打量起這長久居住的殿堂。

……………..

剛從甘州的商貿區轉出來,杜正倫一時還沒有從震驚中反應過來。

這是荒僻的西北?這集市,這人流,比長安的東西市也差不了多少嘛!

徐齊霖雖然還沒回來,但卻給留守甘州的官吏送了信,讓他們好生招待杜正倫,並派人帶杜正倫四處轉轉,熟悉下甘、肅二州的各種情況。

在徐齊霖看來,甘、肅二州的經營治理與內地是不太相同的。如果杜正倫不能好好領會,是個食古不化的家夥,他還不放心將其留任呢!

所謂食古不化,就是重農抑商的老路子。與徐齊霖所實施的農工商全麵發展,以商補農的經營之道,有很大的分彆。

杜正倫雖然有所耳聞,但實際目睹之後,才知道甘州的飛速發展所言不虛。

但他還有些疑惑,便問著陪同的官吏:“這商貿都是這般興旺嘛?”

官吏拱手道:“自高昌被滅的消息傳來,商賈更多了不少。加上‘大海道’上烽驛的建立,道路的修整,要重走此路進行商貿的人更多了。”

杜正倫點了點頭,說道:“看來,高昌封閉通路,看來是影響了很多商賈。”

官吏答道:“正是如此。這‘大海道’原是最快捷的入西域之路,封閉之後,隻能走更為艱險的它路。”

杜正倫笑了笑,說道:“請引某去村鎮看看,可方便?”

“杜先生客氣,下官便是向導,想去哪裡您說一下就可以。”官吏恭敬地拱了拱手,說道:“下官在長安時,便久聞杜先生大名,不想卻在此能為先生效勞。”

杜正倫苦笑了一下,由京師被貶謫,真是人生變幻,禍福難料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