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樣稀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0章 賺錢到底有沒有事兒,大唐第一全能紈絝,樣樣稀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從關係上看,確實是徐齊霖和李泰更近一些。主要是和李承乾沒什麼接觸,或是見過一兩麵,可連話都沒說過。

若是這樣看的話,徐齊霖和誰的關係,都比和李承乾的要近。

趙節點了點頭,說道:“徐齊霖在漕政改革時,便與魏王多有接觸,魏王還親至三門峽視察。在京師,二人的關係似乎也不錯。數次王府飲宴,似乎都請了徐齊霖。”

其實這個也不好作出判斷,徐齊霖好歹沾著皇親的邊兒,和小公舉的關係豈不是更親密?

但人要是胡思亂想,什麼都可能看著可疑。誰讓李泰是李承乾最大的競爭對手,誰讓李承乾自己覺得儲位不是特彆穩呢!

杜荷也開了腦洞,說道:“魏王未離京師時,隻以文采出名。到了洛州,卻屢有高明的治政手段。徐齊霖也慣以奇思妙想著稱,沒準就是他在給魏王出謀畫策。”

趙節眨巴眨巴眼睛,點頭道:“杜兄看得透徹,確實有這種可能。所以,太子殿下才想拉攏徐齊霖。”

“這樣啊!”杜荷的心底突然浮起嫉妒和恨意。

徐齊霖憑什麼,就是靠著師父的指點,能賺錢罷了。論才貌,論家世,他哪點及得上自己,怎麼就會被陛下看重,還讓李承乾也想拉攏。

如果徐齊霖真的投靠太子,哪還有自己表現的機會?自己和徐齊霖還有舊怨,他得了勢,豈不要把自己壓得死死的?

這樣一想,杜荷哪還希望李承乾能夠成功?但李承乾透露了這個意思,他也不能明著反對。

見杜荷沉吟不語,趙節也沒想到杜荷的心思,便開口說道:“此事也隻是暫時想想而已,太子殿下卻不會派人前去。若是托與徐齊霖相熟的人,帶個表示看重的意思,那自然更好。”

杜荷聳了聳肩膀,說道:“殿下有拉攏之意,卻不讓某知道,怕是也知某與徐齊霖素來不合,甚至可以說是積怨。”

趙節點了點頭,說道:“也不是什麼大事,言語之間的衝突罷了,杜兄不必放在心上。”

杜荷嘿嘿一笑,不置可否。

此時,夥計端來了酒菜,兩人便不再談論此事。夥計走後,杜荷也不再提這個話茬,隻是吃菜喝酒,說些閒話。

趙節以為杜荷還是不能釋懷,便也不好老說徐齊霖。兩人吃吃喝喝,最後才酒散離去。

……………

伊州,後世的哈密。提到此地,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哈密瓜了。

但哈密的地理位置,卻遠比哈密瓜理為重要。

在哈密沙漠戈壁與山地夾綠洲、河穀相間分布的地形中,形成了兩條大致呈東西向的走廊。

一條即哈密盆地沿巴裡坤山南麓的東西向通道,向東南穿星星峽可抵達甘、肅二州,向西可至吐魯番,這也正是古絲綢之路的路線。

另一條是夾在兩山之間的東西向通道,沿巴裡坤山北麓可抵準噶爾盆地南緣和烏魯木齊。

由於這兩條通道的存在,中間的哈密看起來確實是“絲路咽喉”。但直到明清時,哈密東西兩端的敦煌、吐魯番的幾度繁榮,卻大大削弱了哈密的交通要衝的地位。

而隨著唐軍進入西域,並如曆史上那樣將建立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哈密的交通區位優勢便會逐漸顯現。

此時,哈密作為唐軍入西域作戰的大本營,已經顯出了入疆前哨的本色。

相比於星星峽的地狹物乏,哈密的區域很大,有盆地,有巴裡坤湖,具備一定的農牧條件。如果經營得當,五六萬人在此居住生活是沒有問題的。

五六萬人,已經超過了高昌國的人口,西域小國無數,達到這個人口數量也沒有幾個。

所以,徐齊霖派人四處勘測考察,將可用耕地的數量統計清楚,卻沒想過在哈密會有這麼多人口。

恐怕李二陛下有心就近解決西域駐軍的糧草物資,也沒辦法弄來那麼多的人口在哈密安置吧?

彆說哈密了,就是甘、肅二州,再吞下個十萬八萬的也不嫌多;還有關東,作為征伐高麗的後勤基地,也需要大量的人口墾殖。

偌大的帝國,兩千多萬人口,真是太少了。要有個一億兩億,依照唐朝的科技和軍力,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也沒太大問題。

可儘管徐齊霖曾提出過歸化入籍的事情,但在西北這地方,象突厥等民族,雖然具備歸化的條件,可他們乾畜牧是好手,耕種的話,就差強人意了。

生活習慣和風俗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讓遊牧民族轉而農耕,豈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

歸化的胡人也是一樣,他們還是會從事最熟悉、拿手的行業,最主要的當然是商貿。

所以,歸化入籍確實能使大唐的人口增加,經濟實力增強,軍隊也能擴充,但要轉化成封建社會最需要的農業勞力,顯然還是要另外打主意。

“在伊州,必須使漢人占據多數。”徐齊霖看過王方翼提供的初步考察報告,不得不忍痛割愛,“打下高昌後,其截留的從西突厥逃出的漢人,便安置在此地吧!”

本來是打算把這些漢人安排到甘、肅二州的,可現在嘛,徐齊霖還是識得大局的。

儘管有著後世的頭腦,但徐齊霖已經融入唐朝,比彆人更希望大唐的強盛,更希望大唐的軍威達於四方,疆域無邊無際,輝煌持之久遠。

誰不服就乾誰,還能戰無不勝,難道不使唐人充滿一種自豪感?看那些歪果仁在大唐謙恭備至,你難道不挺起胸膛,備感驕傲?

王方翼笑了笑,知道徐齊霖很肉痛,但也佩服他這顧全大局的觀念。

能暫時放下治理的本州,把好處讓出來,可見徐齊霖對於功利並沒有那麼熱衷。

“伊州用百姓,高昌可用軍屯。”王方翼說道:“朝廷要在高昌駐軍,少不得三萬府兵。”

徐齊霖看了王方翼一眼,覺得這數字是不是少了點。

其實,曆史上的安西都護府管轄麵積多達三百萬平方公裡,西至鹹海,甚至還包括波斯地區。但鎮兵卻隻有兩萬四千人。

除了唐軍裝備先進且優良,戰力強大外,大量使用附庸和仆從小國的軍隊,則是更重要的原因。

這有點象蒙軍的辦法,大量使用被征服國家的軍隊,什麼女真、契丹、漢軍等等,而真正的蒙古軍隊卻並不多。

說不定,這是成吉思汗或忽必烈,從李二陛下這裡學去的招數呢!

王方翼笑道:“徐丞或許對我大唐軍的戰力了解不夠,在初期,或許需要四五萬人馬。待擊敗西突厥,鎮懾西域諸國,三萬人足矣。”

徐齊霖眨巴眨巴眼睛,說道:“你說的是府兵精銳吧,若是加上突厥、契必等部落之兵,應是可以。”

“再加上西突厥內部紛爭,擊敗其並不困難。”王方翼顯然很有研究,說道:“分化瓦解,可收奇效。”

徐齊霖嘿嘿一笑,知道這是漢人政權的拿手把戲。突厥分裂成東西,東突厥被滅了,西突厥也不團結,早晚會完蛋。

王方翼突然想起什麼,開口問道:“下官有一事不解,徐丞可否為某解惑?”

“我?”徐齊霖嗬嗬一笑,說道:“我哪有那麼好的學問,你也不是不了解?”

王方翼說道:“徐丞過謙了。這事有關賺錢,徐丞必能想通。”

徐齊霖說道:“那便說來聽聽。”

王方翼說起的是前幾年的事情,時任治書侍禦史的權萬紀,向李二陛下上奏:宣州和饒州這兩處有大銀礦,如果儘力開采,每年可以增加國家收入數百萬緡。

按照常理想來,李二陛下定然大喜,少不得權萬紀的封賞。

但事實上呢,李二陛下召來了這位有“經濟頭腦”的大臣,非常不客氣地進行了訓斥。

訓斥的主要內容是:自己貴為天子,不擔心缺少金錢,缺的是能夠治理國家的人才,缺的是有利於民的良言建議。

你權萬紀上任以來,沒有推薦過一個賢才,提出過一個改善民生的建議,也沒有檢舉不法的行為,使權貴震懼敬畏,卻盯著銀錢這些事。

李二陛下還打了個比方:往昔,堯帝和舜帝將玉璧扔到山林中,將明珠丟到深穀中,獲得了千古的美名;漢桓帝和漢靈帝聚斂錢財則導致國家滅亡,你這樣的建議是準備陷我於不義嗎?

於是,權萬紀不僅沒得到封賞誇讚,還蒙頭轉向地被貶了官。

王方翼就有些迷惑,徐齊霖也是賺錢,可結果呢,步步高升。為啥差不多的事情,卻是完全不同的結果呢?

徐齊霖還真知道這事,開始也納悶,可後來他慢慢地想明白了。

錢是個好東西,李二陛下不知道嘛?當然不是什麼視錢財如糞土的高風亮節,而是帝王的心術。

這有點象千金買馬骨,圖的就是個名聲。李二陛下這般做作,肯定給人一種明君的感覺。你看這皇帝,重賢才而不重錢財,真是英明睿智啊!

你看,借此事,李二陛下便樹立了自己的光輝形象。至於銀礦,開采還是要采,國家也缺錢嘛!

而權萬紀呢,不過是暫時倒黴,很快不就又啟用,當上了吳王李恪的老師。

或許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跟權萬紀當時的本職工作有關。你說你個禦史,不乾好挑刺的工作,你上奏挖銀礦,是不是有點不務正業啊?

不過,李二陛下對權萬紀不太待見卻是真的。

權萬紀當上吳恪的老師不久,吳王李恪在出去狩獵時,將麥田給踐踏了,引起了禦史的彈劾了。

可李二陛下看完彈劾的奏章,非常氣憤,卻沒有先責怪自己的兒子,而是遷怒於權萬紀,認為吳王這次的錯誤,全部都怪權萬紀!他沒儘心儘力,沒好好輔佐,應該處死。

侍禦史柳範一聽就不乾了,進諫道:“房玄齡事陛下,猶不能諫止畋獵,豈宜獨罪萬紀?”

意思就是你不要怪老師嘛,你自己號稱明君,還不是老狩獵搞壞人家的東西,連房玄齡都管不了你,乾嗎要怪人家權萬紀一個人呢?

李二陛下被氣得拂袖而去,後來一琢磨,自己是有點不講理哈,但對權萬紀還是進行了削去封戶的懲罰。

要說權萬紀也挺悲催的,上奏挖銀礦被貶,當吳王李恪的老師又被削去封戶,後來給李祐當老師,連命都搭進去了。

徐齊霖對王方翼的疑惑,當然不會說這麼多,隻是以事論事,結合自己來加以說明。

善經營會賺錢不假,可大盈庫的職責就是這樣啊。你不好好給陛下摟錢,就是不稱職,哪能坐穩這個位置。

至於晉為刺史這後,該賺還是得賺,但主業就變成了安民墾殖。而賺錢對主業又有促進作用,利於百姓,自然又與權萬紀有了很大的區彆。

徐齊霖所講述的核心內容就是愛崗敬業,多種經營是沒錯,可彆搞太岔劈了。

王方翼這才恍然,徐齊霖賺錢沒毛病,因為有大盈庫的官職。可他要是能出任刺史,按照徐齊霖的路子經營,還真有點擔心重蹈權萬紀的覆轍。

現在好了,他明白了其中的關竅,該怎麼乾,已經是心裡有數。

“明日大軍開拔,你也不必在伊州多待,留下人手,繼續勘測考察也就是了。”徐齊霖又提醒道:“高昌那邊更有發展空間,不撈點功勞,隻怕朝廷那邊會有些阻礙。”

王方翼知道徐齊霖的安排,就是在攻打高昌時,讓他用投石機砸那麼幾下。城池攻破,自然便有一份軍功到手。

正在這時,房二急吼吼地跑來,詢問徐齊霖叫他何事。

徐齊霖當然不希望這個愣頭青上陣廝殺,有了三長兩短,在房玄齡那裡他也有責任,不好交代。

所以,他想讓房二跟著王方翼,撈點軍功就算了。憑房二的家世,有點功勞就能授官。

“躲在後麵扔石頭?”房二大眼珠子轉了轉,臉上露出些許不屑的神情,“這和工匠差不多,也算軍功?”

徐齊霖翻了翻眼睛,說道:“不聽話把你扔在伊州。怎地,還真以為某已經打不過你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