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樣稀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9章 不見祁連山上雪,錯把甘州作江南,大唐第一全能紈絝,樣樣稀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塞上江南嘛,那肯定是自己的目的,但卻不是最後的。
徐齊霖笑了笑,說道:“甘州的重要之處,不在於富庶,不在於發達,而在於地理位置,對中原之地的安全屏障。”
王方翼點了點頭,說道:“待征伐高昌後,河西便成後盾,可謂安全。”
徐齊霖嘿嘿一笑,沒說話。
就現在而言,沒人把吐蕃當成敵人,哪怕曾經打到潘州。事實上,吐蕃的實力也確實不足,誰也不會想到幾十年後竟能成為大唐的勁敵。
而西域還真不會成為大唐的心腹之患,吐蕃是從隴右這個方向,占領河西的。
當然,徐齊霖說得太多,看得太遠,也沒那個必要,更不會讓人相信。他要做的,隻不過是在甘州儘到本分,在吐蕃迎娶大唐公主時,再使點壞。
正在此時,一陣馬蹄聲響,竟是魯達帶著幾十人趕過來,這幾十人中看相貌就有近半胡人。
看見徐齊霖,魯達老遠就跳下馬來,上前施禮拜見。
“起來吧!”徐齊霖抬了抬手,說道:“這麼快便要啟程了?”
魯達躬身拱手,說道:“回阿郎,某已經招齊了人手,不敢多做耽擱。”
徐齊霖點了點頭,勉勵道:“放牧牛羊,蓄養馬匹,本是你所長,某也沒有太多要說的。但這個畜牧場,是多種經營,很多事情你還要與周管事多多商議。另外,向他學讀書寫字,也是你的工作。”
“阿郎抬舉,小的全懂。”魯達深施一禮,說道:“請阿郎放心,小的定儘心儘力,與周管事好好相處,把畜牧場經營好。”
嗯,能說出這話,足見魯達的長進。徐齊霖笑著頜首,又叮囑了幾句,才讓魯達帶人離去。
在張掖往西,臨近酒泉的邊界,山丹縣那裡,美水茂草,山中冬溫夏涼,最宜發展畜牧業。
徐齊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收益,便把這個擔子交給了魯達,算是對他這麼長時間忠懇辦事的回報。
放牧牛羊,蓄養戰馬,製作乳酷,這不僅有經濟效益,還有著軍事意義。雖然大唐現在不缺戰馬,也不缺養馬之地。
可在古代,戰馬數量依然是一國軍力強弱的衡量標準,多多益善。
而且,在初至甘州時,徐齊霖為了加快耕種速度,使用了戰馬拉犁。所以,馬匹在甘州,既是軍隊的坐騎,又能夠充當耕牛的角色。
說到用馬耕地,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一部叫《戰馬》的電影,那是歐洲的事情。
而中國的馬耕技術其實很早就有,通過史書確定的則出自漢代。在西漢以後,鐵製農具的質量和數量大增,傳播迅速,馬耕和牛耕在中原之地已很普遍。
但中國的實際情況,卻決定了牛耕最流行,馬耕的數量很少。
首先是中原王朝的馬匹數量並不是太多,戰馬則更要少一些。保持一支強大的軍隊,就必須要有龐大的戰馬。
而百姓手中的駑馬,作為拉車的動力,一旦戰爭爆發,也會被國家大量征用。
其次則是應用少導致技術上沒有進步,而挽具改良和馬蹄鐵掌的應用,則使馬耕在整個歐洲成為主流。有趣的是,軛挽卻是從中國傳入歐洲的。
但在徐齊霖看來,在中國牛耕流行的主要原因還是養馬的成本太高,老百姓難以承受。
俗話說:牛吃草,馬吃穀。沒有天然草場的情況下,在中原地區養馬,哪怕是拉車的駑馬,也是要消耗糧食的。
如果是戰馬,消耗則會更高,甚至達到驚人的程度。根據古人測算,養一匹馬所需土地,如果用來種糧,可以養活二十五個人。
牛則不同,比較耐粗飼,就算吃的不怎麼好,還是可以耕作。這樣計算下來,用牛耕地的產出當然更高。
而徐齊霖用馬耕地也是逼不得已,他也知道這個辦法不可能在中原流行,更不用說南方的水田了。
但他要加快建設速度,甘州又是土地眾多,正適合馬耕這種大範圍耕種方式。
也就是說,在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中,土地數量少的小範圍耕種,用牛更為經濟,馬耕則成本過高。
經過這樣的實踐經驗,徐齊霖又找到了一個在中國牛耕流行的原因。馬耕適合大規模的種植園經濟,牛耕則適合家庭的農業生產。
可耕牛少的瓶頸卻製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沒牛就用馬,喂養成本高,可馬能拉車馱物,比牛還要多一種用途。或者說,多一個經營的路子。
至於中原地區的飼料問題,徐齊霖也有解決的辦法。隻要產糧足夠,大可以把田地分出一部分,種植苜蓿,或種大豆。
徐齊霖比較傾向於種大豆,隻要土壤和環境適合,大豆榨油後的豆餅、豆粕,就是喂養馬匹的精飼料。
想法是有了,徐齊霖並沒有急於上奏李二陛下,而是先在甘州作試點。恰好,甘州便是很適合種黃豆的地方,又讓徐齊霖得了一寶。
所以,除了棉花,徐齊霖大量種植的第二種經濟作物,便是黃豆。
在中國,大豆的種植曆史很悠久,又被叫做菽,五穀之一,但是作為榨油原料卻很晚。
這個事情對於徐齊霖,曾經很迷惑。後世到處都是大豆油,咋到了古代,就基本上沒有呢?
其實,跟牛耕馬耕一樣,人們考慮的是投入產出比。大豆的含油低,用壓榨法的出油率不到百分之十;而芝麻,也叫胡麻,則能獲得百分之三十五的出油率。
所以,古代的食用油,以葷油為主,植物油則以芝麻油最多。而大豆,因此也種得少,人們還沒注意到加工後的副產品豆餅、豆粕,是一種優良的動物飼料。
徐齊霖還注意到這個時候的人們,即便在冬天,也很少食用豆芽菜。那可是號稱“活體蔬菜”,維生素啥的很多呢!
他當然不會知道,直到宋朝時,豆芽菜才普遍食用,成為與筍、菌並列的素食鮮味三霸。
同樣,豆芽菜很少吃,豆腐更是沒見過。徐齊霖倒不是特彆喜歡吃,隻是又發現了曆史記載或傳說的謬誤。
後代學人也曾對豆腐的起源詳加研探,爭論不休,東漢劉安的“發明權”怕是不保。
由於在漢代到唐代曆代文獻中,皆無製作或食用豆腐的文字記載。大多數學者認為豆腐或是自唐代中後期出現,在宋代才流行起來。
不論怎樣吧,徐齊霖發現了種大豆的廣泛收益。再加上產量比芝麻高,還有養地作用,終於是在甘州進行了大量種植。
種什麼,不是以經濟效益為主要考量嘛!大豆的應用如此廣泛,還愁沒人種?
等大豆種植量大了,家庭養馬也就不那麼困難了。家裡有了馬,耕地總是短時間內的勞作,閒下來拉個貨、跑個運輸,不又是一項收益?
徐齊霖想到的是一連串連鎖效應,而不是讓農民被桎棝在那一畝三分地上。依靠土地的產出,溫飽已是好的,啥時能致富啊?
你有十畝地,種一畝棉花,種一畝大豆,其餘的種糧食。用不了兩三年,家裡人身上衣服,床上鋪蓋,喂養的牲口,基本上就全照顧到了。
農閒時再拉個腳,或是倒騰個小買賣,三五年後,差不多就是小康之家了吧?
徐齊霖想得挺好,就準備著在甘州試點完畢,以充分詳實的數據說話,改變大唐現在的生產生活。
這些目標還有些長遠,沒個幾年工夫看不出效果,但他剛至甘州接任,便給了遠在京城的親眷們帶去了快樂和驚喜。
……………
李二陛下趕到冰霞宮時,飯菜已經擺好。小丫頭們都等著著急,新城更是饞得直舔嘴唇,不停地嗅吸空氣中的肉香。
“父皇,你來得這麼遲?”新城撫著小肚肚,表示自己都餓壞了。
哈哈哈哈,李二陛下捋須乾笑,說道:“是父皇不好,讓新城挨餓了。”
說著,他在座位上坐下,擺手道:“那便開始吧!朕也想知道齊霖都送來了什麼特產,徐家廚子又做出了什麼新菜式?”
小昭跳下來,指揮宮人把食盒打開,一樣一樣地擺在桌上,還做著介紹。
“這是用甘州野生犛牛肉做的紅燒牛肉,這是用甘州發菜做的涼拌菜,這是發菜燴豬手,這是用甘州孜然烤的羊肉串……”
新城咕咚咽了下口水,聲音之大連她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兕子咯咯一笑,給小妹挾了一筷子牛肉,說道:“吃呀,新城。”
“都吃,動筷吧!”李二陛下盯著那盤象頭發纏繞在一起的拌發菜,很是疑惑地問道:“這象頭發的,叫發菜?”
小昭點著小腦袋,說道:“我哥信裡說了,這個發菜是地上長的,就和蘑菇、木耳是一個品種。”
哦,李二陛下小心地挾起一筷子,放進嘴裡嚼了嚼,不停頜首道:“味道不錯,口感比藕絲、鹿角菜更好。”
徐惠對這發菜好象有點過敏,筷子伸到一半又縮了回去,挾了塊牛肉細嚼,點頭道:“肉質鮮嫩,甚是可口。”
兕子嘴裡嚼著,連連地嗯嗯點頭。
新城正拿著一串羊肉吃著,味道獨特而鮮美,與以前吃的迥然不同。
小昭在旁邊解說道:“哥哥信裡說了,這發菜有解毒清熱、理肺化痰的功效,對陛下和公主殿下們的身體十分有益。”
“齊霖有心了。”李二陛下輕輕頜首,吃得也是滋味甚美。
“沒想到甘州有這麼多好吃的。”小昭坐了下來,嘴上卻還發出羨慕之語,“藍天、白雲、大漠、草原、綠洲,在甘州都能看到,我都想去領略一番了。”
“那可不行。”徐惠毫無商量地開口拒絕,停頓了一下,又緩和語氣說道:“等你長大了再讓齊霖帶你去。”
小昭知道這就是沒戲了,低頭吃飯不語。
李二陛下嗬嗬笑著,說道:“好幾千裡路呢,可不是說去就能去的。等齊霖回京述職,再說帶你去的事情。”
小昭馬上抬起頭,問道:“陛下什麼時候召他回京述職?”
這個——李二陛下眨巴眨巴眼睛,說道:“總要一年之後,看他那邊經營得如何再說。”
哦,那還有點希望。小昭臉色稍霽,還是小孩子心性,吃了一會兒,臉上也逐漸恢複了笑容。
“父皇,吃完飯去看大犛牛哇!”兕子抬起頭,笑嘻嘻地說道:“已經趕到禦苑,聽小昭說很威猛的樣子。”
“你們去看吧,朕還有朝政要處理。”李二陛下自是見過犛牛的,卻也想讓身處深宮的愛女見識下新物種。
小昭在旁開口補充道:“一共是三頭犛牛,家裡宰殺了一頭,剩下兩頭都送進宮裡。還有發菜、孜然等物,是哥哥進貢的。做菜的方子,我也帶來了。”
“好哇。”新城終於發出了聲音,以後還能吃著呢,真是太好了。
李二陛下笑了笑,說道:“齊霖已經上了奏報,朕告訴他不要糜費,千裡迢迢,日後不要送來了。”
徐惠點了點頭,說道:“陛下英明。臣妾亦要寫信,告訴他隻管把甘州治理好,便是報效朝廷,不辜負陛下所期了。”
小丫頭們互相瞅瞅,心中不樂意,可也不敢說反對的話。
“愛妃,朕便說過,齊霖到哪裡都是會享受的。”李二陛下笑著指了指桌上的菜肴,說道:“怎樣,這下你也該徹底放心了。”
徐惠笑了笑,說道:“臣妾確實不再擔心,齊霖信中表示極有信心,兩三年之後,便還陛下一個塞上江南。”
停頓了一下,她又接著笑道:“他還寫了兩句詩,是對甘州日後的暢想。”
“隻是兩句詩啊——”李二陛下捋須笑道:“朕說他是憋詩,愛妃還為他申辯。罷了,朕聽聽這兩句詩如何?”
徐惠也很無奈,小弟就這麼一句、兩句地往外崩,說是憋詩也不為過。
“雖是兩句,臣妾看卻是極好的。”徐惠還是為小弟辯解了一句,才開口吟誦道:“不望祁連山上雪,錯把甘州作江南。”
李二陛下稍作沉吟,笑著點頭,說道:“確是極好的詩。齊霖有此雄心壯誌,朕便等著看那塞上江南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