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樣稀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大唐第一全能紈絝,樣樣稀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長安那巍峨的城牆已在眼前,雄城屹立,令人平添渺小之感。

李思摩抬頭仰望城門樓,不自覺地將馬速降低。想到入宮拜見陛下,拜見天可汗,他心中不禁忐忑起來。

自東突厥滅亡,李思摩與頡利可汗同遭唐軍俘虜後,反倒因忠心而受李二陛下賞識,賜姓李,先被封右武候大將軍、化州都督,後又被封為懷化郡王。

不得不佩服李二陛下的君臣之道,也不得不感慨初唐時的政治風貌。當時,無論漢人胡人,都以自己是大唐帝國的子民為榮。為國征戰的胡人名將,數不勝數,卻少有叛逆。

所以,對李二陛下,李思摩是感恩戴德,忠心耿耿的。

可李二陛下要遷突厥及胡在諸州安置者,渡過黃河北上,複其國,以為大唐藩籬,李思摩卻也感覺不到什麼榮耀,心裡是一百個不願意。

事易時移,現在的東突厥已今非昔比,滿打滿算也不過數萬戶,士兵四萬多,哪裡敢直麵強勢崛起、雄霸漠北,勝兵二十萬的薛延陀?

而且,東突厥就是個部落聯盟,李思摩就算是被李二陛下封為可汗,可對那些部落酋長的號召力和控製力,也不是很強。

用前途,有利益,人家就跟你混;當炮灰,有危險,人家還聽你的?也就是說,能不能服眾,李思摩也是心裡沒底。

這次蒙詔覲見,李思摩是打算向李二陛下陳情,述說種種困難,希望李二陛下改變心意,彆複那什麼東突厥國了,也彆給俺那可汗的帽子啦!

“父王,這長安可真熱鬨啊!”旁邊稍顯稚嫩的聲音打斷了李思摩的思緒,卻是自己的兒子阿史那武忠發出的感慨。

這小子今年十一歲,長得倒是很壯實,可哪裡來過長安,哪裡見過這人流如織、商鋪遍地的繁華景象。

李思摩苦笑一聲,說道:“說是繁華更貼切,若是到那東西市,或可稱為熱鬨。”

哦,阿史那武忠應了一聲,覺得自己的漢話還不是很精通,便轉頭注目,隻顧看那“熱鬨”。

唉,李思摩暗自歎了口氣。幾年以來,突厥部眾在黃河以南過得挺滋潤,雖比不上長安,可也不是大漠草原的苦寒可比。這千裡遷徙,阻力很大啊!

路旁的酒樓上,徐齊霖帶著兩個侍女正在吃喝歇息,透過窗戶,正看到李思摩覲見的隊伍。

“阿郎你看,那些馬匹可真不錯。”斯嘉麗伸手指著外麵,說道:“若是阿郎騎上,肯定威風。”

徐齊霖看了看,笑道:“這定是李思摩獻給陛下的,想要討取,恐是不易。”

斯嘉麗說道:“試試唄,阿郎甚得陛下青睞,要匹好馬也不為過吧?”

徐齊霖看著隊伍中那幾匹雄壯好馬,不免也是垂涎。要不去試試,“比亞迪”換成“奔馳”,倍有麵兒哈!

嗯,這個李思摩要被李二陛下派去當看門狗,肯定心中一百個不願意。十數萬部眾遷徙,李二陛下又要拿出不少錢糧,自己的賺錢道和李思摩倒也能扯上關係。

琢磨來琢磨去,徐齊霖覺得為了“奔馳”值得去試試。張嘴三分利,不給也夠本兒。再說,自己又不是白要,這賺錢的路子獻給李二,換匹馬都是吃大虧了。

嗯,且等到下午,李二陛下見過李思摩後,再去覲見。

徐齊霖思慮已定,收回目光,慢慢地吃喝著,腦中不停,還在完善賺錢之道。

…………….

所謂衣食住行,正是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在這上麵賺錢,把握最大,機會最多。

而衣排在首位,並不是說壓過了“民以食為天”,但重要性卻是勿庸置疑。

在古代,特彆是冬季,防寒衣物和禦寒措施都不完備,老百姓凍死凍傷是常有的事情。

要知道,唐朝開始種棉花,宋代才開始織布,才有了棉襖。

而在唐朝的冬季,有錢人穿皮草,中等人家穿絲綿製作的袍襖,普通老百姓就隻好少出門,或者用紙衣禦寒。

因此,大部分老百姓在冬天都過得很苦。有詩形容: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即便是在長安,冬天也照樣是“路有凍死骨”。

等打完高昌,自可以獲得棉花種子,以及會種棉花的棉農。但要在中原種植,並織布絮衣,做出小棉襖,三五年的產量,也難以普及大眾。

而現成的,能暫時替代棉花的禦寒物就是羊毛了。當時雖有毛氈的製造技術,但那不過是簡單的壓製,既厚又重,根本不能用來做衣服。

所以,徐齊霖想到的便是羊毛的精加工,生產出呢絨、呢子、絨線等紡織品,讓大唐的人民在冬天也能“體暖如春”。

更主要是火堿已經製成,用來洗毛除油脂、雜質頂刮刮哈。至於紡線織布,老祖宗已經乾了幾百年,徐齊霖隻需要改進一些機器,便萬事大吉。

發哥款式的呢子或呢絨大衣,裡麵再來件羊毛衫,都特麼的是百分百純羊毛,絕無化纖,穿出去夠不夠拉風,能不能吸眼球兒?

那感覺,簡直啦……

徐齊霖睡過午覺,洗漱已畢,便直奔皇宮。換座駕啊,還真是期待呢!

可他卻沒想到,李思摩卻還在太極宮中。李二陛下召見過後,留李思摩父子吃了午飯,便開始擺事實、講道理,中心思想便是讓他領導部眾,渡河北上。

什麼“世作籓屏,長保邊塞”,什麼“中國貴尚禮儀,不滅人國,既許立之,不可失信”,最後把李思摩的老爹老娘都搬出來了。

李思摩暗中叫苦,早知如此,咋不把父母的墳墓給遷到黃河南麵呢?

眼見李二陛下心意已定,李思摩也隻好陳說困難,采取拖延戰術。

這樣一來不致觸怒陛下,二來形勢或有變化,一兩年之後,誰知道還用不用他們去做緩衝呢?

李二陛下也知道不能逼之過甚,李思摩倒是忠主,可下麵那些部落酋長被逼急了,沒準就去投了薛延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