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樣稀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求收藏,求推薦),大唐第一全能紈絝,樣樣稀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馬周大概猜出李二陛下的心思,史上雖有甘羅十二為相的記載,但要真給徐齊霖太高的官職,還真無法讓政事堂大佬們通過。

也就是說,李二陛下給的便隻能是散官、爵位這樣的恩賜,以及金銀財帛。

即便是這些,也要有個限度,這尺寸,還真是不好拿捏把握。

快點呀,有那麼難嘛,俺還等著回家吃飯呢!

徐齊霖咽了口唾沫,繼續眨巴眼睛,期望著名利雙收,滿載而歸。

馬大秘到底是經驗豐富,笑著對徐齊霖說道:“文林郎,依某看,科舉製度的完善,也隻是提供了公平的環境而已。寒門要出貴子,又談何容易?”

從古到今,讀書仕進都是成本很高的事情。而古代的寒門,也並不是後世所指的平頭百姓。

說白了,古代的寒門是相對於顯赫的世家而言,多是中小地主或落魄貴族,在經濟實力上可以供家中子弟讀書科舉。

那些比寒門還慘的階級,是身處底層的農民、工匠,他們成天為衣食奔忙,想供出讀書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至於商人,更是連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就連後世,也有“寒門難出貴子”的論調,並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連徐齊霖也得承認,良好的教育和金錢聯係緊密。比如各種興趣班要錢,擴大閱讀麵買書要錢,奧數英語培訓班要錢…….

當然,事無絕對,寒門子弟逆襲的例子也很多。

麵對殘酷的現實,寒門子弟也隻能以堅韌與刻苦,付出千百倍的辛苦,用奮鬥去告訴世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而不是水到渠成的童話。

徐齊霖轉向馬大秘,緩緩眨著眼睛,心說:這是要貶低我的科舉改革之策,就象討價還價,借此少給我封賞嘛?

李二陛下在旁說道:“賓王所言甚是。這科舉完善之策,沒有十數年之功,怕是看不到成效。”

徐齊霖看完馬大秘,又去看李二,覺得以一辯二比較困難,但也得試一試才甘心。

“陛下但求賢才,而公平競爭產生的必然是有才學之士,又何拘世家或寒門?”徐齊霖說道:“世家子弟對陛下的忠誠度或許不如寒門,但也不可一概而論。若遏此揚彼,豈不是有違陛下不問家世、唯才是舉的初衷?”

停頓了一下,徐齊霖接著說道:“完善科舉製度,本意隻是公平。陛下欲揚寒門,也不是沒有辦法,但卻是另一個包羅複雜的問題了。比如教育資源的傾斜,財政上的補貼,公共圖書館的建立……”

用詞很新鮮,但還能大概猜出其中意思。李二陛下和馬周聽得一愣一愣,沒想到徐齊霖麵對詰難,竟然還真有辦法。

馬周捋著頜下胡須,覺得再出一個問題才能考較出徐齊霖的急智和應變。剛剛問的畢竟是有科舉有關,徐齊霖想必研究得很是透徹。

所以,馬周又含笑問道:“文林郎剛才想必也聽到了地方奏報,渭河下遊決堤,淹沒農田房屋,無數難民正向長安而來。朝廷雖已有賑災成法,可某還是覺得不夠周全。文林郎可有他法,以補其缺?”

既然已經有成法,還問我乾什麼?

徐齊霖微皺眉頭,有些不悅,覺得這馬大秘是故意刁難自己。又不搶你飯碗,怎麼老跟我過不去呢?

馬周看徐齊霖表情,便大概猜出了他的心思,卻也不多作解釋,隻是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徐齊霖挺來氣,覺得不來點高級的獨創,不能讓這家夥閉嘴,也不能讓李二更加賞識,更不能具有讓家人幸福快樂的實力。

想到這裡,徐齊霖故作輕篾地撇了撇嘴,傲然道:“這有何難,既有難民湧來,那就大興土木,讓難民做工乾活。能混個肚飽,豈不強似在官府開設的粥棚喝那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稀粥?”

馬周被說蒙了,賑災救濟呀,怎麼成了大興土木?或許還要加上勞民傷財。

李二陛下也聽得不對,臉一板,斥道:“此乃朝廷大事,莫要胡說八道。”

徐齊霖向李二陛下躬身拱手,說道:“微臣並沒有胡說,請陛下聽微臣解釋說明……”

我國早在商代就已經有了備荒製度,經過不斷完善,到唐代時,賑濟的方式已經基本成型,也就是馬周口中的成法。

而這些賑濟辦法通常包括開放糧倉,減免賦稅、調粟平糶、轉移災民、撫恤安置等,還屬於被動救濟,也多是官府獨力承擔。

在宋明朝代才出現了“興工之中,兼行賑濟”的以工代賑之策;在清朝,“以工代賑”頻繁出現,已成賑災濟貧的主要政策。

至於最早、最有名的“以工代賑”,可能就是宋朝名臣範仲淹主政浙西的事跡,在《夢溪趣÷閣談》中有完整詳細的記載。

難民中有老弱,也有青壯。不能自食者,得以受粟;能自食者得以糴粟;做工者,按量發以糧食或其它實物。

而且,趁著工價低,官府正可以搞些基建工程嘛!

什麼鋪橋修路、興修水利、疏浚河道、建造修補官倉等等。除了官府,還可以號召富商大戶建樓蓋房、寺廟僧院興建營造……

這樣一來,賑災濟貧就不是官府一家出錢放糧,而是有富商大戶和寺廟僧院予以分擔了。

“……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於公私者,可得飽食安定。”

徐齊霖給李二和馬大秘上了一堂經濟課,儘管他們不懂“拉動內需,擴大消費”這樣的高級名詞。

李二陛下和馬周互視了一眼,差不多是同樣的神情。

原來這樣賑災濟貧也行?乍聽象是胡說八道,可經過剖析,竟然還真有道理,讓人無言以對。

哼,徐齊霖看了一眼馬大秘,心中多少暢快了一些。聽傻了吧,不知道小爺渾身都是本事兒吧?

徐齊霖露出得意之色,總結性地說道:“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既已恤饑,又成就民利,豈不兩者兼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