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一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 士大夫的思想,一人執宋,天道一念,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思想這東西,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水塘,一旦開閘放了水,輕易就不能停下來。

薑胤的《愛蓮說》在士大夫階層中流傳甚廣,一時間新宋國主優雅高潔的文趣÷閣和形象深受齊魯之地的文人們傾慕。

原本薑胤用撒錢的手段招不來的文士人才,現在因為一篇文章,全都一股腦的來新宋國尋求拜會,這也讓薑胤感受到了名聲的力量。

朱洞、陶嶽、周式這三位湖湘文化的先鋒是薑胤做的最賺的一趣÷閣買賣。

因為那一屋子黃金報酬的原因,這三位乾起活來絲毫沒有偷懶的意思,整日整日的幫助新宋國構建一個完整的教育體係。

薑胤甚至看到陶嶽每天頂著好大的一個黑眼圈來上朝,這讓他對這些大宋的文士刮目相看的同時,也非常擔憂這些人的身體。

“舜谘莫要太過拚命,看你神色極差,如此熬壞了身子那是我新宋的一大損失。”

早朝之後,薑胤特地找到狀態最差的陶嶽囑咐了一下,對於這位兄台,薑胤其實是很佩服的,《宋史·藝術誌》有記載,陶嶽,字舜谘,有廉潔名。曾為端州知府,當地老百姓稱說,曆任刺史、知府不索取硯石的,隻有包拯、陶嶽兩個人,其人著有《五代史補》5卷,《零陵總記》15卷,《荊湖近事》10卷,《陶康州文集》18卷,《陶陵州集》及《貨泉錄》等等。

這些都足以看出這個陶嶽是絕對的人才,但是曆史上他的身體就不太好,薑胤可不希望這樣的人才因為工作熬出病來。

“謝過陛下厚愛,臣等一想到陛下的那一間屋中的黃金,便覺一個月的工錢如此之多受之有愧,臣下身子骨還算是硬朗,能多為新宋做一分貢獻,也算是多減少一分老夫心中的愧疚。”

看著陶嶽憔悴的麵龐還說出這種忠心耿耿的話,薑胤很是感動,現代人有很多地方雖然比古代人要進步了許多,但是在為人誠信,做人誠懇這一方麵,現代人還真是遠遠的被古人甩下上百年。

隻有在這些士大夫身上,薑胤才能感受到那種真正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儒家正統思想加身的一身正氣。

這樣的人,即便是死了,也會被所有人銘記一輩子。

無以為報的薑胤,隻能同這些文士多交流一些思想文化上的學說討論,為他們提供一些後世人眼中的思維方式和不同於他們時代的思想理論。

不過作為一個後世人,薑胤在同朱洞、陶嶽、周式這些文人聊天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把那種已經算得上成熟的思想說法透露出來。

程朱理學,陸王心學這樣已經基本完善後的唯物主義儒家思想與唯心主義儒家思想的提出讓朱洞、陶嶽這樣的文士一下子炸開了鍋。

原本曆史上的這個時代,宋代的儒家思想還僅僅停留在融合佛、儒、道三家思想融合的時候,繼先秦、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之後,兩宋後期才開始慢慢興起了理學文化思潮。

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思潮,理學的主要特點在於對傳統思想文化的綜合。它以複興儒學為旗幟,要求重新解釋儒學經典,力圖使儒家文化在新的曆史時期得以振興。

另一方麵,它又大量汲收、綜合了佛、道兩家的宇宙哲學和思辯方法,將其補充到儒家學說中去,將儒學發展為一種具有高深哲理的思想體係。由於理學能夠振興儒學,發展儒學,適應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需要,故很快成為了一種站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

宋代出現了儒學地域化。“罷黜百家“,潛心著述、授徒講學。於是,一個個具有各自學術傳統、思想特色的地域學派就形成了。在北宋時期,有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濂學、張載的關學、二程兄弟的洛學;到了南宋,則有朱熹的閩學,後朱熹在嶽麓書院講學,史有著名的“朱張會講”,使發端於湖湘的理學在湖南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但是這些事情,到薑胤同朱洞、陶嶽、周式這些士大夫思想界的先鋒人士聊天時還沒有發生。

這就使朱洞、陶嶽、周式等人的思想在同薑胤交流的時候不斷的碰撞、交融,最終得到最大的提升。

陶嶽是第一個提出想要留下來的人,因為那些新思想讓他興奮的整夜整夜睡不著覺,他感覺自己已經摸到什麼東西的門檻,隻差那臨門一腳,因此他向薑胤提出在新宋國休假半月,他打算在家中寫一些東西好好總結一番,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在新宋國著書立傳。

對於這種宣傳本國的好事,薑胤當然表示歡迎,並且他還派遣下人們去到陶嶽的府邸送上了一箱子金銀,對外宣稱在陶嶽著書立傳的時候,他所需要的日常生活開銷政權全部願意報銷。

這一下朱洞,周式二人在知曉後也紛紛加入著述立傳的隊伍中。

他們有什麼迷惑之處,就喜歡去找薑胤,而薑胤這個後世人,在熟讀了程朱理學、陸王心學這些先賢們的作品後,給予他們的回答也是鞭辟入裡。

很快,朱洞、陶嶽、周式三人在新宋的第一步作品就寫好了,《天理儒學之探討》一文,詳細的提出了理學之下的儒學觀點。

其基本觀點包括了,理一元論的唯心主義體係,認為理或天理是自然萬物和人類社會的根本法則;理一分殊??,認為萬事萬物各有一理,此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於天理,此為理一,其中還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天理構成人的本質,在人間體現為倫理道德“三綱五常”。“人欲”是超出維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違背禮儀規範的行為,與天理相對立。

薑胤在看到《天理儒學之探討》一文之後,大為滿意,這簡直就是朱熹那家夥總結的翻版,不過這個時代的觀念仍然有些束手束腳,不過這並不會妨礙新思潮的蓬勃發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