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一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科技爆炸,一人執宋,天道一念,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糧食,戶口的事都彙報完了,接下來王嗣宗信心滿滿的抱著玉板站出來向薑胤彙報新宋國最具有豐功偉績的發展史。
“啟奏陛下,按照工程院的交代,霹靂院與將作監兩處國家機構已經基本組建完畢,其中所請來的工匠皆是我新宋國四個州縣中挑選出來的優異匠人。
根據陛下提供的圖紙和研究方向,我們已經研究了顆粒火藥與自動水輪車,不僅僅這樣,我們還根據熱氣上浮原理製作了您說的熱氣球。”王嗣宗對於現代的科技永遠充滿了好奇,再加上他本上能考上狀元的聰明才智,所以他研究起現代的東西格外的快。
“不錯嘛,這才短短半月,工程院居然都已經研究的這麼快了。”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薑胤心中大慰,不枉他從現代儘心儘力的帶過來這麼多現代工藝的圖紙。
“不僅如此,我們現在正在研究透明玻璃的打磨,根據將作監琉璃部一名大食國的琉璃工匠所言,他已經可以打磨成陛下要求的那種凹凸鏡。”
聽到這個消息,薑胤笑的更開心了,“有沒有帶樣品過來?”
“臣有所準備。”王嗣宗說著,便從腰間摘下一個錦布袋子,遞給了走過來的一名端著盤子的壯漢,那名壯漢接過袋子,快步走上高台,然後躬身把盤子端在了薑胤麵前。
探手拿到錦布袋子,薑胤打開袋口,將裡麵的東西倒在了龍案上。
三片被打磨的十分光潔的鏡片充滿著藝術品的氣息,薑胤拾起其中的一片,放在桌案上仔細打量了起來。
這是一麵標準的凸透鏡,中間厚,兩邊薄,將目光懸在凸透鏡的上方,便能看到下方被放大的物體。
薑胤饒有興趣的玩了一會,才舉起那麵凸透鏡問道:“現在這東西能夠量產嗎?”
“回稟陛下,現在這種凹凸鏡還不能量產,雖然我們已經可以通過燒製砂石製作玻璃,但是磨製一塊的報廢率很高,一不小心,一塊玻璃就會報廢,因而不能量產。”王嗣宗略有些失望的說道。
“已經很不錯了。”薑胤安慰道,“這東西可是好東西,咱們朝中已經有了不少老人,楊禦史、陳監察,聽說他們都有老眼昏花的毛病?隻要能用東西把掛在眼睛上,便可抵消老花眼的病症。
而且隻要把兩片凹凸不同的鏡片按照一定的距離組合在一起,便可製作出可觀數千米之外的‘千裡鏡’,如果能配合著熱氣球,實乃觀察敵情之良選。”
聽了薑胤這麼說,王嗣宗頓時麵露喜色,恨不得現在就去將作監實驗薑胤的說法。
“上一次我記得我從海外帶了一批鏡子,然後用圖紙寫了三種製作鏡子的方法,你們現在可有研究?”薑胤詢問道,如果新宋國能造出鏡子,那薑胤有信心能夠大量出口這種東西,契丹和大宋,有無數貴婦人會對鏡子這種東西趨之若鶩。
王嗣宗搖了搖頭,“我們工程院花了大力氣在鏡子的研究上,可是現在除了第一種水銀法製鏡我們能初步完成以外,另外兩種現在還都是毫無頭緒。”
看到王嗣宗有些低落,薑胤和聲道:“希阮莫要急於求成,你們現在做的已經很好了,可以想象,我們新宋國的未來科技發展一定會節節攀升。”
聽到薑胤的鼓勵,王嗣宗也是重新振作精神,“臣定當不辱使命。”....
.....
王嗣宗彙報完了,石守信便端著玉牌走上前來向薑胤彙報:“陛下,微臣有言請奏。”
“準奏。”
“七月初,我新宋國四個州縣的道路係統已經基本全部建立。以滄州為中心,三條寬闊的柏油路分彆通往青州、德州、棣州三州,這三條柏油路分彆為一號、二號、三號國道,在其他三州還有一條鄉道將這三個州縣連接起來,現在十六個縣城治下的一百三十六個村莊,每一個村莊,也都修好一條縣道連接各州的州縣。”
石守信的這個報告並沒有薑胤驚訝,修路是薑胤對於新宋國一直非常看重的事,因此他不惜動用了大批現代人和現代的修路工具。
瀝青混合料攪拌設備、瀝青混合料攤鋪機、穩定土廠拌設備、調直切斷機、瀝青灑布機、石屑撒布機等,這些機器購買起來都極為昂貴,當時為了把新宋國儘快連成一個整體,薑胤也不惜一次性就購買了三十套。
現代人修路的速度,是這些古代人無法想象的,僅僅一個月,四條主乾道就修建完畢,多段同時開工,多機同時工作,在工錢到位的情況下,現代工人修路快的都像是在公路上策馬奔騰。
一天八千米的修建速度在新宋國四個州縣每天都在上演,積少成多,兩個月的時間裡,新宋總共修建了不下四十八萬米的柏油公路。
這個時代還不像後世,各種超載能把公路壓壞,這個時代兩匹馬拉的車就已經算是最重的了,因此這種程度的損耗,就算是跑個十年不保養公路,柏油路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損傷。
“朕之前說過的,每一個鄉鎮設一鄉長,每一村子都要設一村長,每十戶人家都要設一保長,此事可與修路一起落實下去了?”知道了修完路,薑胤詢問起了同公路配套的人力問題。
“回稟陛下,十人一保長,一村一村長,一鄉一鄉長,此事已經安排下去,這裡是所選好的名單介紹,陛下可查閱。”石守信從袖袍中拿出一本厚厚的冊子,遞給了傳信的壯漢。
薑胤從護衛手中接過冊子,隨手翻了一翻,上麵寫著的全都是每個鄉縣的讀書人,最差的都至少是童生,頓時比較滿意的點頭道:“既然名單已經安排完畢,那以後都要按照這個執行下去。
朕會在我新宋國專門開設一版官報,這官報每七日出一次,每出一次,都要去信使驛站通過我新宋國的交通網絡傳達到各州各鄉各村,最低要各地的保長都能收到這種官報,朕要求朕的百姓要第一時間知曉我新宋國的新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