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一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國宴(下),一人執宋,天道一念,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形式主義,其實是一種中華文化沉澱的底蘊,是一種讀書人為了區彆高等人和低等人的有效手段。

薑胤曾經很不喜歡形式,上學時的校長訓話,運動會時的領導演講,甚至於各種習俗,隻要是形式的,薑胤都覺得是多此一舉。

原本可以更簡單去完成的事,非要加上各種條條框框,各種走形式,過場麵,大家都這麼忙,這簡直就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好不好。

可是當薑胤自己漸漸成為滄州說一不二的人之後,他漸漸發現,自己在不經意間越來越多的去規定形式,自己也越來越多的陷入到了形式之中。

有時候,人活著,其實為的就是經曆那些形式。

你可以嘲笑它,可以不屑它,甚至可以否認它,但是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消滅它,因為當你在參加了那場形式時,你已經是那種形式的一部分了...

....

新宋國的國宴,完全按照的是大宋宴會的規格和規定走的形式。

大宋的宮廷宴會,分為好幾個等級,一級大宴又稱國宴,在集英殿舉行,二級宴會在紫宸殿舉行,三級小宴在垂拱殿舉行。

一級大宴,也稱國宴,舉國之力舉辦的大宴,排場自然很大。宴會之前,“有司預於殿庭設山樓排場,為群仙隊仗、六番進貢、九龍五鳳之狀,司天雞唱樓於其側。”

張燈結彩,鋪設錦繡帷帳,豪華至極。

文武百官、外國來賓都按照級彆,分彆坐於正殿、側殿、兩邊走廊,屁股下的坐墊也有嚴格的級彆劃分。每個人的座位前陳列著不能吃的食物,叫“看盤”,看盤也有等級的差彆,一般人麵前陳列的看盤有環餅、油餅、棗塔,遼國使節麵前還要增加豬、羊、雞、鵝、兔、連骨肉等看盤。

以上這些,都有嚴格的形式規定,如果弄錯了,輕則挨板子,重則還有牢獄之災。

其實當初王嗣宗向薑胤反應國宴的這些準備時,薑胤是大感頭疼的,這些形式的東西,隨意就好,大家是來聚會的,又不是來受罪的,何必搞得這麼嚴格。

可是聽完薑胤的想法,王嗣宗的眼睛瞪得比牛眼還大。

什麼叫大家隨意吃吃喝喝?

什麼叫隨便搞搞就行?

什麼叫儘興就好?

王嗣宗的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最後用那種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薑胤,留下一句:“此事還是不勞煩國主費神了,微臣再去與吏部尚書商討商討....”

......

王嗣宗走了,薑胤也是自討沒趣,更不打算再去勸他了。

跟一個一千年前的古人究竟形式這種東西,最後是肯定沒有任何結果的。

而且王嗣宗說的那些形式,說實在的,其實是一種對王權至上的推崇,是一種對受命於天的肯定和加強。

為什麼帝王冠冕上的珍珠就一定要鑲九顆?

那說明你鑲八顆那就是假的,還不夠高貴,鑲十顆也不能說明你更高貴,而隻能說明你沒那文化,暴發戶,說出去還是要被恥笑的。

以小見大,整個國宴的所有步驟有著自己的明文規定。

大到整個大殿內的坐次布局,小到賓客衣服上束帶的係法,種種這些,最終服務的,還是帝王的麵子,或者說,國家的麵子。

一個國家,如何提高自己的麵子?

靠的就是這些細枝末節的條條框框,靠的就是這種祖先傳下來的文化優勢,這種形式上的東西,最終的結果就是文明的高級性。

而高級文明,始終對於低級文明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蒙古勇士再吊,征戰整個亞洲,但最後還是要學著漢人的方式,稱帝撫臣。

高麗倭國之流,稱霸半島立國,但最後還是要派遣使節來求學,稱臣納貢。

漢人可能會覺得娶親之禮節繁瑣又複雜,十分麻煩,可在那些外族人看來,中國的娶親禮可謂是世上最高的婚禮,各種儀式層出不窮,各種規定合情合理。

能夠讓那些低等人接受高等文明的洗禮,這正是王嗣宗在做的事。

這麼一想,薑胤倒是完全理解了王嗣宗的做法,然後命一旁候著的王十一給王嗣宗傳話:國宴的排場照大了搞,新宋最不缺的就是錢!

....

這世上最難的事就是不缺錢,這世上最簡單的事就是揮霍錢。

薑胤從現代帶來的資本,邊角料就足夠豐腴滄州百姓的生活,正真的大利潤,其實還是掌握在新宋政權和商人手中。

金銀財寶堆滿屋子,成車的銅錢無處安放,那些發了財的商人,漸漸不滿足於隻在滄州附近的做生意。

他們開始把目光投放在更遠的地方。

倭國和高麗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經過了盛唐的洗禮,倭國和高麗兩國早已對中原天朝上國垂涎不已,在這兩國,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無不對中國向往不已。

以說中國話為榮,以用中國瓷器為貴,特彆是兩國貴族,那更是立誌把自己打造成和中國貴族一模一樣。

因此他們開始抄文字、學文化、說漢語、買漢物,因此從中國運往這兩國的商品,價格都能翻上好幾番。

但是唐王朝沒夠堅挺,堅持了二百七十多年就翻車了,五代十國的紛亂時代一度導致半島上的高麗和倭國與中原斷絕了聯係。

但隨著趙匡胤上台,大宋拉開了中原曆史的新篇章,休養生息的政策也讓中原百姓漸漸恢複了元氣,與高麗倭國的通商也重新恢複。

老趙在位的時候,還打賞過這兩個小國,每年還會宣見一次這兩個國家的使節,送他們一些好處,讓他們感恩戴德。

但是這點小的好處,還是不夠高麗和倭國的貴族瓜分的,畢竟是兩個國家,貴族的數量也是不少的。

賞賜少,又想要,那隻有一個辦法,買。

所以高麗倭國的貴族迫切的想從中國買一些能體現他們身份的商品。

以前的時候,中原商人在本地做生意就夠了,乘船渡海的去高麗倭國做生意風險太高,和收益不成正比,所以做的人比較少,大多都是商隊的商船出海,順便倒賣點東西。

可是現在不同,因為薑胤的插手,滄州的市場在急劇擴大,糧食過多倒是糧價暴跌,而金銀的價值卻在不斷升高。

眾所周知,倭國和高麗都盛產金銀,所以就有不少商人專門從事滄州與這兩國之間的倒賣生意,竟是一夜暴富,此舉甚至驚動了倭國和高麗的貴族。

在得知滄州有一個富裕至極的新政權之後,兩國的精英階層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因此,新宋國的第一次國宴,便來了高麗和倭國的使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