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臥笑伊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章 雨巷,大文學家,醉臥笑伊人,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沫兒在拿到自家少爺隨手交到她那存放的二十銀元時,整個人都還有些不可思議,感覺像是活在夢中一樣。

“這下,我們總算有第一趣÷閣收入了。”王德孚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紅薔薇》是半月刊,我一次性交稿兩到三萬,每月交稿兩次,一個月我可以拿到四十到六十銀元的稿費(相當於後世的4000到6000塊),暫時維持我們倆的日常生活,是綽綽有餘的。”

王德孚隻覺得自己的底氣變得更加足了,到時候哪怕出現與家中完全決裂這種最壞的情況,他也可以保持淡定,因為他的經濟獨立了,再也不用受製於人。

當然了,不到萬不得已,王德孚也不想和家裡鬨得太僵,他並非薄情寡義之人,隻是想要獲得更大的自主權而已。

王沫兒用無比崇拜的眼神,仰望著自家少爺,她還以為少爺通過寫作來賺錢,是一件希望渺茫的事情,一開始被《姑蘇晚報》拒稿,也讓她心疼少爺,隻覺得他做了無用功,卻怎麼也沒想到,後來峰回路轉。

這件事倒是讓王沫兒進一步明白了少爺總是說的那句“知識就是力量”並非虛言,這二十銀元如果讓她來賺,去為彆人縫補、洗衣服,估計做一個月,都賺不了這麼多。

就是因為她做的這種活,毫無技術含量可言,能做的人太多,而《情與性》這樣的文學作品,卻不是哪個作家都能寫出來的。

杜書桓雖然先替《紅薔薇》雜誌墊付了稿費,但是王德孚與《紅薔薇》之間顯然還有合同要簽,所以在幾天之後,王德孚便見到了《紅薔薇》的總編淩靜蘇,他依舊帶著幾乎與他形影不離的王沫兒。

他反正並不承認他是《情與性》的創作者,而是把王沫兒推了出來,當“伊人女士”。

淩靜蘇是在蘇州城中的一家茶樓中約見王德孚的,這一日正好下著雨,去茶樓需要通過一條巷子,這裡的建築古風濃鬱。

巧合的是,撐著油紙傘、穿著現代漢服的淩靜蘇,在走進巷子前,便偶遇了王德孚,但彼時的他們並不相識,然而隻是對視一眼,兩人就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說毫無緣由,也可以說兩人的外貌都太過出色,在完全陌生、沒有交流的情況下,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靠外表靠什麼呢?

王德孚駐足停留,讓撐著油紙傘的淩靜蘇先走進了雨巷,他隻覺得這個容貌極好的女子,氣質同樣完美,隻是太過清冷孤傲,就好像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相見之前的偶遇,令相見之後的彼此,都很快熟悉了起來,那彼此心間的小雀躍,即使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但那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契合,亦讓彼此愉悅不已。

合約簽的十分順利,《紅薔薇》雜誌隻需要《情與性》這部作品的連載版權,之後要出單行本的話,王德孚可以自己聯係出版社,當然也可以繼續和淩靜蘇合作,由她代理出版。

淩靜蘇這位官家大小姐,可不僅僅是一名編輯,她很有背景、人脈。

王德孚當場就拿到了下一期《紅薔薇》的樣刊,便發現自己的作品,竟然成了《紅薔薇》的主打之作,占了整分雜誌最好的版麵,可見淩靜蘇確實對這部作品給予了厚望。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可以知道《紅薔薇》雜誌旗下的作者,實在沒什麼牌麵,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太少,這才讓王德孚這樣一個純新人作家上位。

淩靜蘇也沒有掩飾自己雜誌旗下的作者資源短缺,落落大方地對王德孚說道:“王先生既然在東吳大學這樣的名校就讀,校內肯定也有文章寫得好的人才,如果可以的話,讓他們都試著向《紅薔薇》投稿,不管是小說、散文、詩歌,隻要質量出眾,我這邊來者不拒。”

王德孚對這樣的舉手之勞當然也願意幫,他其實很希望《紅薔薇》的銷量越來越高,這樣他作為在《紅薔薇》沒火時,就與其簽約的作者,肯定地位也越來越高。

當然了,表麵上和《紅薔薇》簽約的“伊人女士”,可是王沫兒,這大概就好比後世網絡寫手和網站簽約時,拿了自己妹妹的的身份證,和網站簽約了,實際上真正寫文的是哥哥。

淩靜蘇和杜書桓一樣,幾乎一眼就看出《情與性》真正的作者是誰,隻是她很願意配合王德孚。

淩靜蘇並不談這部作品中那些讓人有些尷尬的H內容,隻是大談《再彆康橋》這樣一首現代詩寫得有多好,作為一個女文青,她很迷當下越來越流行的現代詩體裁,這不是說古詩詞已經落伍,隻是在這個時代,也很難有詩人能寫出多麼經典古詩詞來。

這並不是詩人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流行的風格,就好像唐詩、宋詞、元曲,隻不過這個世界的曆史上,它們不叫唐詩、宋詞、元曲,因為壓根沒這些朝代,卻有名垂千古的大詩人,堪比他那個世界的李白、蘇軾等。

王德孚見淩靜蘇如此喜歡現代詩,仗著領先了不知道當世多少年的眼光,隨意說的一些對現代詩的見解,就讓淩靜蘇聽得兩眼放光,隻覺得王德孚不愧是能夠刻畫出“徐詩哲”這樣大詩人角色的作家,在現代詩上的造詣,實在是太深了!

王德孚在一邊說時,似乎想起了什麼,卻拿出了一支趣÷閣,在紙上寫下了一首名為《雨巷》的現代詩,送給了淩靜蘇。

淩靜蘇在王德孚走後,才滿懷期待地看詩的內容——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淒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淒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儘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