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真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5章 赦免罪過,從紅樓世界開始,明道真人,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朝廷以宿元景為使,攜帶禦趣÷閣丹詔,再次招安梁山。”

梁山泊中,盧俊義接到這個消息,頓時大喜過望,向眾人道:

“宿太尉和梁山泊有舊,又和聞先生是幼時同窗,此次招安,定然再無意外。”

命人早早準備,等待宿元景前來。

因為宋江在上次迎接使者時丟了梁山顏麵,他的心腹李逵又有破壞招安之嫌,這次盧俊義沒有再讓他主持此事,而是命吳用、朱武、蕭讓、許貫忠四人,下山迎接宿元景。他本人親在梁山,和大小頭領一起,向朝廷顯示實力。

宿元景深知朝廷急於調兵,南下平定方臘,率領招安人馬,急急來到濟州。見到吳用,宿元景笑著道:

“加亮先生,間彆久矣!自從華州一彆之後,已經數載。誰想今日得與重會!”

“下官知汝弟兄之心,素懷忠義。隻被奸臣閉塞,讒佞專權,使汝眾人下情不能上達。”

“目今天子悉已知之,特命下官齎到天子禦趣÷閣親書丹詔,金銀牌麵,紅綠錦段,禦酒表裡,前來招安。汝等勿疑,儘心受領。”

吳用聽到宿元景提起和梁山泊交流的舊事,心知這次招安,多半再無意外,拜謝道:

“山野狂夫,有勞恩相降臨,感蒙天恩,皆出乎太尉之賜也。眾弟兄刻骨銘心,難以補報。”

和宿元景等人打著禦賜銷金黃旗、金鼓旗幡,前往梁山而去。

梁山泊前,盧俊義和宋江率著水軍眾將,已經早早等候。宿元景見梁山泊戰船,足有千百隻之多,心中暗暗驚駭:

“難怪水泊梁山,如此難以攻占——”

“有此地利之便,又有千百隻的戰船。朝廷大軍雖多,如何上得梁山?”

心中招安之心,不覺更加堅定。和盧俊義、宋江等人寒暄一陣後,乘船前往梁山。

船到金沙灘上岸,盧俊義一聲令下,頓時炮聲大響。朝廷眾人大驚,紛紛道:

“哪裡來的炮聲,莫非是梁山泊有埋伏?”

一時慌亂不已,不知如何是好。

梁山泊頭領見此,頓時哈哈大笑。盧俊義道:

“好教太尉得知,這是梁山泊的禮炮,專為迎接太尉。”

命人奏起鼓樂,安撫朝廷眾人。

宿元景聽到號炮,心中同樣大驚。雖然他沒有像他人一樣失措,卻對梁山泊的實力,認識更深一層。

尤其是看到號炮周圍,擺放整齊的投石機後,宿元景心下暗道:

“聞煥章曾和我說,梁山泊有一個有名的炮手,名為轟天雷淩振。”

“此人善做投石機,當真頗為可慮!”

有了投石機,梁山泊就有著攻打城池的能力。想著梁山泊曾攻破青州、大名等府,甚至如今還占據東平府和東昌府,宿元景對梁山泊的看重,自然更上一層。

尤其是下船之後,宿元景看到梁山泊數十個排列整齊、衣甲鮮明的馬步軍,心中更是大駭:

“梁山有此實力,已經不下方臘。”

“若是招安不成,必然為禍山東。”

一時憂心忡忡,對招安更是看重。他知道,梁山泊擺出如此場麵,若是這次招安仍然沒有談攏,以後少不得在山東為禍,糜爛京城東部。

因此,宿元景在隨著盧俊義等人,來到聚義廳後,將皇帝賜下的器物一一擺放,立即宣讀詔文:

“製曰:朕自即位以來,用仁義以治天下,行禮樂以變海內,公賞罰以定乾戈。求賢之心未嘗少怠,愛民之心未嘗少洽。博施濟眾,欲與天地均同;體道行仁,鹹使黎民蒙庇。遐邇赤子,鹹知朕心。

切念盧俊義、宋江等,素懷忠義,不施暴虐。歸順之心已久,報效之誌凜然。雖犯罪惡,各有所由。察其情懇,深可憫憐。

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齎捧詔書,親到梁山水泊,將盧俊義等大小人員所犯罪惡儘行赦免。給降金牌三十六麵,紅錦三十六匹,賜與盧俊義等上頭領;銀牌七十二麵,綠錦七十二匹,賜與盧俊義部下頭目。赦書到日,莫負朕心,早早歸降,必當重用。故茲詔敕,想宜悉知。

宣和二年孟冬十月八日詔示”

盧俊義和梁山泊各位頭領聽到詔書之中,自己等人的罪過已經被朝廷儘數赦免,頓時山呼萬歲,拜謝朝廷恩典。

待眾人取了金銀牌麵、紅綠錦段,又各飲了禦酒,盧俊義又問起朝廷安排,道:

“承蒙朝廷恩典,赦免盧某罪過。”

“不知招安以後,朝廷打算將我等梁山泊之人,又安排到哪裡?”

宿元景一路行來,已知梁山泊的實力,加之他在京城,已經從聞煥章那裡得知,梁山泊中頭領並非全然認同招安。他心中擔心這件事起了變故,沒有將朝廷打算調梁山泊南下平叛的事說出來,而是道::

“天子寬恩降詔,赦罪招安,有意讓諸位頭領,前往東京受賞。”

“若有願意去的,可隨下官進發。若是不願去的,可以就此下山。”

“諸位罪過如今都已赦免,隻要拿著金牌,回到家鄉之後,定然無人來犯。”

打算讓梁山泊遣散一些人,削弱梁山實力。

盧俊義聽到此言,心中自然不願。不過,作為首領,他卻不便當麵和宿元景爭執,隻是看著武鬆,讓他出言反對。

武鬆早從盧俊義那裡知道如何行事,頓時大聲叫道:

“我等一百零八人,上應天罡地煞,如今生死一處,萬萬不會分開。”

“否則下山之後,有人不識金牌,我等單人獨鬥,如何能夠自保?”

和魯智深、劉唐等人,一起鼓噪起來。

梁山泊頭領之中,如呼延灼等在禁軍有關係的,聽到朝廷有意讓梁山泊眾人進京,本來已經意動。聽到武鬆此言,卻又遲疑起來。

他們在禁軍中累世為官,本就知道受招安的將領在軍中受到排擠,如果梁山泊有些人不服之下,再次起兵造反。他們在回到禁軍之後,又該如何自處?

因此,這些人即使有讚同宿元景所言的,在聽到這些人的叫嚷後,也不敢提進京之事,隻說梁山泊兄弟一體,不願分開下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