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6節 華夏服飾的標誌,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身穿斬衰,手執直杖,住在廬,進食稀粥,睡在草苫上,用土塊當枕頭,凡此種種,都是為了表示無限的悲痛,三年的守喪期限,實際上二十五個月就結束了。雖然孝子的悲痛還沒有結束,對父母的思念仍然存在,可是守喪的期限卻到此為止,這是因為對死者的懷念總得有個停止,對於活著的人也總得恢複正常生活。

天地之間的一切生物,隻要是高等的動物,必定都有感情。凡是有感情的動物,沒有不知道愛護自己同類的。就說大的鳥獸,如果喪失了自己的同伴,過了一月,過了一季,還要拐回來巡視;經過過去居住的巢穴時,必定要盤旋,要號叫,要徘徊良久,然後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即使像燕子、麻雀一類的小鳥,在這種情況下,也要嘰嘰喳喳地哀鳴一陣,然後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在所有的高等動物之中,沒有比人更富於感情的了。所以,人對於死去的雙親,至死也不會忘懷。如果由著那些愚蠢無知和或者放蕩無羈者的意思去辦,他們就會早上死了父母,晚上就會忘掉。如果對他們放任不管,那豈不成了連鳥獸也不如了,還怎麼能夠讓大家過集體生活而不發生混亂呢?如果由著那些講究禮儀的君子的意思去辦,三年的喪服,二十五個月就宣告結束,就像彈指一揮之間那樣地迅速。如果成全了他們的心願,那將是哀痛永遠沒有結束之日。所以先王為賢人和小人製定了一個折中的禮節,使大家都感到合情合理,然後除去喪服。

那麼喪期為一年的喪服是根據什麼製定的呢?回答是:為某些至親而不至尊的親屬服喪滿一年就應除服。這是什麼道理呢?回答是:一年之中,天地已經運行了一周,四季已經循環了一遍,天地之間,萬象無不更新,所以製定出一年的喪服來效法它。

那麼為什麼有的喪期是三年呢?回答是:這是為了更加隆重其事,於是使喪期延長一倍,所以要過兩個周年才除去喪服,那麼喪期是九月以下的又是何道理呢?因為有的親屬趕不上之親那麼親,於是喪期也就達不到一年。

所以五服之中,斬衰三年是最為隆重的喪服,絕麻三月和小功五月是最輕的喪服,齊衰一周年和大功九月是二者之間的喪服。這種規定,上則取法於天,下則取法於地,中間則取法於人情,人們之所以能夠集體生活而又和諧一致的道理都表現出來了。所以三年之喪,是人情味十足的一種禮儀。這種最為隆重的禮儀,是曆代天子所共同遵循的,是古往今來無人違背的,也不知道究竟已經實行了多麼長的時間了。孔子說:孩子生下三年以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父母去世,孩子為之服喪三年,這也是普天之下通行的喪禮。

*********

(39)深衣

深衣屬於漢服,是起源於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說,就是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不了作為邊緣。它的特點是使身體深藏不露,雍容典雅。按照《禮記》記載。深衣為古代諸侯、大夫等階層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禮服。是我國最早的服裝之一。廣義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體深邃特點的漢族傳統服飾。唐代馬周稍改其製,在下麵著襴(lán)及裙,名為襴衫。宋代又有仿古禮製作的深衣,為士大夫祭祀冠服的禮服。深衣作為一種服飾製度在禮法慎重的中國傳統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古人穿的深衣,是由一定的尺寸樣式的,以合乎規、矩、繩、權、衡的要求。深衣的長度即便再短,也不能夠露出腳背;即便再長,也不能夠拖拉住地。裳的兩旁都有寬大的餘幅作枉(wǎng),穿著時前後兩枉交疊。深衣腰圍的寬度,是深衣下緝的一半。袖子和上衣在腋下連合處的高低,以可以運肘自如為原則。袖子的出手部分的長度,以反折過來剛好到肘為合度。腰間大帶的位置,下麵不要壓住大腿骨,上麵不要壓住肋骨,要束在大腿骨之上、肋骨之下的無骨部位。

深衣裁製的方式:上衣用布六幅,下裳用布六幅,共十二幅,來象征一年有十二個月。圓形的袖口,用來象征圓規。方形的交領如矩,用來象征品行方正。背縫像墨線似的從後背直到腳後跟,用來象征品行正直。裳的下緝像秤杆秤錘,用來象征公平。袖口之所以象征圓規,是為了舉手抬腳都合乎禮帽;背縫如墨線和領口如曲尺,是表示為政要正直,品行要端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