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節 教學相長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4節 教學相長,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君子對待學習,課內受業要學好正課;在家休息,要學好各種雜藝。隻有這樣,才能安心學習,親近師長,樂於和群眾交朋友,並深信所學之道,儘管離開師長輔導,也不會違背所學的道理。《兌命》篇中說:隻有專心致誌謙遜恭敬,時時刻刻敏捷地求學,在學業上就能有所成就。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
今天的教師,單靠朗讀課文,大量灌輸,一味趕進度,而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們不能安下心來求學。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學的方法違背了教學的原則,提出的要求不合學生的實際。這樣,學生就會痛惡他的學業,並怨恨他的老師,苦於學業的艱難,而不懂得它的好處。雖然學習結業,他所學的東西必然忘得快,教學的墓地也就達不到,其中的原因就在這裡。
錯誤發生之後再去禁止,學生就有內心堅固不易攻破的趨勢;放過了學習時機,事後補救,儘管勤苦努力,也較難成功;施教者雜亂無章而不按規律辦事,打亂了條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個人冥思苦想,不和友人討論,就會形成學識淺薄,見聞不廣;和不正派的朋友來往,必然會違逆老師的教導;從事一些不正經的交談,必然荒廢正課學習。這六點,是教學失敗的原因。
君子不但懂得教學成功的經驗,又懂得教學失敗的原則,就可以當好老師了。所以說教師對人施教,就是啟發誘導:對學生誘導而不牽拉;勸勉而不強製;指導學習的門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教師對學生誘導而不牽拉,就會師生融洽;勸勉而不強製,學生才能感到學習容易;啟發而不包辦,學生才會自己鑽研思考。能做到師生融洽,使學生感到學習容易,並能獨立思考,可以說是做到了善於啟發誘導了。
學生在學習上有四種過失,是施教的人必須要了解的:人們學習失敗的原因,或者是因為貪多,或者是知識麵偏窄,或者是態度輕率,或者是畏難中止。這四點,是由於學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引起的。教師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點,才能幫助學生克服缺點。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發揮自己的有點並克服自己的缺點。
君子要根據學生學習時感到的難易不同,從而看出學生資才的好壞,然後能做到分彆情況,對學生多方麵的啟發誘導。能夠多方麵啟發誘導,才能當好教師。能當好教師才能做官長,能做官長才能當人君。所以說,當教師的,就是教統治權術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選擇教師不可以不慎重。古書上說:古代君王把選擇教師作為首要任務。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師是難能可貴的。尊敬教師才能重視他傳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師重道,百姓才能專心求學。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兩種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不按照臣子相待;二是教師,不按照臣子相待。根據禮製,這二種人雖被天子召見,可以免去朝見君王的禮節,這就是為了表示尊師重道的緣故。
會學習的人,能使教師費力不大而效果好,並能感激教師;不會學習的人,即使老師很勤勞而自己收效甚少,還要埋怨老師。會提問的人,像木工砍木頭,先從容易的地方著手,再砍堅硬的節疤一樣,先問容易的問題,再問難題,這樣,問題就會容易解決;不會提問題的人卻與此相反。會對待提問的人,要回答得有針對性,像撞鐘一樣,用力小,鐘聲就小,用力大,鐘聲就大,從容地響,讓彆人把問題說完再慢慢回答;不會回答問題的恰巧與此相反。以上這些,講的是有關進行教學的方法。
若要學到父親高超的手藝,高明的冶金將的兒子,一定要先去學縫皮襖;高明的弓匠的兒子,一定要先去學編撮(cuō)箕;用來學拉車的小馬,要放在車後跟著走。君子懂得了這三例是通過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反複練習、循序漸進使事業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教學工作了。
古代求學的人,能夠對同類事物進行比較,舉一反三。鼓不等同於五聲,而五聲中沒有鼓聲,就不和諧;水不等同於五色,但五色沒有水調和,就不能鮮明悅目;學習不等同於五官,但五官不經過學習訓練就不會發生好的功能;教師不等同於五服之親,但沒有教師的教導,人們不可能懂得五服的親密關係。
君子說:德行很高的人,不限於隻擔任某種官職;普遍的規律,不僅僅適用於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實的人,用不著他發誓後菜信任他;天有四季變化,無須劃一,也會守時。懂得這四點,就可以領會到做事求學,也就抓住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時候,都是先祭河而後祭海,這是因為河是水的本源,而海是水的歸宿。這才叫抓住了根本。
*********
《學記》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它從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學校製度、教學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至師生關係、教師問題等方麵,做了比較係統精辟的概括和理論上的闡述。其中很多東西,不僅是教育史上的首創,還是經過兩千多年教育實踐的檢驗,即使放在現代教學理論的範疇中,也仍然閃爍著生命的光芒。
《學記》全文共20節,1229個字,篇幅短小精悍,內容相當豐富、精辟、深刻,是我國先秦時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學記》主要論述了教育作用和目的、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原則、方法,以及教師問題等有關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問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