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5節 有虞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虞氏是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名,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窮蟬,他是少典的玄孫、黃帝的曾孫,自幼喜歡歌唱,擅長製作樂器,經常引得百鳥和鳴,鳳凰翔集。因為這樣的功德,黃帝就封此人在虞地。此人把封地作為姓,號稱有虞氏,舜是窮蟬的後裔,當時是以孝悌聞名於世的聖賢。後來成為有虞氏部落首領,接受堯帝的禪讓,成為中原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曆史上稱為虞舜帝,是中華遠古的三皇五帝之一。)

夏後氏祭祀時崇尚使用明水,殷人崇尚使用甜酒,周人崇尚使用清酒。參與祭祀的官員,有虞氏為五十人,夏後氏為一百人,殷為二百人,周為三百人。喪葬的時候,有虞氏把牛尾係在旗杆頂端作為裝飾,夏後氏用綢練的旗作為裝飾,殷人把旗的邊緣刻為齒形作為裝飾,周人把樹在鐘鼓橫架兩角的扇狀裝飾物作為裝飾。

總而言之,凡是虞、夏、商、周祭祀的官員,魯國都兼有。四代所用的禮服、禮器,周都有使用。因此,魯國使用的禮樂乃是天子規格的禮樂,天下的人對此可以說是早就知道了。魯國沒有發生過君臣相互殘殺的醜惡現象,禮樂、刑法、政俗也始終保持著周天子的正宗,不敢肆意改變,所以普天之下的諸侯都認為魯國是遵循正道的國家,他們要想學習正宗的禮樂,就要到魯國來取經。

*********

(15)喪服小記

父親去世,孝子在小斂以後成服以前要用麻括住頭發。母親去世,小斂以後也要用麻擴住頭發,但沒有到成服就改為用免束發。女子服齊衰,頭上要戴柞木做的喪笄(jī),腰部要纏麻帶,就這樣一直到服喪期滿。男子的冠,相當於女人的笄;小斂以後,男子用“免”,女子用“髽”(zhuā),這也沒有什麼特彆原因,隻不過是作為男子就用“免”,作為女子就用“髽”,來表示區彆而已。為父親服喪用的哭喪棒叫苴杖,是用竹子做的;為母親服喪用的哭喪棒叫削杖,是用桐木做的。

祖父如果先去世,而後祖母又去世,在這種情況下,承重的嫡孫要為祖母服喪三年。父母喪失長子,或者長子失去父母,在賓客來吊孝時,喪主都要行稽顙(sǎng)之禮。如果喪主是士,而大夫來吊,為了表示尊重,儘管是服紹麻之喪也要行稽顙之禮。婦人隻在為丈夫和長子服喪時;對來吊的賓客行稽顙之禮,此外就再沒有這種情況了。如果喪家絕後沒有子嗣,要尋一個接待男賓的主人,就一定要找同姓的男子,要找一個招待女賓的主人,就一定要找異姓的女子。如果自己是父親的嫡長子,為父母就不需要穿任何孝服。

凡是人親近的親人,首先是上親父,下親子,形成三輩相親。然後由父親親祖,由子而親孫,擴展為五輩相親。在五輩相親的基礎上,再往上推,親及曾祖、高祖;再往下推,親及曾孫、玄孫,這樣就擴展為九輩相親。由父親往上,血緣關係愈遠,親情愈薄,喪服愈輕;由兒子往下,血緣關係愈遠,親情愈薄,喪服愈輕;在旁係親屬中,和自己血緣關係愈遠,親情愈薄,喪服愈輕。這樣向上逐代減損,向下逐代減損,向旁逐代減損,親情關係就完結了。

按照禮的規定,不是天子就不能舉行禘祭。天子舉行禘祭,是祭祀誕生他的始祖天帝,並且用自己的祖先配祭,立高、曾、祖、禰(mí)四親廟。即便是庶子繼承王位,祭天、立廟之禮也是如此。諸侯嫡長子以外的兒子作為自己後裔的始祖,繼承嫡長子以外的兒子的嫡長子是大宗,繼承彆子的庶子的是小宗。有五世遷來之宗,就是小宗,因為小宗四世親情散儘,不可能繼續祭祀高祖的父親。

因此高祖的廟牽動居上,繼禰的宗同時變易居下。因為尊祖,所以菜尊敬嫡長子,而尊敬嫡長子正是尊重祖禰的具體表現。庶子之所以不祭祖,就是要表明這件事該由嫡長子來做。作父親的是庶子,就不能為自己的長子服喪三年,道理就在一庶子不是祖禰的正體。庶子不祭祀未成年而死的人和沒有後嗣的人,因為這種兩種人都是附屬在祖廟中接受祭祀,而庶子沒有資格祭祀祖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