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節 《儀禮》的影響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4節 《儀禮》的影響,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篇是《士相見禮》,記載貴族和貴族第一次交往,帶著禮物登門求見和對方回拜的禮節。
第4篇是《鄉飲酒禮》,中國自古就重仕途,古時有賢者的推薦提升,需要由鄉大夫作為主人設宴為之送行。後來演變為地方官設宴招待應舉的士人,這樣的宴會稱為鄉飲酒。
第5篇是《鄉射禮》,記載的是古代基層行政組織定期舉行的射箭比賽大會的具體儀節。
第6篇是《燕禮》,記載的是諸侯和他的大臣們舉行酒會的詳細細節,酒會上有宮廷藝術家的演奏和歌唱。
第7篇是《大射禮》,記載的是在國君主持下舉行的射箭比賽大會的具體儀節,參加比賽大會的人都是各級貴族。
第8篇是《聘禮》,記載的是國君派遣大臣到他國進行禮節性訪問的具體細節。
第9篇是《公食大夫禮》,記載的是國君舉行宴會招待外國大臣的禮節。
第10篇是《覲禮》,記載的是諸侯朝見天子的禮節。
第11篇是《喪服》,記載的是人們對死去的家屬,根據親疏遠近而在喪服和服期上有種種差彆的製度。
第12篇是《士喪禮》,第13篇是《既夕禮》,這兩篇記載的是一般貴族從死到埋葬的一係列的詳細儀節。
第14篇是《士虞禮》,記載的是一般貴族埋葬他的父母後,回家所舉行的安魂禮。
第15篇是《特牲饋食禮》,記載的是一般貴族定期在家廟中祭祀祖禰的禮節。祖禰是古代對已在宗廟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稱謂。
第16篇是《少牢饋食禮》,第17篇是《有司》,這兩篇記載的是大夫一級的貴族在家廟中祭祀祖禰的儀節。
*********
《儀禮》一書,記載的是先秦的禮儀製度,它作為一部上古的經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這本書的材料,來源非常古老,內容也比較可靠,而且涉及麵廣,從冠婚饗射到朝聘喪葬,無所不備,猶如一幅古代社會生活的長卷,是研究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史料。書中記載的古代宮室、車旗、服飾、飲食、喪葬的製度,以及各種禮樂器的形狀和構造、組合方式等等,非常詳儘,考古學家在研究上古遺址以及出土器物的時候,每每都要參照《儀禮》。
《儀禮》對於上古史的研究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國是宗法製社會,大到政治製度,小到一家一族,無不浸潤其中。《儀禮》對宗法製度的闡述,是封建宗法製度的理論形態,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國的特質,就不能不取學於此。此外,《儀禮》所記載的各種禮典,對於研究古人的倫理思想、生活方式、社會風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在封建社會皇室的禮儀製度中,皇室主要成員的冠禮、婚禮、喪禮、祭禮,以及聘禮、覲禮等等,都是以《儀禮》作為藍本,加以損益而成的。
《儀禮》中的許多禮儀,是儒家精心研究的結晶,有許多思想至今沒有過時。對於這一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產,我麼應該保持應有的尊重,並用科學的態度加以總結。其實,我們今天的禮節中也是有古義的;同樣,古禮也可以用到今天的社會。
《儀禮》所記載的儀節製度,給予後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冠婚喪祭各種禮節一般都是後世承襲的,隻是細節上略有增減,鄉飲酒禮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才因經費問題而廢止。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儀禮》中的《喪服》篇,從魏晉到清末,禮製介入了法製,各個王朝的法典,都是以儒家學說為指導思想和禮法依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根據《喪服》篇中的“五服製度”規定,實行了“準五服以治罪”的原則。
“五服”是指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服喪的服製,“準五服以治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親屬關係遠近及尊卑,來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本質是維護家族的等級製。“準五服以治罪”的確立,使得儒家的禮儀製度和法律的適用完全地結合在一起,它不僅體現了“禮律並重”的特點,也是儒家思想在封建法律製度中的集中體現,從而確立了後世法定的親屬等級製度。由此可見,《喪服》篇從乾預生活的直接性、深刻性、廣泛性、持久性這些方麵來講,簡直是無與倫比的。
有近代學者提出,說有一句話可以概括《儀禮》全書,這一句話出自《禮記》:君臣、上下、夫子、兄弟的名分,沒有禮就無法確定。為此,《禮記》中做了詳細的解釋:學習做官的本領和學習六藝,如果弟子侍奉老師無禮,師生就不會親密;百官在朝廷上的班位,將帥的治軍,官員的到任履行職務,沒有禮就無法體現威嚴;求福禱告,謝神之祠,以及常規的種種祭祀,如果不按照禮數來做,就顯得內心不誠,外貌不莊重;所以,作為君子,就要用恭敬、抑製、退讓的精神來顯示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