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節 武王閱兵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4節 武王閱兵,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除草來又砍樹,田頭翻耕鬆土壤。千對農人在耕地,窪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帶著長子來,子弟晚輩也到場,有壯漢也有雇工,地頭吃飯聲音響。
婦女溫柔又嬌媚,小夥子們真強壯。耜的尖刃多鋒利,南麵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穀的種子,顆粒飽滿生機旺。小芽紛紛拱出土,長出苗兒好漂亮。
禾苗越長越茂盛,穀穗下垂長又長。收獲穀物真是多,露天堆滿打穀場。
成萬成億難計量,釀造清酒與甜酒。進獻先祖先妣嘗,完成百禮供祭飧。
祭獻食品噴噴香,是我邦家有榮光。獻祭椒酒香噴噴,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現在才這樣,不是今年才這樣,萬古都有這景象。
《良耜》:田家樂圖
這首詩歌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在成、康時期農業大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周人的祖先後稷、公劉、古公亶父曆來形成了一種重農的傳統,後來又經過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兩代人的努力,終於結束了殷王朝的腐朽統治,建立了以敬天保民為號召的西周王朝,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奴隸從事大規模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這首詩歌是周代當時農業大生產的真實寫照,在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農奴所使用的犁頭和鋤草的農具是用金屬製作的,這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了。詩歌追寫了春耕夏耘的情景,到秋天大豐收的情景,最後寫了秋冬酬神祭祀的情景。
當春日到來的時候,男農奴們手扶耒耜在南畝深翻土地,尖利的犁頭發出了快速前進的嚓嚓聲。接著又把各種農作物的種子撒入土中,讓它孕育、發芽、生長。在他們勞動到饑餓之後,家中的婦女、孩子挑著方筐圓筐,給他們送來了香氣騰騰的黃米飯。炎夏耕苗的時候,烈日當空,農奴們頭戴用草繩編織的鬥笠,鋤草的鋤頭刺入土中,把荼、蓼等雜物統統鋤掉。荼、蓼腐爛後變成了肥料,大片大片綠油油的黍、稷長勢喜人。
在秋天豐收的時候,展示出一種歡快的畫麵。收割莊稼的鐮刀聲此起彼伏,如同音樂的節奏一般,各種穀物很快就堆積成山,從高處看像高高的城牆,從兩邊看像密密的梳子齒,於是上百個糧倉一字排開收糧入庫。每個糧倉都裝滿了糧食,婦人孩子喜氣洋洋。民以食為天,有了糧食心就不會發慌,才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犁頭入土真鋒利,先到南麵去耕地。百穀種子播田頭,粒粒孕育富生機。
有人送飯來看你,挑著方筐和圓簍,裡麵裝的是黍米。
頭戴手編草鬥笠,手持鋤頭來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
野草腐爛作肥料,莊稼生長真茂密。揮鐮收割響聲齊,打下穀子高堆起。
看那高處似城牆,看那兩旁似梳齒,糧倉成百開不閉。
各個糧倉都裝滿,婦女兒童心神怡。殺頭黑唇大黃牛,彎彎雙角真美麗。
不斷祭祀後續前,繼承古人的禮儀。
《絲衣》:賓屍之禮
這是一首周代貴族舉行賓屍之禮時所用的樂歌,屍是代表死者受祭的人,賓屍就是周代貴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為了酬謝屍的辛勞,他們會擺設酒食來請屍來吃。在舉行正式祭祀的次日,再舉行的祭禮被稱之為繹祭。
祭服潔白多明秀,戴冠樣式第一流,這是在說祭祀時的穿戴,穿的是絲衣,戴的是冠帽。從廟堂裡到門內,祭牲用羊又用牛,這是在說祭祀前的準備,廟堂裡到門內,這是點明祭祀的場所。大鼎中鼎與小鼎,兕(sì)角酒杯彎一頭,美酒香醇味和柔,這是在說祭祀的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時盛熟牲的器具。不喧嘩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長壽,這是在說祭祀後的宴飲,這裡突出了宴飲時的氣氛,不吵不鬨,合乎禮儀。
祭服潔白多明秀,戴冠樣式第一流。
從廟堂裡到門內,祭牲用羊又用牛。
大鼎中鼎與小鼎,兕角酒杯彎一頭,美酒香醇味和柔。
不喧嘩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長壽。
《酌》:周公、召伯分陝而治
《酌》是《大武》五成的歌詩,《大武》五成的歌舞表現的是周公平定東南叛亂回到鎬京以後,成王命令周公、召伯分陝而治天下的史實。當時的天下雖然穩定,但是仍然不能讓人放心,所以成王任命周公負責鎮守東南,召伯鎮守西北。
王師美哉多英勇,率領他們蕩晦冥。天下大放光明時,偉大輔佐便降臨。這是成王在歌頌王師的戰績,並對統兵出征的統帥表示感激之情,也就是感激和歌頌周公。我今有幸享太平,朝中武將驍且勁。現將職務來任命,周公召公作領軍。這是成王任命周公、召伯分職而治天下。當然,這個時候仍然是周公攝政,但任命之事則不能不以成王的名義,告廟儀式的主人也不能不是成王。
王師美哉多英勇,率領他們蕩晦冥。
天下大放光明時,偉大輔佐便降臨。
我今有幸享太平,朝中武將驍且勁。
現將職務來任命,周公召公作領軍。
《桓》:武王閱兵
《桓》是《大武》第六場的歌詩,《大武》六成的樂舞表現的是周公東征奄國之後回到鎬京,大會四方諸侯和遠國的使者,舉行閱兵儀式,以揚天子之威,《桓》就是舉行閱兵儀式前的禱詞。詩歌的核心就是揚軍威來震懾諸侯,從而達到樹立周天子崇高權威的目的。詩歌雍容典雅,威嚴而出之以和平,呈現出一種歡樂的氛圍,湧動著新王朝的蓬勃朝氣。
根據《禮記》記載,孔子對《大武》六成所表現的曆史事件做了如下的說明,孔子說:首先要明白,樂這種東西,它是象征已經完成之事的;從《大武》的細節上講,舞者手持盾牌,穩立如山,這象征著武王的威嚴莊重的容貌;舞者舉手頓足,威武雄壯,這象征著太公的必勝決心;《大武》的舞蹈表演到最後,演員都跪了下來,這象征著周公、召伯的以文治代替武功;再從《大武》音樂的表演過程來講,第一節象征武王北出孟津等待諸侯會合,第二節象征武王滅商,第三節象征揮師向南,第四節象征南國已經歸入周王朝的版圖,第五節的時候,舞者分為兩列,這象征周公和召伯一左一右地輔佐天子;第六節的時候舞者回到表演開始的位置,這象征著諸侯凱旋,尊崇武王為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