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2節 逐漸成熟的成王,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公在自己的兒子伯禽受封於魯國後,他曾訓誡伯禽要尊重賢者,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發,吃一頓飯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為擁用國土而傲慢待人。

周公知道自己的身份不低卑,當然知道成王的身份更為高貴。成王是文王的孫子,武王的兒子,血統至尊,這也幾乎就是他即位時全部的政治資本,周公不能不充分地加以利用,以期望對文王、武王感恩戴德的群臣對成王也是俯首聽命。成王繼承的是文王、武王開創的大業,繼承遺誌對成王來說固然是必須兌現的誓言,對於文王、武王的舊臣來說,則是理所當然應儘的天職。

這首詩歌隱含著對文王、武王舊臣效忠成王的要求,而在這個方麵,周公又是以身作則、堪稱楷模。他雖然沒有忘記對兒子伯禽的教育和指導,但是他的主要精力一直集中在輔佐成王,他的主要政治業績也在於此。周公和成王雖然是一臣一君,一輔相一天子,但是要想了解成王時的政事,往往需要先了解周公。孔子也是一再地對周公表示尊崇和敬仰。

可憐我這三尺童,新遭父喪真悲痛,孤獨無援憂忡忡。

感歎先父真偉大,終生儘孝有高風。

念我先祖興大業,任賢黜佞國運隆。

我今年幼已即位,日夜勤政求成功。

先王靈前發誓言,繼承遺誌銘心胸。

《訪落》:繼承武王意誌的成王

武王去世,成王即位的時候,朝廷不穩,成王需要倚重諸侯,卻又必須讓自己掌握主動權。成王通過這首詩歌,不僅表達出了繼承武王意誌的決心,同時也鞏固了政權。

成王即位的情況是非常特殊的。武王在克殷後的第二年去世,留下了巨大的權利,成王此時還隻是孩子,根本無法填補這巨大的空白,因此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攝政輔佐。攝政隻不過是通向新王正式治國的過渡,這一過渡時期,周公不僅要日理萬機,處理朝政,而且要逐步樹立起成王的天子權威。今天的這首詩歌,正是反映出這種樹立權威的努力。

新王權威的樹立,關鍵在於諸侯的態度。先王在世的時候,諸侯臣服。然而先王去世,新王即位,以前臣服的諸侯未必能夠全都視新王如先王。成王剛開始即位,對諸侯的控製自然比不上武王的時候牢固,原先穩定的政治局麵變得不是那麼穩定,而處處隱藏著隨時可能會爆發的危機,這也是正常的一件事情。

帝王的更替,特彆是幼小的帝王取代成熟強大的帝王時,給諸侯提供了權利再分配的機會,局勢不穩的根源也在於此。使諸侯回到自己的牢固控製中來,便成為周王室必須麵對的難題。當時周王室的象征是成王,而實際的掌權者則是攝政的周公,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首詩歌所體現的正是周公的思想,不過用的是成王的口氣來表達。

成王訴說著自己年幼,缺少治國經驗,請求諸侯輔助,這既是陳述實情,也是在表達誠意。當然,隻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對於諸侯來說,更需要的是施以威懾。路線政策依父王,父王英明又偉大,這裡的父王就是周武王,兩次提出要遵循武王之道,震懾也是這樣施出來的。

參與祭祀的諸侯都是受武王的封賜而得到爵位的,身受恩惠,應當用忠誠來回報,這是道義上的震懾。武王雖然病逝了,他所建立的國家機器,包括強大的軍隊仍在,這是力量上的震懾。最有力的震懾應該是詩歌中表達的遵循武王之道的決心,如果說路線政策依照武王還是顯得泛泛的話,惟遵先王的庭訓,任賢黜佞肅朝綱就已經非常具體了。

武王在伐紂前所作的準備有一條是“朝廷明定賞罰,以肯定先人的功勳”,這和“惟遵先王的庭訓,任賢黜佞肅朝綱”是相似的。而成王此時所處的時局更為嚴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會更為嚴厲。舜即位後曾經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鯀流放到羽山;這四個人遭到了處罰,天下的人都心悅誠服。這是成王可以效法的,也是可以由輔佐他的周公實施的。

這首詩歌其實是一篇周王室決心鞏固政權的宣言,是對武王在天之靈的宣誓,又是對諸侯的政策交代,真誠而不乏嚴厲,嚴厲而不失風度,周公也借此撐起攝政的風帆。

即位之初國事商,路線政策依父王。

先王之道太精深,閱曆未豐心惶惶。

縱有群臣來相助,猶恐閃失欠妥當。

登位年輕缺經驗,家國多難真著忙。

惟遵先王的庭訓,任賢黜佞肅朝綱。

父王英明又偉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敬之》: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的成王

這是一首成王自我規誡、自我誡勉的詩歌,主要的內容是周成王警戒自己要敬天勤學,並告誡群臣,希望群臣能夠全力輔助。此時的成王已經在周公的輔佐下有了一段執政的經曆,正逐步走向成熟。成王在詩歌中要表達的意思有兩層,一是對群臣的告誡,二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成王利用天命來告誡群臣,由於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臨下的威勢。上天監察最明顯,保持天命真困難,形式上為純客觀的敘述,目的而是在於強調周王室是順承天命的正統,群臣必須牢記這一點,並且對周王擁戴服從。

莫說高高在上麵,事物由它定升降,每日監視這下邊。對群臣的告誡,在這三句中表達得更為明顯。其中升降隻能是周王室施加於群臣的舉措,而每日監視這下邊,與其說是蒼天的明察秋毫,不如說是強調周王室對群臣的不軌行為了如指掌,這樣的震懾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