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9節 禮樂的深層含義,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豐收年穀物車載鬥量,穀場邊有高聳的糧倉,億萬斛糧食好好儲藏。

釀成美酒千杯萬觴,在祖先的靈前獻上。

各種祭典一一隆重舉行,齊天洪福在萬戶普降。

《有瞽》(gǔ):周天子祭祖

這是一首反映周天子合樂祭祖的詩歌。

在周王朝宗廟的大庭上,排列著很多樂器,當樂器齊備、樂師到齊的時候就開始合奏,聲音洪亮和諧,先祖神靈前來欣賞,參加祭祀的貴客聆聽了全部的演奏。

在先秦時代的政治生活中,樂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而且往往和禮密切關聯。《禮記》中寫道:樂體現了天地的和諧,禮體現了天地間的秩序,因為天地的和諧,所以萬物都能融洽地共處,因為天地有秩序,所以萬物都又有了差彆;樂是效法天做出來的,禮是效仿地製出來的;禮的製作如果破壞了秩序就會引起混亂,樂的製作如果破壞了和諧就會導致偏激;弄清楚禮樂和天地之間的關係,然後才能製禮作樂。今天的這首詩歌就是描寫作樂的篇章,這反映了先民禮樂並重的傳統觀念。

周代有選用先天盲人擔任樂官的製度,根據《周禮》記載,其中的演奏人員有盲人樂師三百人,扶持盲人樂師、監管作樂的助手三百人。可見,當時王室樂隊的規模是相當龐大的。這首詩歌,描寫的正是王室樂隊演奏的壯觀場麵。

雙目失明的樂師組成樂隊,王室在祭祀的時候應召來到宗廟,這說明宗廟上奏樂的主體是盲人樂師。而擺設起懸掛鐘鼓的樂架,安置樂器的則是盲人樂師的助手,樂器有小鼓、大鼓、立鼓、磬、柷、圉(yǔ)這類的打擊樂器,還有簫管一類的竹製吹奏樂器,各種樂器交響發出洪亮的聲音,肅穆舒緩和諧美妙,這樣的音樂是非常美妙的。

《周頌》的31篇詩歌,都是樂詩,但直接描寫奏樂場麵的詩歌隻有今天的這首。從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周王朝音樂的輝煌,而且對周人樂由天作,進而可以通過樂溝通入神的虔誠觀念也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雙目失明的樂師組成樂隊,王室祭祖時應召來宗廟。

擺設起懸掛鐘鼓的樂架,上麵裝飾著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條。

一切就緒便開始演奏,簫管齊鳴一片樂音繚繞。

眾樂交響發聲洪亮,肅穆舒緩和諧美妙,先祖神靈聽了興致高。

諸位賓客應邀光臨,長久地欣賞這樂曲一套。

鞉(táo)柷(zhù)敔(yǔ)

《潛》:祈福年年有魚

這是一首周天子用各種嘉魚在宗廟獻祭的樂歌,在漆水、沮水的深處,藏有各種各樣肥美的魚,把它們打上來祭祀祖先。

漆水、沮水是周王朝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印記,《史記》上記載,公劉從漆、沮二水渡過渭水,伐取木材,讓行路之人有了盤纏,讓居家之人有了儲備,人民依賴他的恩德,百姓感激他,大部分都遷居來投靠他,周人的大興是從這裡開始的。周頌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體地名,而提及具體的地名和祭祀對象是有關的,詩歌中並沒有寫出公劉,但公劉卻是周道之興的關鍵人物,因此這首詩歌的祭祀對象必然是公劉。周人讚美漆水和沮水,不僅是基於二水的美麗富饒,更是帶著強烈的自豪感。

這是一首專用魚類作為供品的祭祀詩歌,從魚的數量之多、品種之繁以及人們對魚類品種的熟知,可以看出當時漁業的卓有成效。潛置於水底,這種再簡單不過的柴草堆的作用卻是不可小覷的,正是這些柴草堆,它們吸引了魚類大軍的聚集。這種原始而有效的養魚方法也許就出自公劉時代,《史記》中寫到,公劉按照土地的栽培特征加以耕種,用柴草堆潛在水底養魚可能正是因地製宜的創造性生產措施。祭祀詩離不開歌頌功德,這首詩歌明寫對漆水和沮水風景資源的歌頌,而對公劉功德的歌頌則潛藏在字裡行間。

捕來鮮魚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賜福綿延,這是飲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活動。如果將魚換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蘊就會受到損害。在這首詩歌中,魚是貫穿到底的,祭祀冬季一次,來年的春天又有一次,供品都是魚,而魚和餘是諧音。這讓我們有理由推斷,時至今日仍然廣泛流傳的年年有魚的年畫,民間除夕席上對魚不動筷而讓它完整地留進新年的習俗,和今天這首詩所描寫的祭祀是一脈相承的,這首詩歌所祈之福就是餘。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蘊藏著富饒的漁業資源。

鱣魚鮪魚不計其數,鰷鱨鰋鯉也群出波間。

捕來鮮魚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賜福綿延。

《雝》(yōng):臣賢君明,天下安定

這是一首周天子在宗廟祭祀後撤去祭品禮器的樂歌。

周王室雖然還不能向後世中央集權的王朝那樣對全國進行牢固有效的控製,但周王畢竟身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諸侯們還是要對天子儘臣下的職責,在發生兵事的時候諸侯需要勤王,在祭祀的時候諸侯需要助祭。各國諸侯相助祭祀,天子居中盛美端莊,這就是諸侯幫助祭祀的情況。

助祭諸侯的態度是恭敬的,這不僅是對祭祀的對象,也就是周天子已故的祖先,而且還是對居於祭祀中心地位的周天子本人。周天子祭祀時態度端莊,形態盛美而威嚴。那些豐盛的祭品,可能是天子自備的,可能是諸侯獻上的,在莊嚴的頌樂聲中,由諸侯協助天子陳列供奉。一個祭祀典禮,既有豐富的祭品,又囊括了當時的政治要人,可見這是極其隆重的。

先父應該指的是文王,孝子是武王。以武王的威德功勳,召諸侯或者諸侯主動來助祭,不僅不難,而且勢在必然。不過,這種有諸侯相助祭祀的典禮儀式是開始於武王的,武王之後也有沿用,比如成王祭祀武王、康王祭祀成王,都會采用這樣的諸侯助祭的形式。這種形式,既表現周天子在諸侯中的權威,也表現了諸侯的臣服,成為周王室政權鞏固的標誌,周天子自然非常樂於定期顯示一下這一標誌。至於後來周王室的力量衰落,漸漸失去對諸侯的控製,以至於諸侯紛紛萌生了覬覦九鼎之心,恐怕這種標誌的顯示會難以繼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