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1節 農神後稷,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下武》:周朝的六代王

周武王、周成王繼承了先王的文德,讓周王朝變得更加強盛。

周朝曆代都有明主,太王、王季、文王之後就是武王、成王、康王。成王、康王能效法先人,也是君主中的好榜樣,把祖宗之德長久地保持下去。周王朝德服天下,四方的諸侯都心悅誠服,送來祝賀。

後能繼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聖明。三位先王靈在天,武王配天居鎬京。

武王配天居鎬京,德行能夠匹先祖。上應天命真長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也令人信服,足為人間好榜樣。孝順祖宗德澤長,德澤長久法先王。

愛戴天子這一人,能將美德來承應。孝順祖宗德澤長,光明顯耀好後進。

光明顯耀好後進,遵循祖先的足跡。長啊長達千萬年,天賜洪福享受起。

天賜洪福享受起,四方諸侯來祝賀。長啊長達千萬年,哪愁沒人來輔佐。

《文王有聲》:文王、武王繼往開來

在周族的漫長艱苦的曆程中,最早的周族始祖後稷被封於有邰(tái);到了十世孫公劉這裡,公劉由有邰遷到了豳地;到了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也就是周太王這裡,又從豳地遷到了岐山。這些遷徙,對與周族來說,都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在文王、武王父子兩代,文王繼承了前代的功業,成為西伯侯,達到可以與殷紂王分庭抗禮的地步,為滅亡殷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周武王秉承父誌,又進一步擴展勢力,再建都於鎬京,終於完成了滅亡殷商的統一大業。西周王朝建立之後,周武王的子孫又會麵臨如何鞏固基業的問題。於是周武王殫精竭慮,為子孫留下了治國的好策略,為了讓子孫把周王朝更好地建設下去。作為西周開國君主的文王和武王,對周族功業繼往開來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文王建設豐邑,武王營建鎬京,對於周族來說,是功德無量的。

文王有著好聲望,如雷貫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寧,終見功成國運昌。文王真個是明王!

受命於天我文王,有這武功氣勢旺。舉兵攻克那崇國,又建豐邑真漂亮。文王真個是明王!

挖好城壕築城牆,作邑般配實在棒。不貪私欲品行正,用心儘孝為周邦。文王真個是明王!

文王功績自昭彰,猶如豐邑那垣牆。四方諸侯來依附,君王主乾是棟梁。文王真個是明王!

豐水奔流向東方,大禹功績不可忘。四方諸侯來依附,武王樹立好榜樣。武王真個是明王!

落成離宮鎬京旁,在西方又在東方,在南麵又在北麵,沒人不服我周邦。武王真個是明王!

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鎬京好地方。依靠神龜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頌揚。武王真個是明王!

豐水邊上杞柳壯,武王任重豈不忙?留下治國好策略,庇蔭子孫把福享。武王真個是明王!

*********

大雅·生民之什

《生民之什》一共有10首詩歌,它們分彆是《生民》《行葦》《既醉》《鳧鷖》《假樂》《公劉》《泂酌》《卷阿》《民勞》《板》。下麵,我們來好好地欣賞一下!

《生民》:關於後稷的傳說

後稷,名棄,黃帝的玄孫,帝嚳(kù)的嫡長子,他的母親是薑嫄。後稷是堯舜時期掌管農業的官員,是周朝的始祖,被稱為農神。後稷教百姓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傳說有一日,薑嫄來到郊野信步而遊,無意中碰見一個巨人的腳印。這個腳印的大小遠勝過常人,正在薑嫄驚疑的時候,她突然感覺一股暖流衝遍全身,竟然一種有說不出來的暢快感覺,而且她莫名地產生了一種踩踏這個大足跡的強烈想法。薑嫄將她的腳套在了這個巨大足印的大拇指上,瞬時,她感到腹中微動,好像胎兒的動作。薑嫄又驚又怕,卻毫無辦法。

十月之後,薑嫄生下一個兒子,她以為兒子是妖,就把他拋入陋巷之中,結果牛羊跑來用乳汁喂養了他。後來,後稷又被扔進了大樹林,結果正巧有樵夫來砍柴,將他救出。第三次後稷被扔進了寒冰之上,結果天上飛來一隻大鳥,用溫暖的羽翼覆蓋他、溫暖他。初生的嬰兒經曆了如此大的磨難,哇哇地哭了起來,聲音洪亮有力,回蕩在整條大路上,預示著他將來會創造輝煌的業績。

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過棄置初生嬰兒而對嬰兒體質作考驗或磨練的習俗,所以慢慢地就會產生棄子傳說。關於棄子的神話,正是為了說明一個民族的建國始祖的神聖性而創造的,誕生是擔負神聖使命的英雄最初所必須經曆的儀式,他必須在生命開始時就要接受這一考驗。而所有的棄子神話傳說都有這麼一個過程,首先他在嬰幼期被拋棄,然後他被援救並成長為傑出人物,而且在整個被棄和獲救的過程中都有神奇性。

後稷有開發農業生產技術的特殊天賦,他自幼就表現出這種超卓不凡的才能。他因為有功於農業,而受封於邰,他種的農業物品種類多、產量高、質量好,豐收之後,他就會祭祀祖先。後稷種的農作物有大豆、麻、瓜、黍、白米等。他對植物生長周期的觀察非常細致,從發芽、出苗、抽穗、結實,都觀察入微。他對除雜草和播良種同樣也是非常重視,這說明先民已經開始成為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民族,此時已經積累了許多農業生產的經驗。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它也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的中國王朝時期最為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漢字的演變經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六國文字、隸楷和簡化字的過程。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是指中國商朝後期,大約在公元前14至11世紀,商王朝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者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使用了一段時期,因此甲骨文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曆史的重要資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