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9節 厲王幽王,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雨無正》:眾人皆醉我獨醒

周幽王的近侍大夫,眼見周幽王昏庸殘暴,朝廷大臣自私誤國,無奈,隻得借怨天來諷刺幽王的苛虐昏暗。

周幽王的昏庸荒亂,朝政混亂腐敗,這在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重用虢石父等佞臣,加重了剝削,再加上地震和旱災,讓百姓流離失所,災難重重。他寵愛褒姒,廢除了申後和太子宜臼,結果引起了申侯的極端不滿。在周王朝饑饉混亂的時候,申侯聯合犬戎等外族勢力,一舉殺害幽王於驪山之下,攻陷了鎬京,消滅了西周王朝。西周的王畿之地,也逐漸被犬戎等族侵占。宜臼在申國、魯國、許國的擁立下,成為周王。迫於無奈,由秦國護送,東遷到洛邑,成為東周的始君周平王。

這位大夫,親身經曆了西周的陷落和東周的建立,看到政事慌怠、社會混亂的現實,既埋怨老天爺的思慮不周和周幽王的是非不分、善惡不辨,又埋怨那些正大夫、三事大夫、諸侯們的自私自利,不能勤勉於王事,而且嫉恨那些忠於國家、勤於王事的好人。所以當他麵對離亂黑暗的政局時,隻有流著帶有血的悲傷淚,傾訴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他懷著無限的感慨和感傷,埋怨天命無常,恩德太不長遠,導致喪亂、饑饉和災難都一起降到人間。但是,真正有罪的人,卻依然逍遙自在,而廣大無罪的人,卻蒙受了無限的苦難。他表麵上是在埋怨上天,實際上是在強烈地諷刺幽王。在這國家破滅、百姓喪亡之際,一些王公大臣、公卿大夫們,逃跑的逃跑,躲避的躲避,不僅不能為扶君救國而效力,反而乘機做出了各種惡劣的行徑。

天子不聽正確的意見,一天天胡作非為,不知道要把國家引向何方;而所有的君子和卿大夫竟然都不害怕天命的威嚴,反而助紂為虐,做出了一係列既不自重、又肆無忌憚的壞事。他用沉痛的語言指出:戰禍連連不斷,百姓饑荒不止,國家之事早已偏離正道,不僅百官都不去勸諫天子,連天子本人也隻能聽進順耳的話而拒絕批評,隻有他這位侍禦小臣仍然在為危難當頭的國事而每天勞苦憂傷。

由於天子隻喜歡聽一些順耳的話,聽不進批評的話,而導致自己可悲可哀難進忠言,而那些能說會道之徒卻是口若懸河,說的都是些禍害國家的話。他身心憔悴以至於體弱多病,而這些人卻享受福祿身處佳境。不是他笨嘴笨舌,而是天子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行為使他無法在諫諍什麼了。

於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做官,是一件多麼困難和危險的事情。走正路,就會得罪天子;不走正路,就會讓自己的親朋好友埋怨。左右為難,真是讓他憂心忡忡。為了安全起見,他勸那些達官貴人遷向周王朝的東都,他們卻又以沒有家住為借口拒絕了。在那樣的環境中,做正確的事情,反而遭到彆人的嫉恨。如今的他,已經無法再張口說話了,隻能流著帶有鮮血的眼淚。其實,如果大難真的來臨,外地即使沒有家室,他們也會照樣紛紛逃離的。隻是,現在還沒有到亡國的那一刻罷了。

他麵對著國家破敗、世間為難的局麵,思前想後,感慨萬千。他既埋怨天命的無常,又揭露天子的聽信讒言、是非不分。這幫執事大臣不是苟且偷安,就是花言巧語,導致天災人禍,一起降臨到人世間。麵對著昏君亂世,他憂國憂時,內心非常的苦惱悲哀,雖然想要勤勉於國事,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而又因為自己的處境孤危,最終不知所措。因此,他隻能憂傷、悲痛,怨天尤人,無可奈何。處在這樣饑饉危難的亂離之世,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他隻能揭示現實真相,來發泄自己滿腔的憂憤,

這是他的呐喊和彷徨,也是那個時代的呐喊和彷徨:

浩浩蒼天廣大無邊,你的恩德太不長遠。降下那些喪亂饑饉,四方百姓都被害慘。皇天皇天太過暴虐,思慮圖謀總不周全。放掉那些真正罪人,儘把他們罪過隱瞞。而像這些無罪好人,反而陷入痛苦無限。

周室如今破滅慘遭,人們到處流落奔逃。正官大夫早已離散,有誰知道我的苦勞。三事大夫雖然還在,哪個日夜肯把心操。封國國君各方諸侯,早晨朝見晚上都跑。希望他們改過遷善,誰知惡事反都做到。

皇天皇天該怎麼辦?恨王不聽正確意見。就像路上亂跑的人,不知他要走到哪邊。所有君子眾卿大夫,各自謹慎小心一點。為何互相不知戒懼?竟敢不畏天命尊嚴?

戰禍已起排除無望,天降饑饉總難消亡。為何我這小小侍臣,天天這麼勞苦憂傷?所有君子眾卿大夫,都不肯去勸諫我王。順耳的話愛聽可說,批評的話遭斥難講。

可悲可哀忠言難進,並非是我舌拙嘴笨,實在身心憔悴多病。能說會道實在快樂,口若懸河巧言逢迎,享受福祿身處佳境。

如今要說出仕做官,實在非常艱難危險。若說這事不能去做,得罪天子多多不便;若說這事可以辦好,又會遭到朋友埋怨。

我勸你們遷到王都,你們卻說沒有家住。隻有悲傷淚中帶血,沒有話不遭到恨妒。當初你們各自出走,誰跟你們去建房屋?

《小旻》:敘述、揭露、諷刺和議論

周厲王是西周的第十位君主,他是一位暴君,對外發動戰爭,多以失敗告終;他在位期間,國勢衰微,不得民心,最終被國人放逐。周宣王是周厲王的兒子,他即位後,針對周王室的內憂外患進行了改革,取得了成功,曆史上稱為“宣王中興”。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兒子,他荒亂無道,為了博得寵姬褒姒一笑,竟然烽火戲諸侯,最終導致亡國被殺,這也是“一笑傾國”的由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