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節 恢複親情和友情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節 恢複親情和友情,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感情是需要維係的,舉家宴飲的時候,兄弟齊聚,妻子好合,家族和睦,琴瑟和諧,真是一片歡樂的場麵。夫妻生活和諧,就像琴瑟和鳴一樣;而兄弟和睦,家庭才會祥和歡樂溫暖。在先民眼中,兄弟之情要遠勝過夫婦之情;兄弟和,則家室安,兄弟和,則妻兒樂;兄弟和睦是家族和睦、家庭幸福的基礎。先民在收尾的時候,還不忘規勸後人,要深思熟慮,牢記這些道理。
兄弟友愛,手足親情,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也是文學的永恒主題。好了,我們來欣賞一下吧:
常棣花開朵朵,花兒光燦鮮明。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親。
遭遇死亡威脅,兄弟最為關心。喪命埋葬荒野,兄弟也會相尋。
鶺鴒困在原野,兄弟趕來救難。雖有良朋好友,安慰徒有長歎。
兄弟牆內相爭,同心抗禦外侮。每有良朋好友,遇難誰來幫助。
喪亂災禍平息,生活安定寧靜。此時同胞兄弟,不如朋友相親。
擺上佳肴滿桌,宴飲意足心歡。兄弟今日團聚,祥和歡樂溫暖。
妻子情投意合,恰如琴瑟協奏。兄弟今日相會,祥和歡樂敦厚。
全家安然相處,妻兒快樂歡喜。請你深思熟慮,此話是否在理。
《伐木》:誠心恢複親情和友情
周厲王在位期間,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以國家的名義壟斷山林川澤,不準國人進入謀生,從而深度剝削老百姓。他違背了周人共享山林川澤以利民生的典章製度,最終導致百姓起來反叛,襲擊周厲王,周厲王逃到彘地,最終死在了那裡。
此時的周王室,內部也是人心離散,親友不和,政治和社會狀況極度混亂和動蕩。周宣王即位後,力圖複興大業,於是他下令修複公室、廣進諫言、修繕武器;他效法文王武王之遺風,複興禮樂,及時任用賢臣。經過周宣王的一番作為,衰落的周王室權威得到了短暫的恢複,諸侯又重新來朝見天子。
周宣王知道,想做成大事,必先順應民心。今天的這首詩歌,就是周宣王初期,王族中的輔政大臣,為了安定民心,消除統治階級內外的隔閡,從而增進情誼而作的詩歌。無論是老朋友還是新朋友,都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並且要常來常往,而宴飲就是建立和聯係友情的重要手段。
丁丁的伐木聲,嚶嚶的鳥鳴聲,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遠離塵世的仙境。在這裡,時間仿佛停止了,一切都可以自在自為,隻有這伐木的聲音和悅耳的鳥鳴,在這空曠的幽穀中回蕩。一個孤獨的伐木者,一個出穀遷喬去尋找知音的鳥兒,這兩個意象出現在了一個如仙境般的氛圍之中,給人在視覺上和聽覺上產生無儘的享受。
這是一個遠離現實政治,可以寄托自己內心苦悶的超然之境,這樣的境界,是有識臣子內心的人生理想在潛意識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時這也是厲王暴政下的朝臣們心有餘悸、不敢談論政治而另尋寄托的普遍心態。現實畢竟是現實,些許地放空之後,政治家們還得鼓足勇氣,來麵對這冷酷的世界。仔細觀察這些鳥兒,它們尚且還想交友相親,更何況我們這些人呢?更應該懂得重視友情。這位政治家開始號召人們都起來改變現實,敘親情,篤友誼,一切從頭開始。天上的神靈請聆聽我們的心聲,請賜給我們和平與寧靜。一位政治家,卻從人情天理處說起,避開政治而為政治,可見他既懂得體察人心,又深諳作詩勸誡的道理。
置辦筵席的場麵是非常熱鬨的,酒是甜美的,菜肴中有肥嫩的羊羔,還有許多其他可口的食物,屋子也打掃得乾乾淨淨。從這些精心的準備中,我們可以看到主人的誠心誠意。這不僅是出於禮儀的要求,更是為了真心地尋求友情。被邀請的客人也全都是長者,有同姓的叔伯,也有異姓的舅親。主人希望他們全都能光臨這次宴會,即使他們沒能都來,這也不能說是主人的過失。其實這是主人的擔心,自己在寬慰自己。他誠心地希望和自己的親友好好一敘,因此精心準備這次筵席,生怕自己的願望會落空。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是真實的,也是感人的。可見,主人的態度是多麼的誠懇,對友情的追求是多麼的堅定不移!
這位政治家在描述置辦筵席的過程中,其實多多少少包含著自己的態度。他認為不顧情誼、互相猜忌這種不良現象是應該受到批評的。主人精心地準備,加上美味的佳肴,邀請自己的長輩親友,內心裡麵還會擔憂他們不來。主人之所以擔憂,可能是不顧情誼的事情經常發生的緣故吧!在這位政治家眼中,這種局麵是需要改變的,是不利於重振祖業的。
宴請完長輩,主人又邀請同輩,雖然輩分不一樣,但是酒菜的豐盛,禮節的周全一點都不減之前。因為無論長幼和親疏,都應該互相有愛。這種思想類似於博愛,這也是這位政治家寫作的目的所在。但是從現代人的角度來說,靠這種喝酒玩樂的方式,真的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嗎?也可能飲食是古人主要的交際方式,布設酒肉的豐盛程度,是用來體現他們以誠待人的。飲食雖然算是生活中的普通細節,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往往是由於吃飯這樣的小事引起並且逐漸嚴重的。要想創建平和的局麵,看來飲食問題確實需要好好處理。
這位政治家似乎還在為失去的友情和親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飽經滄桑的趣÷閣調描繪著自己的願望和要求:百姓和百姓之間應該以誠相待,怎麼能因為一口乾糧而產生埋怨;親友之間應該互相理解信任,和睦快樂地相處,因為人和者政必通。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在咚咚的鼓聲伴奏下,人們載歌載舞、暢敘衷情,到處都是一派升平的景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