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6節 完成好事需要合理過程,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納征,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禮,從古代法律的意義上講,納征重在形式,而不在於數量,納征的完成標誌著訂婚階段的結束,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標誌之一。請期,就是由男家擇定好結婚佳期,用紅箋書寫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等,寫成後稱之為請期禮書,由媒妁攜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親迎,就是新婿親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通常是男家將婚期通知女家後,到了成婚的那一天,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要由男家派遣迎親隊伍迎娶,新娘在家等候。

在以上的婚姻六禮中,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媒妁的穿針引線。《禮記》中寫道:婚禮,這是一種將要結合兩姓之好,對上關係到祭祀宗廟,對下關係到傳宗接待的禮儀,所以君子都很重視它。《說文解字》中寫道:媒,就是謀的意思,謀合兩姓;妁,酌的意思,斟酌兩姓。謀合兩姓,就是合兩姓之好,幫助兩姓男女締結婚姻;斟酌,就有了權衡利弊、擇善而定的意思了。

根據《周禮》記載:媒官掌管著民眾的婚姻。凡出生男女三個月以上的,取了名字的,媒官都要把他們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記錄下來。媒官有責任和義務讓年滿三十歲的男子娶上妻子,讓年滿二十歲的女子嫁人。男子娶再嫁婦為妻或者接納再嫁婦所帶的子女的,也要加以記錄。可見,在中國漫長的曆史過程中,媒妁是婚姻製度中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角色。

聘嫁娶有三個要素:首先就是媒妁之言,第二就是父母之命,第三就是納征。《禮記》中記載:男女之間,如果沒有媒人往來提親,就不知道對方的名字。通過媒妁的溝通獲得父母同意後,才能形成雙方的婚約,這是當時社會婚姻活動中普遍遵循的準則。

以上的內容,可以說是今天這首詩歌產生的社會時代背景。

一位男子,在新婚燕爾時,喜悅於自己美滿的婚姻,情不自禁地用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那份喜悅。他告訴我們,媒妁是使他們兩個人好合的人。男女雙方的結合要有媒人從中料理,婚姻才會得以成功。他說出來的口氣是那麼的斬釘截鐵,不容置疑,道理就像做個合適的斧柄必須有斧頭那樣簡單明白。

他由衷地讚美新婚的妻子,但奇怪的是,他一不讚美妻子年輕貌美,二不讚美妻子溫柔體貼,卻讚美起妻子會擺禮器、善於料理祭祀宴享這一類的事宜,真是讓人有些費解。

男子興奮地看到,他的新婚妻子在料理宴席祭祀時很有經驗。原來,在封建社會的家族觀念中,娶妻主要是以延綿家族為目的,因而理想的女人不僅是貌美、健康、能生兒育女的,能夠輔佐宴享祭祀是更好不過的了。男子能娶到這樣的女子,真是滿心歡喜,他認為妻子隻有懂得祭祀這類的事情,才能真正地做到持家有道。這從一個側麵可以反映出,封建的倫理觀念、宗法觀念已經滲透到婚姻生活中,成為衡量愛情是否美滿的準則了。

這首詩看似簡短,其實是有兩層意義的,一是詩歌本身的表層含義,二是它可以引申出比較深層次的含義。

男子找到了一個心目中的妻子,就像斧頭找到了一支合適的斧柄一樣,需要一定的方法程序,需要媒人、迎親禮等基本的安排。男子心中的得意,情緒的興奮,都凝聚在了一首自得自悅的歡歌中。斧頭和斧柄,就像丈夫和妻子一樣,合適了才會完美。就是再合適,還得需要媒人的牽線搭橋,妻子才能過門。這是中國古代喜慶民俗的場景,也表示出中華民族對於婚姻大事的嚴肅重視。

從引申的意義來說,斧頭有合適的斧柄才能發揮斧子的作用,可以比喻成兩種事物的協調關係。砍取斧柄,要有一定的要求、原則和方法。協調一件事物或者一種活動的雙方,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原則和方法。其實這是事物發展的共同規律:按一定的原則才能協調好事情。

事物的運動變化是需要一個中介的,就像斧頭和斧柄能組合到一起,一定是有工作在裡麵的;就像王陽明所說:還沒有人可以這樣,不做這件事就把道理總結出來了。但是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又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要求,前提是我們想要一把合適的斧頭,我們想娶到合適的妻子,才會有後麵中介的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根據這首詩歌和引申出來的意義,總結出一句話來,那就是:一個人想要順利地完成一樁好事,需要遵循一個合理的程序,這樣才能夠實現。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詩吧:

砍取斧柄怎麼做?沒有斧頭做不好。妻子怎樣娶進門?沒有媒人辦不到。

砍斧柄啊砍斧柄,有了原則難不倒。遇見我的心上人,擺上禮器娶來了。

《九罭》(yù):誠懇地挽留

一位地位比較低的人,遇到高級官員來訪,非常的榮幸。他趕緊打魚設宴,好好地款待這位大人,並且希望這位官員能在他這裡多住幾天,好好地玩一下,以便有更多聚談的時間。宴會上,主人唱起了這首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懷。

聽說高級官員要來了,他急急忙忙拿起細眼的漁網去捕撈河中的鱒魚、魴魚。他用細眼的漁網捕魚,是誌在必得的,大魚小魚都不會漏網。鱒魚和魴魚是非常美味的魚,他把最美味的魚捕撈上來,可見他對貴客的尊重和殷勤。

鴻雁會選擇在沙洲的水邊留宿,不過第二天就會飛走,不會在原地住兩個夜晚的。這位高級官員,因為公差來到這裡,就在他這裡住上一晚,明天就要走了。但是,人又和鴻雁是不同的。人與人難得一聚,不一定非要匆匆而彆,他是多麼希望這位貴人能在他這裡多留宿一晚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