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無法忘懷的驚鴻一麵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節 無法忘懷的驚鴻一麵,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更多支持!
已是深秋了,天剛剛破曉,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結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清晨,一位男子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朝思暮想的意中人。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讓人倍感寂冷和落寞,男子似乎對那位女子了解得並不多,隻知道她在河水的另一邊。
他根本就不知道伊人的居處,或者說伊人本身就遷徙無定。但就是在這個地方,那不經意間的驚鴻一麵,男子再也不能把這位女子忘懷,他似乎著迷了,儘管他多多少少知道,可能以後再也見不到這位女子了。沿著彎曲的水道,沿著直流的水道,他經曆了一番艱辛地上下追尋,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伊人的周圍流淌著波光,男子依舊無法靠近她。可望而不可求,更加深了男子渴慕的程度。伊人的身影是隱約飄渺的,男子癡心一片,似乎快要產生幻覺了。
惆悵和苦悶,想見一個人卻見不到,就是這樣的感覺: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乾。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終南》:名山配明君
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並且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岐山以西的周朝百姓,得知這裡要來一位新君主,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那裡的百姓不認識秦襄公,自然會對他很好奇。看到秦襄公之後,他們的眼前出現了這樣的一位君王形象:臉色紅潤,大有福相,穿著諸侯的禮服,錦繡衣衫狐裘服,青黑上衣五彩裳,無不顯得精美華貴,熠熠生輝。無論是旁觀者還是秦襄公本人,都對此時的情景有著一種新鮮感。因為秦襄公剛剛成為諸侯,不可能有司空見慣的感覺;而這裡的百姓在歡迎一位新的君王,那種好奇與敬仰,自然會體現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此時的秦襄公,似乎像是在炫耀自己的華服,又似乎在向這裡的百姓展示周天子賜予他的這份榮耀。
秦襄王步履雍容,來到終南山祭祀行禮。他衣服上的配飾聲音優美,身上琳琅的美玉掛件叮當作響,音韻悅耳。從外觀上就可以透出秦襄公的富貴氣派,給人一種敬仰的感覺。
而這裡百姓的內心感受又是什麼樣的呢?隻能有敬仰那麼簡單嗎?他們輕輕地說了一句:那就是我們的君王啊!這句話裡麵有讚歎,有驚疑不定,有忐忑不安,有喜憂參半的複雜情緒。因為新君降臨一方,舊地遺民自然會有一種前途未卜的緊張感覺。他們似乎在說:秦君啊,你富貴長壽,但你不要忘了,這裡曾是周王的土地和百姓啊!
這一句話,把周朝遺民的祝福、叮嚀、告誡、期望等種種難以直言的心境委婉地表達出來。這似乎是在勸誡,希望秦君是明君,不是暴君。這種委婉的語氣,也體現了百姓的誠懇和智慧。
周朝遺民為什麼一開口就把終南山搬出來呢?因為終南山是周朝引以為豪的名山,這樣是為了顯示王都之民的身份和在某種程度上的優越感,也可以使初來乍到的秦君不至於小覷他們,這是在借當地的名勝來壯膽撐門麵的虛榮心了。終南山巍峨險峻,為萬眾所仰慕,那裡物產豐富,尤其是以根深葉茂的樹林為代表,山勢險奧,氣象萬千,《尚書》和《左傳》對此山均有提及。
周朝遺民為什麼要這樣不惜饒舌地來介紹終南山呢?一層意思是表達他們對終南山的崇敬之情,暗示對秦君尊貴身份的褒揚,有偉物偉人的奉承之意。另一層意思是,讓秦君好好地思忖一下:你真的能像終南山一樣受人尊崇嗎?你隻有修德愛民,不負眾望,才能和名山的地位相媲美。正所謂: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秦君,周朝的遺民歡迎您,希望您能做個好君主:
終南山上有什麼?有山楸來有梅樹。有位君子到此地,錦繡衣衫狐裘服。臉兒紅紅像塗丹,那就是我的君王。
終南山上有什麼?有棱有角地寬敞。有位君子到此地,青黑上衣五彩裳。身上佩玉響叮當,到壽寢也忘不了。
《黃鳥》:滅絕人性的事情
根據《左傳》記載:秦穆公去世後,用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殉葬,而這三個人都是秦國的傑出人物;國都的人們為了哀悼他們,寫了《黃鳥》這首詩歌。對於這件事,《史記》上也有記載:秦穆公死後,陪葬者共有一百七十七人,秦國有賢臣三人,屬子車氏,名為奄息、仲行、針虎,也在陪葬者之列;秦人哀痛,為他們作詩《黃鳥》。
殉葬,是奴隸社會的一種惡習,陪葬者不僅有奴隸,還有統治者生前最親近的人,秦穆公讓三良殉葬,就是一個例子。根據史書記載,《黃鳥》這首詩隻哀悼三良之死而沒有說其他人,這樣說來,其他的一百七十四人應該都是奴隸。
用黃鳥的悲鳴來渲染三良被殉葬的事情,這樣的氛圍是哀傷的,當權者怎麼能忍心把三位才智超群的國家棟梁給活埋了呢!秦人麵對三人的殉葬,表現出了一種無比哀悼的心情。三人在活埋前,是那麼的悲慘惶恐,秦人目睹了這一滅絕人性的行為,惶恐之餘,發出了憤怒的呼號,質問蒼天為什麼要殲害人才!這是對當權者的譴責,也是對時代的質問。如果可以贖回他們的性命,即使用百人來代替,也是心甘情願的啊!
(我的小說《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