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節 晉國六卿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6節 晉國六卿,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穆公怨恨晉懷公當初的不告而彆,於是他開始四處尋找重耳,想立重耳為晉國國君。晉懷公此時也下令,讓當初隨同重耳逃亡的晉人在限期之內回到晉國,不然滅其家族。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耳順利地回到晉國,晉國朝廷內也有其他大夫作內應,弑殺了晉懷公。重耳即位,為晉文公。
儘管從獻公開始,晉國就發生了內亂,但是並沒有傷筋動骨,晉獻公的強勢擴張,為晉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晉文公即位後,誅殺了跟隨晉懷公的大臣,賞賜跟隨他流亡的大臣和晉國內的一些功臣。而此時,周王朝內部發生了混亂,周襄王被自己的王弟討逐,晉文公聽取了臣下“要想成為霸王,不如護送周王回京、尊敬周王”的意見。晉軍趕在了秦軍前麵發兵解圍,迎回了周襄王,殺掉了襄王的王弟。
周頃王去世後,周王室的公卿進行爭權,晉國派趙盾率領八百輛戰車平息了周朝的動亂,擁立周匡王即位。諸侯立天子,此時晉國的霸主地位達到了頂峰。
晉武公當年曲沃代翼,他的兒子晉獻擔心後來的公子也會效仿作亂,於是他聽從臣下的建議,大肆捕殺公族。無論是晉文侯的那一脈,還是曲沃桓叔的那一脈,殺的殺,逃的逃,以至於晉國都沒有了公族,這就為日後晉國公室的衰弱而六卿強盛埋下了隱患。曲沃代翼後,晉武公滅掉荀國,把荀息封在荀國,荀息為荀氏,荀息是晉獻公的托孤重臣。後來又出現了中行氏、智氏、範氏。晉獻公滅掉霍國、耿國、古魏國後,把畢萬封在古魏國,這就是後來的魏氏。晉獻公把耿國賜給了趙夙,便形成了後來的趙氏。
晉文公即位後,設立步、車、騎三軍,為晉國六卿的形成打下了基礎。郤(xì)氏、狐氏、趙氏、荀氏、先氏、欒氏、胥氏等諸侯大夫開始興盛起來。這其中,趙氏是最強的。趙衰、趙盾父子,經曆文襄靈成四公,權勢滔天。晉襄公六年,趙衰、欒枝等重臣先後去世,趙盾得到了專政的機會。第二年,襄公去世,趙盾立年幼的晉靈公即位,掌管國家大權。他甚至以卿大夫的身份會盟諸侯,出現了僭越公室的行為。
靈公去世後成公即位,晉成公賜趙氏為公族大夫,其他的卿大夫更加的不滿。而趙盾的堂弟趙穿弑殺靈公,成為眾卿討伐趙氏最為有力的借口。趙盾死後,他的兒子趙朔打敗楚國歸來,結果卿大夫韓厥勸他趕緊去避難。趙朔不聽,最後屠岸賈率眾發難於下宮,殺死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趙氏家族在這次政變中突然崩塌,曆史上稱為下宮之難。後來,在韓厥、程嬰、公孫杵臼等人的幫助下,趙氏孤兒趙武長大成人,順利報仇而滅掉了屠岸賈一族,繼續趙氏的發展。
趙氏被滅之後,眾大夫開始爭權。晉景公時期,郤克執政,郤克發兵攻打齊國而打勝,郤氏日益壯大。後來由於郤氏和欒氏的爭鬥,郤欒兩家先後衰弱。到了春秋晚期,晉國的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專權,為晉國六卿。趙氏擊敗範氏和中行氏,後來範式和中行氏的土地儘被韓、趙、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又聯合擊敗了智氏,平分了智氏的土地,分彆建立韓、趙、魏三個政權。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正式承認了他們的諸侯地位。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三分晉地,廢晉國國君為庶民,晉國最終滅亡。
《詩經》收有的晉國民歌都集結於《魏風》和《唐風》之中。《唐風》一共12首,它們分彆是《蟋蟀》《山有樞》《揚之水》《椒聊》《綢繆》《杕杜》《羔裘》《鴇羽》《無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下麵,我們來好好地欣賞一下這些詩歌吧!
《蟋蟀》:人應該好樂無荒
蟋蟀從野外遷至屋內,說明天氣漸漸寒涼了,時節變換得真快,這一年已經到了歲暮,古人常常用候蟲對氣候變化的反應來表示時序的更易。主人公看到這樣的一幕,趕緊宣稱要抓緊時機好好行樂,不然便是浪費了光陰。其實這似乎是一種欲進故退、虛晃一槍的說法,他後麵跟進的說法是:不要過分地追求享樂,應當好好想想自己承當的工作,對分外的事物也不能完全地漠不關心;尤其是不可以隻顧眼前,還要想到今後可能出現的憂患。
他在反複地叮囑著,包含著他寶貴的人生經驗,是警醒自己也是在驚醒他人。他說:喜歡玩樂,可不要荒廢了自己的事業,要像賢士那樣,時刻提醒著自己,做到勤奮向上。
人,可以喜歡玩樂,但一定要節製在一定的限度內,不要荒廢了正事:
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今我不尋樂,時光去不返。不可太享福,本職得承擔。好樂事不誤,賢士當防範。
蟋蟀在堂屋,一年將到頭。今我不尋樂,時光去不留。不可太享福,其他得兼求。好樂事不誤,賢士該奮鬥。
蟋蟀在堂屋,役車將收藏。今我不尋樂,時光追不上。不可太享福,多將憂患想。好樂事不誤,賢士應善良。
《山有樞》:貴族中的守財奴
一位守財奴氏的貴族統治者,他的生活起居、吃喝玩樂都是上等的,有漂亮的衣裳、豪華的車馬、寬敞的庭院、精美的樂器、美酒佳肴。但這位貴族仁兄似乎隻熱衷於聚斂財富,卻不舍得耗費使用,可能是吝嗇成性的原因吧,一心想著把家產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
對於這樣的人,百姓對他的諷刺還是非常辛辣的:
山坡上麵有刺榆,窪地中間白榆長。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裡裝。你有車子又有馬,不駕不騎放一旁。一朝不幸離人世,彆人享受心舒暢。
山上長有臭椿樹,菩提樹在低窪處。你有庭院和房屋,不灑水來不掃除。你家有鐘又有鼓,不敲不打等於無。一朝不幸離人世,彆人占有心舒服。
山坡上麵有漆樹,低窪地裡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樂器。不用它來找歡喜,不用它來度時日。一朝不幸離人世,彆人得意進你室。
《揚之水》:暴風雨來臨前的寂靜
公元前746年,晉文侯去世,他的兒子姬伯繼任晉國國君之位,為晉昭侯。公元前745年,晉昭侯將晉文侯的弟弟、自己的叔父成師封於曲沃,世人都稱他為曲沃桓叔,當時曲沃城的麵積比晉國的都城翼城還要大,這違背了《周禮》規定的等級製度。晉國的大夫師服勸諫晉昭侯說:建立國家應該讓君主的力量、地盤大於臣下,這樣才能鞏固地位和統治,這樣一來屬於本末倒置,是不能穩定的,曲沃日後必為禍害。但晉昭侯並沒有聽取師服的意見,從此便埋下了晉國近70年內亂的禍根。
曲沃桓叔受封於於曲沃的時候,已經58歲了,相比剛剛即位的晉昭侯,他因為曾經參與過兄長晉文侯重奪政權的政治鬥爭,顯然他的政治鬥爭經驗要更加豐富。曲沃桓叔有德行和才能,在人們的心目中威望很高,所以許多的有誌之士紛紛奔向了他。曲沃靠著非常優越的地理條件,再加上曲沃桓叔的苦心經營,很快就成為了晉國的第二個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實力和影響已經超過了當時的晉都翼城。隨著封地的不斷壯大,曲沃桓叔的欲望也越來越大,他萌生了篡奪侄子晉昭侯的政權的念頭。而麵對曲沃勢力的逐漸擴張,晉昭侯也沒有采取製止的措施。
公元前739年,晉國的大臣潘父弑殺了晉昭侯,公然迎立曲沃桓叔為晉國國君。曲沃桓叔正想進入翼城奪權的時候,當時晉國國君的支持者的勢力還很強大,於是他們發兵攻打曲沃桓叔。曲沃桓叔兵敗,隻好退回曲沃。晉國人擁立晉昭侯的兒子姬平為國君,是為晉孝侯,並且誅殺了叛黨潘父。從此以後,翼城和曲沃的對立算是完全地公開化,晉國實際上已經是兩個政權同時存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