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節 四海之內皆兄弟,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子路在給季氏當差的時候,打算讓子羔去做費地的長官。孔子知道後說道:你這簡直是害人子弟。子路聽孔子這麼說不高興了,答道:那個地方有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靈都是學習,難道一定要跟著您讀書才算是學習嗎?孔子生氣地說:所以我討厭那種花言巧語狡辯的人!(子羔是孔門中比較年輕的弟子,孔子認為子羔的學業尚未圓滿,還沒有達到出仕的標準;何況要去季氏這種惡人手下做官,孔子害怕他會失去了原則。此時的孔子和子路應該都比較激動,子路理屈詞窮,在情急之下說出了否定老師的話,但絕非內心所想;孔子也一改平時的溫良恭謙讓,嗬斥起了子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人陪孔子坐著。孔子開口說:不要因為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你們就什麼都不敢說了。你們平日裡總是說沒有人了解我;假如現在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打算怎樣做呢?子路聽後,趕忙答道: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而且夾在兩個大國中間,常常受到其他國家的侵犯,加上國內又鬨饑荒;讓我去治理,隻要三年,就可以使那裡的百姓勇敢善戰,而且懂禮儀。孔子聽後,隻是微微一笑。

孔子又問:冉有,你會怎麼樣呢?冉有答道: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見方的地方,讓我去治理,三年以後,就可以讓百姓過上飽暖的日子。至於這個國家的禮樂教化,就需要等著君子來施行了。孔子又問:公西華,你怎麼樣?公西華答道:我不敢說能做到什麼,而是願意一直學習。在宗廟祭祀的活動中,或者在同其他國家的盟會中,我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讚禮人。

孔子最後問:曾皙,你怎麼樣呢?這時,曾皙的瑟聲逐漸放慢;接著鏗的一聲,他離開瑟站起來,回答道:我想的和他們三位說的都不一樣。孔子說:沒關係,也就是各自說說自己的誌向而已。曾皙答道:暮春三月,我們都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願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去沂水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走回來。

孔子長歎一聲說道:我讚成曾皙的想法啊!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之後,曾皙問孔子:夫子,您感覺他們三個人說的話怎麼樣?孔子回答:也就是各自談談自己的誌向罷了。曾皙問道:那夫子為什麼要笑子路呢?孔子回答:治理國家要禮讓,可他說話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曾皙又問:那是不是冉有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呢?孔子回答:哪裡見得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見方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曾皙又問:公西華講的是不是治理國家呢?孔子說:宗廟祭祀和諸侯會盟,這不是國家的事又是什麼?像公西華這樣的人如果隻能做一個小相,那誰又能做大相呢?

(十二)《顏淵篇》

《顏淵篇》一共24小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製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給彆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成全彆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彆人的惡處”;“君子用文章和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來幫助自己培養仁德”。這一篇中,孔子的幾位弟子向他請教怎麼做才是仁,孔子給予了他們比較詳細的解釋;孔子還談到了怎樣做才算是君子的問題。

顏回向孔子請教怎樣做才是仁,孔子告訴他:克製自己,一切都按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不在於彆人。顏回接著問道:請問夫子,實行仁的具體條目是什麼呢?孔子回答: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顏回聽後欣喜地說:弟子雖然愚笨,但也要按照夫子說的這些話去做。

冉雍向孔子請教怎樣做才是仁,孔子回答:出門辦事就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時就如同舉行重大的祭祀,都要嚴肅認真;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給彆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沒有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裡也沒有人怨恨自己;冉雍聽後回答:弟子雖然愚笨,也要按照夫子的話去做。司馬牛向孔子請教怎樣做才是仁,孔子告訴他:仁人說話是慎重的;司馬牛又問道:說話慎重,這就叫做仁了嗎?孔子說:做起來很困難,說起來能不慎重嗎?

司馬牛向孔子請教怎樣做才算是一位君子,孔子告訴他: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還是沒有太明白,接著問: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做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回答: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會有什麼憂愁和恐懼的呢?有一次,司馬牛和子夏聊天,司馬牛憂愁地說:彆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聽後回答: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隻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彆人恭敬而又合乎於禮,那麼天下人就都會是自己的兄弟了;真正的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子張向孔子請教怎樣做人才算是明智的,孔子告訴他:像細水潤物那樣暗中挑撥的壞話,像切膚之痛那樣直接的誹謗,在你那裡都行不通,那你就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撥的壞話和直接的誹謗,在你那裡都行不通,那你也就可以算是有遠見的了。子貢向孔子請教該怎樣治理國家的問題,孔子回答: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子貢接著問道:如果不得不去掉其中的一項,那麼在您提到的以上三項中,應該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回答: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麼在這兩項中應該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了,那麼國家也就不會存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