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節 守得雲開才能見月明,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這隊鐵騎把孔子一行人包圍住,一會兒,晏子從馬車裡出來了。晏子下了馬車,完全沒有了先前的傲慢,拱手向孔子行禮,說道:孔丘先生,怎麼可以這樣不辭而彆呢?孔子看了看晏子的陣勢,也說了實話:齊國容不下我孔丘,我怎敢眷戀於此。晏子知道孔子會離開,他是來送行的,隻是晏子想讓孔子輸得心服口服,因為論口才,晏子還沒有怕過任何人。晏子說:孔丘先生,晏某自知孔先生是治國之能士,但你的這套理論,在當今是無法實施的,如果你能放棄你的理論,我還是誠心請你來齊國,我們一起輔佐景公。

孔子自然明白晏子並非真心實意請他回去,隻是在責難他而已。孔子聽到這個,反而笑了,說:我孔丘一向做事執著,選擇離開,自然就不會回去,除非您能說服我。晏子一聽,這擺明要進行一次辯論賽,也好,徹底滅掉孔丘這小子的銳氣。於是孔子和晏子麵對麵席地而坐,其他人把兩人圍到中間,這是當時辯論的形式。一切準備就緒,晏子首先發問:現在大小的邦國一百四十多個,硝煙四起,日夜戰爭;請問夫子,這是為什麼?

孔子答道:為了人口和城池。晏子笑笑說:夫子隻說對了一半。當今時代,天子無能,諸侯為了自保爭相發展自己,最終目的就是統一天下,世界為爭才是天下大道!孔子聽後,隨後反駁:安於內,禮傾天下,四方歸服,不爭也可得天下。晏子聽後笑笑說:夫子又在說克己複禮那一套了。諸侯爭霸,哪個統治者不想富國強兵稱霸中原,他們製定嚴酷的法律,讓全國上下奮戰一心,重視軍事實力,重視軍備物質的充盈,隻有消滅其他諸侯,自己才能求得永久生存。

晏子說完,辯論進入了片刻的安靜。周圍大樹的枝枝杈杈上掛滿了葉子,看似茂密,卻經不住微風的吹拂,風一起,葉子就墜落了一地。樹木春生秋敗,這是自然現象,但大樹卻會永遠矗立在那,生也好,死也罷。大樹有一天會凋亡,但總有一顆種子會落地生根,讓生命延續。雖然,現在這棵樹沒有被認為是棟梁。大樹的周圍樹木林立,它們長得顆顆挺直,時不時地嘲笑這棵大樹:真傻,不往上麵長,樹根倒越來越深!大樹孤寂的時候,也會發出自己的感慨。

孔子站起來,看了一眼天空,感歎道:天地生人,而後有了氏族,氏族相爭,有了邦國,邦國相爭,而後成天下,建立華夏一統。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幾代帝王擅自改道,導致商朝滅亡夏朝,周朝滅亡商朝,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禮法崩潰,君臣父子人倫大變,新政權不得已而取代前者。我要恢複的禮,不是法令,不是形式,是人心中的真理。是下對上以忠,子對父以孝,是人人坦誠相待,徹底消滅戰爭,追求天下大同!

孔子頓了頓,接著說:剛才晏大夫說世界為爭才是天下之道,你錯啦!你說的天下之爭讓世間刀兵不止,眾生痛苦。晏大夫隻知國家兵強,卻不知民心就是天心,民視就是天視。設想國家一夜之間,百萬大軍一統天下,不出十年必將土崩瓦解。這是為什麼?人心似水,欲壑難填!

晏子聽後似乎有所動容,說道:孔夫子所盼,隻有周文王這樣的聖君明主才能做到。可今日天下,已經不是武王平紂的天下了。

孔子答道:我隻能把這套文王治國的大道總結出來,用畢生的精力去傳播,他日若有明君,自當知曉孔丘所言不虛。大道青天在我心,我會用儘全力恪守於此,哪怕路途困窘不堪。即使孔丘在有生之年,願望沒有實現,那我的作為也會留名青史,供後人學習。這樣,孔丘的功德已經無量了!

晏子千辛萬苦追來,想要給孔子一個教訓,結果被孔子說得無言以對,隻能躬身一拜,放行孔子。孔子收了收自己激動的情緒,對晏子說了一些仰慕之語。道不同,不與之謀,這是孔子和晏子共同的準則。孔子上了馬車,歎息一聲,離開齊國。最有道理的人往往最終留不下,因為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他。偉大的人一生過得未必舒坦,這可能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吧。未來的路會更坎坷,這位偉大的鬱鬱不得誌的理想主義者!

孔子離開齊國,回到魯國,直到他51歲的時候,才算被重用,從現在的市長職位一直提到代理宰相。他曾經治理魯國西北部的一個小城邑,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城邑的麵貌大變,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氣。在這期間,孔子發出了四十不惑的感慨,意思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曆了許多,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力;五十知天命,就是五十歲之後,知道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求結果。在這期間,孔子修整了《詩》《書》《禮》《樂》,以教給弟子。

當時魯國的國君為魯定公,實際的政權卻掌握在三桓手中,三桓指魯國孟氏、叔孫氏和季氏三大家族,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後代,所以被稱為三桓。魯定公之前是魯昭公,魯昭公就是被三桓趕出魯國,客死他鄉的。孔子在任職期間,為了削弱三桓的實力,決定拆毀三桓所建的城堡。孔子不畏權貴,但城堡拆了一半就被迫停止了。後來,齊國送給魯國80名美女,季氏全收,從此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魯定公自知自己並無實權,惹怒了三桓,自己的下場會比昭公還要慘,因此,他做事自然得過且過。

孔子55歲時,魯國權貴不打算再任用孔子了,孔子也對當朝的君臣失望至極,決定離開魯國,開始了自己長達14年的周遊列國生涯。孔子明白,自己的思想和做為很難再讓任何國家的君主重用。他想推行仁政,停止戰爭,可當時是春秋時期,隻有通過不停地戰爭,不停地吞並,才能得以生存。他踏過衛、曹、宋、鄭、齊、陳、蔡、楚等國的土地,目的就是宣傳自己的思想。整體來說,各國權貴還是對孔子禮遇有加的,雖然沒有國君重用他。每個國君都明白,孔子的思想會讓國家強盛,但這個過程太漫長,現在的大環境也不允許,因為不知什麼時候,鄰國就會朝你萬箭齊發了。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儘在起點原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