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有些事情不能隻是說的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節 有些事情不能隻是說的,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之前在一家雜誌社工作過,說是雜誌社,其實就是個銷售型的公司。仔細想想,現在什麼公司不是銷售型的公司呢?什麼崗位不是銷售型的崗位呀!我的辦公室裡還有四位同事,其中有一個是我的領導,他大約四十幾歲樣子,在東南亞那一塊留過學。他腿腳有些毛病,為了不讓自己被這個時代的潮流所淘汰,他把自己打扮得特彆時尚,背著年輕人的書包,帶著墨鏡,稱呼他隻能喊他的英文名字。他說他現在最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了,感覺自己也很年輕,很陽光。
我和他開玩笑地說:拋開年齡,你知道怎麼判定一個人是年輕還是老了嗎?他顯得一臉疑惑。我說:一個人總喜歡和比自己年齡大的人玩,說明他還小;一個人總喜歡和比自己年齡小的人玩,說明他已經老了。說完之後,我們兩個都笑了起來。我當時大學剛畢業,幼稚得很,說起話來直來直去,因此職場之路走得還蠻坎坷的。現在想想,很多事情都是因為自己不夠淡定,才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周圍的長者見我內心還算單純,對我說話倒不避諱,這反倒讓我成長了不少。
他是一個基督徒,平時說話語氣深沉,經常突然蹦出一句哲言什麼的,讓我們摸不著頭腦。一早,我剛坐在座位上,他就把一本書輕輕地放在我的工位上。一看書目,我就知道這是一本關於上帝和神學的書。我立即雙手把書捧起,歸還給了他。我說:對不起,我不讀神學,我讀國學的!他聽後,冷笑了幾聲:嗬嗬,臭小子,還不讀!那你說說,什麼是國學?
他這一問,倒是真得把我給問住了。什麼是國學?我一直在叫囂國學是我的信仰,但我對國學卻始終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我總感覺有很多真理是客觀存在的,但我總是不能把它們串聯起來,一切都是在邊緣上打轉,不能深入進去,品嘗的也隻是零散的細枝末節,無法得其精髓。我隻得含糊地回答:國學浩若繁星,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明白的。
他笑著說:臭小子,有些東西不能隻是說的,要寫出來!他的這一句話倒是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教誨。是啊!我從大一就開始寫東西,為了搜集素材,我很自然地接觸到了國學經典,捧著國學愛不釋手。國學給我增加靈感的同時,也逐漸地深入到我的內心。我想,我真得應該安靜下來,好好去挖掘這一塊寶藏了。
*********
孔子這樣說過:人在年少的時候,血氣還沒有成熟,是處於長身體的關鍵階段,千萬不要參與男女之事,以免精髓的流失;等到人的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是成就自己的黃金時間,千萬不要繞進人與人之間的爭鬥之中,獨善其身,做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人到暮年,血氣衰落,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一定要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學會知足,切忌貪得無厭。這段話的原句出自《論語》,孔老夫子幾千年前的教誨,到現在不但沒有過時,反而彌足珍貴。
為什麼我鐘情於國學?因為我不想做一個糊塗之人,我想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怎麼樣過這一生才算充實,怎麼樣能活出真正的自己而又不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可能這些東西會一直藏在我的內心中,永遠是個疑問,但有一天,我無意間接觸到了一點答案,讓我茅塞頓開。我慢慢地明白,我去做這樣的一件事情,就可以一點點解開自己內心的疑惑。哪怕我在短時間內不能把問題解決,至少我在國學這裡找到了清晰的方向。
有位藝術家曾經說過:藝術是一條永無終點但又不得不樂此不疲奔跑一生的道路。藝術是這樣,那國學呢?做學問呢?同樣是這個道理。不然莊子也不會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他也曾感歎生命有限而知識無窮。尤其現代信息時代的大爆炸,連兒童的學識都不隻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那麼簡單了。越是紛繁,就越容易讓人迷亂,最後可能落得一無所得。人,出於愛好也好,出於生存的壓力也好,或者出於自己的夢想也好,是應該需要認認真真鑽研一門學問的。做好了一件事情,其實什麼都能做好了。
國學,是中國哲學的精華和基礎,它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結晶;它是神州大地的土壤,在默默地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國學裡有宇宙、有眾生、有善惡、有是非,有為人的最高智慧。國學告訴我們怎麼樣做人才算成功,把人做到什麼程度就會享有什麼樣的人生。國學安靜、沉穩,卻無窮無儘。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它都有著蓬勃的生命力;時代越是發展,國學越顯得重要。然而,對於我自己來說,我想讓自己變得更好,國學便成了我的精神脊梁。
*********
國學是什麼?簡單地理解,就是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它是以秦朝以前諸子經典為根基,後經一代一代人的繼承和發揚,形成的特有而又完整的文化體係。舉個例子,《四庫全書》按經史子集把國學分為了四個部分,“經”主要收錄的是儒家的十三部經典及相關著作;“史”收錄的都是史書;“子”收錄的是諸子百家的著作;“集”是指詩文詞總集和專集。《四庫全書》據說有八億字,而在編纂此書的時候,清朝又毀掉了將近這個數字的文字。照這樣的數字來看,就算鑽研幾生也是無法窮儘的。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兩個詞語。第一個叫“諸子百家”,它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彆的總稱,流傳最廣泛的有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兵家、醫家和小說家等等。第二個詞叫“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和農家。諸子百家和三教九流留下來的學說和經典,就成為了國學的基礎。後期隨著朝代的更替,各家的學說均被一定程度地傳承和發展,甚至出現了文化的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