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小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可曾記得,你的祖先名叫炎黃?,重生怦然心動,涼小柒,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言老頭拿著蘇燦的作文本在手裡揚了揚,微微一笑,道:“你們幫我選一個人出來,朗讀一下蘇燦的文章。”
教室底下的同學齊聲的呐喊道:“程可淑,程可淑!”也有其他同學叫彆人的名字,可是很快就埋沒在轟轟烈烈的呐喊聲中了。
言老頭點頭道:“好,程可淑,就由你來朗讀一下蘇燦的文章,注意音準飽滿,不一定要抑揚頓挫,但必須以富有感情。”
孫浩東還沒有從蘇燦的作文被當做範文帶來的震撼中回過神來,就聽到言老頭要程可淑朗誦上台讀範文,下意識的吞了吞口水。
麵部的表情微僵,環顧四周都是呐喊轟烈的聲音,嘴巴囁嚅想要說什麼,喉嚨裡卻像堵了一塊大石頭。
他陰翳著臉,指甲刺進掌心的肉裡麵,掐出深痕,緊接著一股妒火在胸膛裡熊熊燃燒,憑什麼是他蘇燦?
蘇燦的作文被講台的同學傳下來,到第二排課桌程可淑的桌子上,程可淑微微臉紅一下。
她推開椅子站起身來,白皙修長的手指翻開了蘇燦的作文本,先是快速的瀏覽了一遍,微微蹙眉,眼眸中閃爍一抹淡淡的弧光。
有一定的朗誦基礎的她知道,自己是屬於那種音色甜美如銀鈴般脆生生的聲調,而蘇燦的作文寫的格局氣勢恢宏,如果自己還沿用靜謐優雅的朗誦強調一定是不行的。
程可淑當即用一種略帶悵然和低沉的語氣大聲朗誦,道:“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牆,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總會有一絲酸澀衝上喉頭,總聽到有一個聲音大聲的說:記得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有人跟我說,曾經有一條大魚,生活在北冥那個地方,它化作一隻巨鳥,在天地之間翱翔。巨鳥有如垂天之雲般的翅膀,雖九萬裡亦可扶搖直上。聖賢賦予我們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為我們塑造一個博大恢弘的殿堂。”
第一段結尾的話語頓時讓班上鬨哄的聲音寂靜下來,同學們紛紛屏住呼吸,握緊拳頭,瞪大眼睛,頓時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因子在血管裡麵燃燒,那是來自血脈中的共鳴,不可遺忘!
“你可曾想,那時節蒹霞蒼蒼,青青滿目的是子衿,悠悠於心的是羅裳,輕裾飄繇著流動的思緒,將流風挽回,讓曲水流觴。”
“你可曾想,在那個暮雨蒼茫的海上,在那個落梅成簌的山岡,折戟殘劍埋葬了千年的歎息,火光衝天裡卻挺立著壯士的脊梁,儘管在夕陽的背後,神舟蕩覆,不複冠裳。”
……
“就在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坐進麥當勞的廳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時裝,我隨口唱著my,heart,will,go,on,卻莫名其妙的心傷,因為我聽到一個聲音大聲的說:忘了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程可淑以鮮活飽滿、熾熱澎湃的語言激情迅速將朗誦的氣氛推向高潮,朗誦還未完畢,底下同學們掌聲雷動,經久不息,她強烈的帶入感、語言表現力與感染力使同學們驚歎之聲不絕於耳,深深的打動了所有的同學。
當程可淑朗誦完最後一段話,教室裡爆發出了更熱烈的掌聲,連在外麵走廊經過的人,都可以聽到震耳欲聾的聲音。
其中劉磊、趙順、張家斌、君耀四個死黨鼓掌是最賣力的,雖然他們不是很懂作文,但程可淑確實朗誦的很好。
有的同學熱淚盈眶,有的同學差點淚流滿麵,有的同學感覺鼻子一陣酸楚,想哭又哭不出來,莫名心傷,像是在胸口堵了一塊巨石壓抑無比。
蘇燦坐直了身體,微微含笑,神情時而恍惚,時而動然,與周遭的同學們的傷感融合成為一道格格不入的背景,明明是喧鬨的場景,卻顯得十分孤單落寞。
程可淑坐下,眼中閃過極為複雜的神色,這個看起來似乎普通的大男孩,忽而變得高深莫測了。
言老頭站在講台,充滿激情的道:“大家想不想讓蘇燦上台來給我們講講漢服之美?!”
“想要!”麵對如此吊胃口的言老頭,班上的人雖然不憤,卻還是齊聲大喊著道:“蘇燦來一個,蘇燦來一個!”
劉磊更是擠眉溜眼,伸手推著蘇燦的背,道:“燦哥兒,上去啊,這是漲麵子的好事,彆害羞,嘿嘿。”一旁的幾個死黨更是起哄。
“好。”蘇燦沉穩站起來,目光平穩,凝靜。
他緩緩的走上了講台,轉過身拿起粉趣÷閣,在黑漆的黑板上飄飄灑灑的寫著字,粉趣÷閣灰簌簌的落下且飛揚著:“千秋青史,不忘衣冠,為天有漢,鑒亦有光!”
“好字,剛勁有力,大趣÷閣如椽。”言老頭目光一凝,止不住的讚賞道,在高中階段這一群人中,能把字練的如此出眾的,寥寥無幾,但是寫的好書法的人,無一下了苦功夫的,沒有兩三年的勤學苦練,根本無法寫出這樣的字體。
蘇燦站在講台上麵,目光竟然顯得深邃,雙手的手掌心微撐在講台上麵,微弓著背。
俯視底下的同學,並沒有怯場的意思,反而像多年的老手一般,在眾多雙眼睛注視下鎮定自若。
“呼!”
輕呼一口氣。
無視了底下做鬼臉的劉磊等人。
“漢族是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民族,加上曆史悠久,漢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我們無法隻用言語來概括漢文化的所有內容,今天我要說的就是漢文化的一種體現——漢服。”
“三千多年來,漢服影響了整個亞洲的服飾體係,在每個時期卻有不同,她代表不了周朝,代表不了隋唐,同意不代表今天,它就是一個民族符號,無法代表卻見證著秦漢,見證著隋唐,見證著大明朝,見證著古今和未來,她與我們的曆史息息相關。”
“漢族不是一個****的民族,她有自己魅力的民族服飾,她就是漢服。”蘇燦用一種平淡的白描口吻娓娓道來。
蘇燦本身就是一個漢服愛好者,他清楚的記得1998年這個時代,已有極少數人提倡漢服,並穿起漢服,但隻是個體現象,沒有形成社會現象。
因為人們還停留在衣食住行關注的層次上麵,對於漢服這種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奢飾品,鮮有人關注。
而且穿上之後,與周圍的大環境格格不入,容易遭到彆人的批判。
漢服複興運動真正意義上誕生於二十一世界千禧年以後,時間大概是2001年至2003年初。
彼時的漢服並未走入現實社會,或可稱為網絡漢服,當時的漢服處境是挖苦諷刺、冷嘲熱諷、拚命抹黑,惡意中傷,鮮有支持者。
第一代漢服者的曆史貢獻是提出了漢服複興的概念,但並未形成係統性的理論,對漢服的定位未能作出準確論述。
時間的車輪繼續向後麵滾動,大約從2003年起,中國社會才開始出現了有關漢服的討論、爭議和新一輪的旨在建構民族服裝的社會與文化實踐。
漢服運動是以大中城市為中心,一些年輕人以複興漢服為目標的社會文化運動。
這是一個將興起還未興起的大時代,許多人甚至還不知道漢服到底是什麼樣子,錯把和服、韓服比作漢服。
往後輝煌且轟轟烈烈的漢服在這個時代顯得頗為落寞,鮮有人問津。
程可淑的好友李芸,突然忍不住問道:“蘇燦,我們不是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嗎?怎麼會是三千多年呢?”
“看來李芸同學不懂漢服是起源於什麼時候的啊。”蘇燦平靜的看著她,然後微側腦袋對言老頭,道:言老師,我能多花點時間給他們講解一下嗎?”
“嗯,可以。”言老頭點點頭。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製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的四書五經成為冠服體係,二十四史中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製是取自天意而定,是神聖的。”
“而周朝是公元前1066年到前256年,現在是1998年,周朝結束距今已有3064年了,明白了嗎?”蘇燦解釋道。
“說了那麼多,你就給我們介紹一下漢服的樣子吧?”李芸不依不饒的問道。
“好。”
班上的同學鼓掌起來。
“漢服的特點是:交領、右衽、係帶;基本形製有:衣裳、深衣、袍杉,襦裙、襦袴;組成的結構有:首服、體衣、足衣,配飾。”蘇燦為底下的同學一一講解。
突然孫浩東出言道:“什麼漢服?不就是仿製和服的嗎?再說現在誰還穿這個,一出去就被當成瘋子,你說漢服不免有些複古迂腐的嫌疑吧!”
他這一插嘴,頓時打斷了興致勃勃解答問題的蘇燦,頓時沉默下來,班上同學看到蘇燦不說話了,都齊刷刷的怒目而視孫浩東。
孫浩東知道自己妒火中燒失去了理智,將這些話當眾說了出來,說漢服就是日本和服的仿製品,而且說是穿這些衣服的人肯定是瘋子,這不就是打全班同學的臉嗎,因為還有一大半同學心動了,想著穿漢服去踏春,衣訣飄揚,是多麼的靖爽。
“膚淺至極,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諸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都均具有或者借鑒漢服的特征!”
沉默一下的蘇燦抬頭反擊,目光前所未有的淩厲,如兩把利劍直逼孫浩東。
“你是否還記得?中華文明,璀璨輝煌,它自五千年來,始於炎黃!”
“你是否還記得?華夏大地,厚重蒼茫,它自五千年來,即是吾鄉!”
“你是否還記得?中華民族,勤勞自取,它自五千年來,立國興邦!”
“曾有千秋青史,天佑華夏,國祚綿長,難免連天烽火,刻骨國殤。曾有傳統衣冠,曰之霓裳。亦有剃發易服,國人皆忘!”
“而你如何能忘,如何敢忘?昔有胡服騎射,滿清衣袍,掩我漢服,衣袂飄飄。昔日甲申國難,揚州屠殺,忘我國魂,英姿渺茫!”
“我醉心於傳統文化,你笑我複古迂腐,我傾心於傳統衣冠,你笑我怪異成瘋。可是為什麼你能如此理直氣壯,將自己民族的文化棄如草芥?為什麼你能如此問心無愧,將自己民族的文化百般嘲諷?”蘇燦大聲喝問孫浩東。
孫浩東一時啞口無言,隻得老老實實的坐下來,不敢再出聲。
※※※
少年的情懷總是詩,有會挽雕弓如滿月的豪邁,西北望射天狼的蕩氣回腸,亦有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激人奮發向上。
在1998年這個方興未艾的時代,同齡的男生或者女生要是穿著打扮和成績文采方麵有出眾的地方。
那一定是被其他的男生女生圍繞,當成風雲人物,一舉一動都受到彆人的注視,甚至他們的行為也被模仿。
而蘇燦寫出氣勢恢宏的文章,尤其是在被班上的同學在外麵傳播之後,更是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足以讓一些青春激昂的少年把他當做偶像來對待。
無論蘇燦走到哪裡,校內的男生女生們都用一種好奇的目光看著他,有的或羨慕、或敬佩、或嫉妒。
蘇燦的作文也被當做經典的文章,在其他班級的圈子裡瘋狂的流傳。
有人不屑的說,我也能寫出這樣的作文,但當其他人要求寫的時候,卻不做聲了。
總而言之……蘇燦成為了轟動學校的風雲人物,他的名字以光一樣的速度在傳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