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一章 劉陵(四更:很少看中文+),九重嬌,斑之,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劉徹難得發了這麼場實在的火,不免叫阿嬌感慨許多。
其實不管劉徹走的再高再遠,版圖開拓的再大,成就又是如何地震爍古今。他其實一直沒變,他心底還住著那個最開始的阿彘。
阿嬌不覺含笑想起小時候怒氣滿滿咬牙切齒的劉徹,那時候因為宮中流言說館陶想把她許給前太子劉榮將來好當皇後,結果栗姬當眾給了館陶個沒臉斷然拒絕了。
阿嬌自己倒沒什麼,劉徹卻氣的不行。
現在想想還真是忍不住懷念那時的時光啊,也真有些後悔為什麼不對他好一些。
阿嬌那個時候雖然對劉徹好,卻不過是因為想著他會是曆史選擇的最終勝利者,來日的天下都將懾服於他的光芒下發顫。
她即便不願意嫁他,重複她知道的金屋悲劇,卻不妨礙她和將來的大帝交好。
阿嬌禁不住想,若是讓劉徹知道那個時候她對他用了那麼多心機,會不會氣的現在就要廢她?
她正出神間,海棠到了她身邊輕聲回她說淮南翁主求見。
阿嬌有些煩,這個劉陵最近總是三番四次地求見。還特彆會挑時候,找的都是她沒有去宣室殿的時候。
她先開始還找理由婉拒劉陵,但是卻不妨這位卻是個打不死的小強。就跟完全不懂拒絕是什麼意思的,還是一遍兩遍地沒完沒了地來。
到了後來,阿嬌懶得應付她,直截了當說不見。
結果,人家還是來。
劉陵好歹也是諸侯王的嫡女,是劉徹的堂妹。平素又和阿嬌沒有什麼過節,阿嬌能不見她,卻不能霸道到都不讓人家來吧?
何況人家還打著看望皇後的旗子。
但是就是泥人被這狗皮膏藥黏上也得煩躁吧,何況阿嬌怎麼也和好脾氣不沾邊?
她聽海棠說又來了,當下便吩咐她叫去叫征臣進來說話。
都說治愈傷口的良藥非時間莫屬,兩年的時光過去後,縱便還是愈合不了當初巨大的傷口,但到底也是在漸漸好轉。
夫君子女的陪伴和皇後的看重,都叫劉征臣緩過來許多。她的眼眸中雖然還是黯淡失神的時候比較多,但到底有也出現了光亮。
至少,阿嬌不用擔心她尋死。
她知道為了兒女和看到她那個禽獸兄長被正法,劉征臣怎麼都要活下去。
在等征臣來的時間裡,兩個孩子又睡下了。阿嬌百無聊賴,便又撿起手邊的帛書有一搭沒一搭地看著。
劉陵的來意阿嬌清楚的很,絕對是因為年初的推恩令一下,預備造反的淮南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這是來和阿嬌套近乎,想叫阿嬌吹吹枕頭風。
其實阿嬌前生今世都對劉陵挺無感的,不過她還是兩千多年後的那個陳嬌時實在被那些電視劇中劉徹和劉陵亂滾的情節惡心壞了。
縱便知道劉徹對這個雖為翁主之尊卻拿身體來替她父王交好京中權貴的堂妹沒有好感,但吃起飛醋的人哪管得了這麼多?
尤其是這個劉陵還想利用她,阿嬌就更厭惡她了,敷衍逗她玩都不肯。
劉征臣進到溫室殿的時候,就在殿外遇見了恭謹等著露出一截白玉般脖頸的劉陵。
說起來這也是劉征臣的堂姑,她便上前行了一禮。也不待劉陵搭話,就推說皇後急召得進去了。
劉征臣知道皇後厭煩劉陵,從來不見她,她卻也能舍下臉,就一直來求見。
劉陵望著劉征臣避之不及的背影,怎麼能不明白皇後這是故意的?她氣的心間都發顫,但是想著父王的大計實在需要皇後的相助,隻得咬牙忍著。
她訕笑著跟殿門口的女官說了句既然皇後無空便改日再來,女官皮笑肉不笑地敷衍了一聲。
劉陵的火氣蹭蹭直往上冒,她是淮南王劉安的獨女,金枝玉葉地長到現在,何時連一個小小的女官也能給她氣受了?
說來說去,還是皇後不知道為什麼不待見她,弄得帝後身邊的人都油鹽不進。
劉陵硬撐著笑容,一出了宮門坐上回府的馬車,臉立馬沉下來。
她實在是想不明白她和皇後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地,皇後是為什麼這麼討厭她?
劉陵對於這個自幼就寵冠京華的堂邑翁主陳阿嬌也是早有了解,知道她自小就是太皇太後和先帝的眼珠子。
還在四五歲時就和如今的陛下定下了婚約,等十六歲時便風光大嫁進了漢室。隔年便登上鳳座,成為皇後。
陳阿嬌一路走來可謂是順到了極點,入宮的十三年間根本沒有人能撼動她的地位。
若說稍有不足的便是夭折了皇長子,膝下一直無所出。但去歲時一舉生下了龍鳳胎後,這點不足也被填平,更彆說她所出的皇子還立馬被立為太子。
這樣坦蕩的人生,真是叫劉陵都忍不住有些嫉妒。
但就如父王所說,皇後的人生太順,從小到大都是在羽翼上長大,即便是入宮後,天子卻是一直嬌寵著,其單純天真的心性應該還是被保留的比較多。
劉陵也以為如此,劉征臣不也在嫁進長安前和皇後根本沒有什麼來往嗎?
既然劉征臣都能獲得皇後的喜愛,那向來長袖善舞的自己就更沒問題了。
但劉陵卻一直碰釘子碰到現在,皇後似乎對她的印象很是不好。
若不是天子聽了那個主父偃的推行什麼推恩令,淮南國已經一分為幾。父王的實力大不如前,急需能在天子跟前有條說上話的強有力通道,她何必來受陳阿嬌的氣!
想起推恩令劉陵就氣,推恩令!真是好一個推恩令!
陛下說什麼如今諸侯子弟甚多,有的有一二十個兒子,但也隻有嫡嗣才能繼承爵位和封邑,其餘子弟全無尺土之封。是以朝廷特下推恩令讓各諸侯能夠推恩分封自己的所有子弟,讓他們都能得到土地和爵位。
推恩令一下,諸侯王誰不知道陛下這是在跟他們玩軟刀子,以此來瓦解他們的勢力。
但偏偏卻無能為力,陛下這招說的太光明正大,所有人都拿不出拒絕的理由。更彆說那些原先本毫無指望的庶子們一聽說自己也可以分到封國為王,簡直是恨不得舉雙手雙腳讚成!
諸侯王們隻能眼看著封國越封越小,就是那兄弟齊心的,一旦分家各過,誰還願意聽彆人的擺布?難怪父王說陛下這手玩的太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